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334051a455120365    

 

 上映时间:2015/6/5

 

 强烈建议各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尽早进戏院支持《爱琳娜》。看完电影再看这一篇影评,我想会比较有所感吧。

 

 最近甫上映的国片《爱琳娜》,是导演林靖杰自编自导的作品。两个多小时的片长,镜头满满高雄衬著工业烟囱的明亮阳光,到底说的是怎么样的故事?

 

 我看到的是,导演林靖杰用了最真实的手法,拍出一部「鲁蛇也想出头天」的电影。

 

 4763727_od4llwi_l  

 

 

 林靖杰记忆抽屉中的真实

 

 「真实」,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强烈的第一印象。

 

 《爱琳娜》两小时十七分的片长已不算短,但其实整部电影没有非常庞杂的剧情或设定,故事的推进散置在两个多小时之中,初看会让人有种节奏缓慢、情节零散的感觉。然而导演林靖杰将电影扩展到两小时之谱,为的就是要向观众展示,根植在他成长记忆中,众多面向的高雄。而正是这样的企图,让《爱琳娜》具备了许多题材相似的国片没有的真实感。

 

 不少国片为了强调(或是推销?)某种台湾特质,选择了在电影中夸张化该特质的手法(比如说闽南语俗谚、干谯),在营造出喜剧效果的同时却也往往让观众质疑:真实世界的人,真的会那样说话、互动吗?反观《爱琳娜》,它的真实来自于林靖杰平实的镜头,不做过多的诠释,让画面自己说话;他将他眼中高雄的各个样貌(加工区、破败的国营企业、家庭代工、外籍配偶、路边的廉价咖啡座、运将听的广播电台等)拼贴进电影人物的生命。林靖杰拍摄纪录片的经验与自身的成长记忆,成了《爱琳娜》能够如此真实的深厚底蕴。这一回,导演打开了他的记忆抽屉,里头散置的物件与风景散发出浓烈的真实气味。

 

 而林靖杰想讲的「真实」,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工家庭。除了和他自己的出身背景相仿,底层劳工家庭这样的设定,至少对我来说,也是我能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真实」的主因。同样身为南部人,电影中许多草根气味浓厚的符码、语言、时代记忆,让我看了很是心有戚戚。尽管时代上和林导(是有多熟啊叫人家林导)有颇大一段落差,但不少他成长背景中的事物,依然以某种衰败的形式,默然流向社会不起眼的角落,半透明的躯体存在著。历史的遗骸、时代的幽灵。而这类让我感到熟悉的时代遗骸,又往往在底层的小人物身上留下最深的痕迹;毕竟城市高楼起又落,相较于随时会被天赐良机拆掉的建筑,这些底层的居民显然是这种文化传承更好的载体。而以《爱琳娜》来说,片中所有的小人物,一致展现出来的强烈特质便是:不论出身多么卑微,都希望可以向上挣到一个理想的生活,或如电影中所言,都想要「扳回一城」。以下且聊聊几个让我格外心有戚戚的角色,聊聊他们试图扳回一城的努力。

 

 

 麻雀变凤凰:陈爱琳/爱琳娜(陈怡蓉 饰)

 

 20150420-055444_U588_M54253_4ed2    

 

 电影开场没多久,透过旁白对陈爱琳的一连串介绍,或许是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共鸣的第一个重点。离开学校后的爱琳娜,既没有傲人的学历,也不具备足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几个镜头快速剪接出她辗转在各种短期杂工的身影,从加工厂女工到冰淇淋店员,大片美好青春就这样虚掷,转眼三十好几,不仅未立业,更面临即将超过保鲜期、成不了家的窘境。这样「毕业即失业」的惨状,或许也是时下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隐忧吧!林靖杰在呈现这样找不到理想归宿的窘境时,用的不是一些电影作品中比较乐观的苦中作乐、「穷风流」的手法,而是直接拍出那种在底层挣扎,找不著向上流动的管道的痛苦,让我心底跟著爱琳娜叹息:是啊,谁又愿意变成这样呢?

 

 对爱琳娜来说,无论是学习小提琴、或是加入婚友社(且提出严苛的高标准),都是她试图挤身上层社会的努力。因此当富二代小开出现时,即使当时已经和计程车运将廖俊明培养出暧昧情愫,爱琳娜依旧不假思索地扑了上去;俊明瞬间沦为接送陪笑的工具人,看得我在电影院里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啊这可恨的现实社会。相较于爱琳娜与俊明温缓的情愫滋长,她和小开非常快就有了肉体关系,一个半路杀出的性爱镜头,还有完事后爱琳娜躺在床上若有所思的神情(兴许在幻想未来美好日子?),都反映出了她为了挤身上流,是多么地积极、却也多么盲目。但这怪的了爱琳娜吗?现实条件的各种逼迫(年纪、收入),再加上长期碰壁的苦闷,这就是林靖杰想呈现的现实--要摆脱底层的生活,爱拚才会赢,不努力抓住那一辈子都未必遇的到一次的机会,怎么行呢?

 

 11401039_355214068023268_8445159796128914604_n      

 

 (啊啊啊啊这小开的油头看了真令人烦躁啊)

 

 最后来聊聊演员陈怡蓉的长相。在看电影前听一个对陈怡蓉比较了解的朋友提到,她擅演这种被始乱终弃后、逆境反弹的坚强角色。单从面相(?)上来看,陈怡蓉除了秀丽的五官之外,让我格外注意到的是她的鼻梁一带,她的鼻梁很挺,看著真的给人一种较一般女性角色更加坚毅的感觉。

 

 

 

 「乔」出一个美好未来:陈清彪/陈爱琳的大哥(戴立忍 饰)

 

 phpHRdH7U    

 

 不得不说,戴立忍在《爱琳娜》中的表现真的令人激赏。身为配角的他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戏份,但戴立忍的细腻,将大哥这个角色打造的极为立体,反而让人印象深刻。许多关键情节中大哥的情绪转折,他都处理得十分到位,让我深刻感受到林靖杰想要说的、关于这个大哥的,是怎么样的故事。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大哥这个角色,反而让我留下比主角群更加深刻的印象,或许是因为他在电影中的种种际遇,和我过去见闻过的一些人物,有著惊人的相似之处吧。平时讲话大声、喜欢「乔」事情、不爽时就大打出手--大哥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有后台的角头。但随著剧情推展,我们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虚张声势出的伪装。他看似认识不少「大尾欸」,但当遇上真正有黑道背景的小开时便露馅;他在家以大哥自居,教训顶嘴的二哥三弟,但实际上没有稳定工作的他,还得靠他瞧不起的「一毛三」警察二哥接济;当老父亲病倒入院,想要寻求经济援助的他试图从他稀薄的人脉中「乔」出个所以然,但这才发现,在真正有背景的人面前,他什么「咖小」都不是。为了自己/男人的面子而四处攀关系,用粗暴的语言与肢体武装自己,这样「澎风」的人物,在我成长的背景中也遇过一二。而当每次这样的人物带著得意笑容离去,四周的人开始讪笑他的装腔作势时,我总觉得他们离开的背影其实无比落寞;他们何尝不知道众人在背后如何说长道短,面对这种一无是处只能用虚假的身分来麻痺自己的苦闷,他们也只能来罐啤酒点根烟,小人物的小确幸之后,继续为了尊严伪装下去了吧

 

 20150514144800_25942  

 

 而即使是这样看似「卒仔」的角色,也有他想要守护的东西。大哥这个角色,在电影后期变的更加立体、强烈;转捩点从老父亲病倒开始,原本自尊心极强的大哥,为了筹措医药费,竟低声下气地向小开的小弟(甚至还不是小开本人)求助。电影末尾面对家园被强拆的危机,这一段里面有一个大哥和其他兄弟并肩,看著挖土机上的爱琳娜的镜头;这一瞬间的画面竟让我觉得,他不再是平时那个逞凶斗狠的混混,不过是一个想要保护自己重要家人的「大哥」,突然显得可爱起来了。

 

 电影前期,陈家三兄弟加上爱琳娜在自家庭院对坐闲聊,显然已经有些酒意的大哥对众人宣布,他是如何如何找到一块地,并且打算和朋友投资夜市,大赚一笔之后让大家分红。这样的场景同样让我觉得熟悉:一样是酒酣耳热的桌边,一个众人眼中闲散惯了的地痞混混,谈起自己将要如何如何搞一笔大生意,成功之后就会从此翻身,大富大贵。然而大部分的结果都是,经历一些金钱纠葛、投资失败后,众人又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回到村里,闲晃如常,口中侃侃的大志荡然无存;而直到下一次相似的机会降临,直到他赔光自己所有筹码之前,这样力图振作却始终无法成功的戏码将一再上演。是啊,陈清彪何尝不想从此翻身,但现实就是如此:翻身,哪有这么容易呢?

 

 这一切关于大哥的种种,让我在看完整部《爱琳娜》之后,记得的不是一个逞凶斗狠的混混,而是一个疼爱妹妹、想要保护家人,然后和所有人一样企望著理想生活,带著点草根味的可爱小人物。

 

 

 「如果当年……」:陈有义/爱琳娜的父亲(龙劭华 饰)

 

 99d9aa7agw1eh6is29quuj20qo0hq76c    

 

 爱琳娜的父亲陈有义,在电影里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主要是他和儿时青梅竹马、日本女子优子小姐重逢的那一段。我很喜欢老父亲一大早穿上尘封多年的西装,兴冲冲的像个年轻小伙子般,等著与昔日有著深厚情缘的故人见面,那样的父亲真是可爱极了。但在这样可爱的桥段之后,父亲与优子小姐的种种互动,我看到的却不是多年重逢后应有的喜悦,反而是一股浓浓的无奈与哀伤。哀伤来自于优子小姐离别前一句无心的话,她对著有绘画天分的陈有义说:「我小时候就知道,你会成为像毕卡索那样伟大的画家。」而听完这句话的老父亲,在看过毕卡索的作品之后,环顾满室自己过去的作品,突然觉得那些画作瞬间失去价值,深觉毕卡索那般的画作才是真正的艺术,遂将自己的画通通收了起来。

 

 优子小姐到底是无心,却也对陈有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陈有义在人生的晚年听到优子小姐这样的期待,等于是推翻了他过去一生中引以为傲的价值与才能。而优子小姐这样的期待偏偏又是偏颇的:学习绘画也好、接触毕卡索梵谷也罢,都是一种文化资本的展现;做为日据时代的日本人、殖民论述中握有优势的一方,过著优渥生活的优子小姐,自然无法认知到,一辈子在国营工厂当蓝领阶级的陈有义,纵使有再出色的艺术天分,也无法成为有名的画家吧。「如果当年,我能学画……」人生晚年,最怕心生这等念头,观众其实看的真切,老父亲啊你画的很好很棒了。无奈一辈子蓝领阶级,那种位居社会底层的自卑感,还是让他在面对衣著光鲜的优子小姐的一句无心之语时,丧失了对自我的肯定。陈有义病倒前叮嘱儿女把自己的退休金领光,有些壮烈地想去日本一趟。这样即使到了人生夕照也想奋力一搏,想要扭转过去一生的卑微与遗憾,看了让人无比心酸。

 

 而老父亲这样的举动,也呼应了之后爱琳娜对廖俊明说的一段话:「父亲其实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也很有侠义精神,无奈只能一辈子当个劳工。我想,他应该也很希望有一天可以扳回一城吧,或至少他的儿女可以为他扳回一城。」

 

 huo_ji_si_yang_-2  

 

 上面提到的三个角色,不论是爱琳娜、大哥或是老父亲,还有电影里面形形色色、社会底层的人们,无不努力想要向上挣得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就像导演林靖杰自己说的:「不要忘记,再废的人生,也要奋力开出一朵花。」而这正是贯穿《爱琳娜》全片的核心概念,林靖杰讲的是一群失败者的故事,一群面对贫困、时代变迁、政府不公不义、被上流阶级剥削的,小人物的故事。但不论人生多么苦闷,不论身家背景多么输人,都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些小人物,做梦的权利。

 

 当然,电影末尾爱琳娜以女侠之姿,飒爽立于怪手之上,对底下正与警方推挤的社运人们,还有许许多多城市角落里正与生活搏斗的人们,未必真的有什么实质的帮助。但至少这样阿Q式的精神胜利,这样自我的内在升华,或许是这群失败者即使无法真正翻身,也能获得的最大安慰了吧?

 

 irina_s129-1795_kao_bei_  

 

 不言而喻,这个画面大概是电影末尾最大的讽刺了吧--美丽画面标榜的幸福人生、寻梦的乐土,却是建立在另一批没有经济实力、处于社会弱势的人被迫搬迁的痛苦之上。林靖杰的写实故事,在镜头之外,还有更多更多人生的失败者,他们有著最真实的无奈与辛酸,生活的琐碎与无力,有时不是说一句苦中作乐就能撑过去的。

 

 但至少,虽然我从不愿意把《爱琳娜》归类为励志电影,但至少,希望人们可以在剧院灯光重新亮起时,获得一些小小的力量。

 

 我想,那才是「女侠」爱琳娜,侠义精神真正的展现吧。

 

 

 

 延伸阅读:林靖杰:再废,也要开出一朵花(天下杂志)

 

      《爱琳娜》的社运形象(苦劳网)

      反抗阶级的《爱琳娜》--鼓噪革命时代(上)

      反抗阶级的《爱琳娜》--鼓噪革命时代(下)性别/阶级-跨国婚姻(想想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