Glottolog (2018)

12 人贊了文章

Glottolog依然是個嚴謹的語言系譜資料庫,不去採信被認為不可靠的歸類。

  • 仍然不採信尼日-剛果語系(Niger-Congo),認為Ijoid、Katla-Tima、Rashad的發生學證據不足。當然即便如此,大西洋-剛果(Atlantic-Congo)仍然是世界第一大語系。
  • 某阿爾泰語系仍然是被撒花的狀態。(歷史語言學日常任務)
  • 不認為德內-葉尼塞語門(Dené-Yeniseian)的證據足夠成熟。
  • 沒錯,不存在足夠證據表明朝鮮語系(Koreanic)和日本語系(Japonic)有任何發生學關係。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可以用語言接觸解釋。
  • 漢藏語系(Sino-Tibetan)高層的發生學結構仍然是超級深坑,不過如果下注的話投「漢—藏緬二分模型」恐怕贏面不大(畢竟原始/上古漢語受大陸東南亞語言聯盟的影響很大——實際上漢藏和相鄰的南亞等語系的交流從更早時候起就一直存在)。基於地理位置的「泛喜馬拉雅語系」(Trans-Himalayan)估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會是穩妥的稱呼。
  • 啥?「巴布亞(Papuan)語言」?嗯,一閃一閃亮晶晶……

另外真要下注的話,感覺南島-侗台(Austro-Tai)、南-台-南亞(「Austric」)乃至加上漢藏、苗瑤等等的贏面還是比較大的,雖說它們共同祖先可能是3萬年以前的事情,基本超出了能得出有統計意義的歷史語言學結論的範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