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阿倫侃房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君家高樓連苑起”、“雕欄玉砌應猶在”,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房子的嚮往基本是外在的大而美,“面子”一定要過得去;90年代商品房時代開啓之後,房價逐漸高企,住有所居的“剛需”又成爲主流。現今,中國目前人均GDP8000美元,成長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已經指日可待。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促進了中國中產階級羣體的迅速崛起,這樣一批受過高等教育、審美不俗、關注健康的人羣,對住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關注房屋的每一個細節,設計是否精美、建材是否環保、光照幾小時、空氣清新度是否足夠等諸多影響居住的隱形條件逐漸被重視。

 

打分59,室內居住環境成中產新焦慮

 

拎着名牌包出入寫字樓,開着高檔車在繁華商圈穿梭,看似光鮮亮麗的中產階級,依然不敢辭職、不敢生病,焦慮幾乎成爲他們的標配。睜開眼睛周圍都是等着依賴你的人,而沒有你可以依賴的人,張愛玲這句話幾乎是每個中產階級的心聲,他們收入算中產,年紀也多半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全家人的生活、全家人的健康都要他們負責,所以不要怪他們對居住體驗的錙銖必較。

 

近年來,甲醛超標、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多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今年兩會,室內環境問題也多次被代表們提起,室內居住環境的環保問題成了全社會的“心病”,中產階級尤甚。

 


近日,朗綠科技邀請權威機構益普索傾力調研,聯合朗詩集團、網易房產、益普索和中國被動式建築聯盟公開發布了《2018中國室內居住環境健康舒適體驗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公衆對室內居住環境健康舒適體驗評價指數僅爲59,爲了進一步改善室內居住環境,公衆平均願意支付7932 元/ 年。自2017年開始,連續兩年調研,發現居住環境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消費主力軍的中產階級,表現就是“病急亂投醫”,開啓買買買模式,空氣淨化器成爲主流購買設備,普通款都動輒幾千上萬。其實,空氣淨化器的主要功能是通過 HEPA 濾網來淨化室內顆粒物。部分高端淨化器還擁有活性炭和其他淨化媒,可能對甲醛和部分有異味的可揮發性有機物有一定淨化效果。但其實甲醛只是室內有害氣體的一種,你還有可能在家呼吸到一系列有毒,甚至是致癌的氣體,比如 TVOC(總揮發性有機物)、氡、氨等等。

  


肯花錢未必能改善現狀,公衆居住體驗集中的幾個痛點,包括PM2.5超標、溼度不宜、水垢、噪音、建築/ 裝修材料異味等諸多方面,仍然長期存在。

 

接受報告抽樣調查的張女士表示,自己家住上海,上海冬天室內溫度特別低,陰冷潮溼,空調等取暖設施根本不夠,老房子也不適合安地暖;家住河北的趙先生則常年與霧霾戰鬥,女兒最近生病了,他認爲與呼吸的空氣、自來水水垢過多等有關;武漢的何先生則表示夏天的武漢堪稱火爐,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區域痛點不同之外,噪音、建築材料不環保等問題普遍存在,接受抽樣調查的人中,7成人表示因爲裝修材料的異味等問題困擾過。

 

漂泊多年,用青春換來一隅偏安;奮鬥了這麼久,完成財務升級,可以買更好的房子了,但是室內居住環境痛點不除,中產階級的焦慮就永遠都在。

 

健康中國,居住環境與人體健康

 

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從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建設健康環境等五大任務出發,對未來15 年的健康工作進行了部署。這是國內首個且最高規格的健康產業規劃,同時也意味着“健康中國”戰略的正式落地和實施。其中,健康的人居環境,作爲五大任務之一,已經在綱要中得到充分明確,作爲未來重點領域之一,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健康建築是實現健康人居環境的重要手段。它將人體健康作爲首要關注對象,是近年來建築環境科學中的新興領域,被認爲是建築設計與人居科學相結合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健康建築通過優化建成環境中的空氣、水、光線等要素,全面呵護使用者的身體健康,提高生活工作的品質,促進健康福祉。

 

世界衛生組織也對健康住宅標準做出了相應規範,如室內溼度保持在40-70%;二氧化碳濃度要低於1.97g/m3;懸浮顆粒物濃度要低於0.15mg/m3;噪聲要小於50dB;一天的日照要確保在3小時以上;新住宅竣工後要及時請專業機構檢測治理,並隔一段時間才能時間才能入住等諸多標準。 

 

 

權威機構數據顯示,超過7成以上的都市人飽受室內居住環境困擾。臨牀數據表明,有35%的呼吸道疾病、15%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癌以及22%的慢性肺病是由室內環境污染引起的。此外仍有很多慢性危害症狀,如眼睛不適、鼻腔和咽喉不適、流鼻水或鼻塞、胸悶、空氣有刺激性、頭痛、精神無法集中和過敏等;嚴重情況甚至導致功能破壞和免疫系統異常,以及中毒死亡。

 

難道人們只能忍受着居住環境的每況愈下嗎?新興的綠色建築逐漸成爲改善居住環境的“救命稻草”。

             

中產需要什麼?美好居住的綠色建築

 

中產階級的崛起,讓中國一切跟生活質量、跟精神體驗有關的經濟領域都在經歷變革,房地產領域也不例外。中產的錢,還真是大家都想賺。爲了抓住最中堅的消費階層,開發商們開始絞盡腦汁,此時綠色建築應運而生。

 

國家層面對綠色建築的重視,也由來已久。據瞭解,2013年年初,國務院、發改委、住建部就陸續發文推廣綠色建築,對綠色建築政策支持力度呈現加大態勢。

 

所謂綠色建築,是指能夠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綠色建築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採光、低能耗維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築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築功能靈活等特點。那麼綠色建築能給中產階級的居住帶來什麼呢?

 

 


南方不潮,北方不燥


綠色建築可以通過一些技術處理,改變南方潮溼、北方乾燥的室內環境,如通過安裝在樓頂的新風機組對室外空氣的溼度集中監控,所有送入室內的新風均需要經過加溼或者是除溼的處理,保證室內24小時的溼度環境可以滿足人體最佳的健康需要。例如針對華東地區冬冷夏熱、“黃梅天”潮熱黴變的特點,一些先進企業已經打造了不用空調的綠色住宅,房間“自動”調溫。

 

自在呼吸,告別污染


衆多已經落地的綠色建築已經採用負氧離子系統,負氧離子能促成人體合成和儲存維生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增強人體肌能,365天不間斷負氧離子輸送,使人的精神狀態每天都達到最佳,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四季如春,溫度適宜


有一些綠色建築採用生態輻射冷熱系統,讓溫度更溫和,不會出現夏季夜晚空調高一度嫌熱,低一度太冷的情況,徹底擺脫“空調病”;告別冷熱不均,夏季使室內溫度控制在22度—26度,冬季18度-22度,沒有死角,全屋恆溫。

 

有些開發商將這樣的綠色建築概括爲恆溫、恆溼、恆氧爲“三恆系統”,更有的已經開始在地熱系統、房屋防輻射系統方面進行探索。憑藉恆溫、恆溼、恆氧科技體系、綠色環保和極高的宜居度,綠色住宅征服了不少挑剔的中產階級。

 


焦慮的中產階級其實最缺兩樣東西,一個是認同,一個是放鬆。過去大家見面聊的是房子大不大,在不在中心地段,現在他們更多聊的是住的舒不舒服。正如綠色建築忠實粉絲李女士所說,她的改善型住房仍然選了南京某地的綠色科技住宅,她說孩子光着腳在地上跑也沒事兒,地熱系統做得好,婆婆搬進恆溫恆溼的綠色住宅很多風溼等老年病都好了,勞累的丈夫回家也能放鬆下來,全家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裏都很快樂健康。

 

綠色建築不止可以滿足對生活品質有更高要求的足中產階級的心理需求,而且全面營造了一個客戶可以獲取健康的生活空間。

 

美國人曾制定了一箇中產階級的概念,裏面有很多標準,你有一所房子,你有多少存款,工作的穩定程度等等,但未來,國內中產階級的標準或許是你是否住在令人舒適的綠色住宅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