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参与过一个与同济大学的合作项目,有机会看了它的校史,感觉就是两个字——悲催。一所以医学起家的综合性大学,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几乎只剩一个校名,让人唏嘘不已。

同济大学目前很「尴尬」,二三十年前的上海高校中,同济虽不如复旦,但比上交大只强不弱。可是目前,同济不仅没赶上复旦,反而被上交大远远拉开距离。在全国985高校中的排名,也只位居中游。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同济大学专业不宽,虽然它有中国最好的土木工程专业,顶尖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也有一流的机械专业,但大多数专业实力平平,因此同济大学的排名始终上不去。

从同济目前的举措来看,它试图扩大专业设置范围,比如成立了医学院,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个人觉得这是随大流、走歪路。就拿医学院来说,原本最强的上海第一、第二医科大这两块大肥肉被复旦、交大吃掉了,剩下的只是残羹冷炙,你同济吃了也没用。

个人认为,同济应该学习北京协和医学院,走小而精的道路。不要再去兼并一些无用的资源,应该把自己现有的一般专业都去掉,就留下建筑方面或者与之有关的专业,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强的建筑学院。北京协和只是211,但号称中国医学的圣殿,同济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学的圣殿。这可比什么华东五校、六校强多了。


「七五」期间的15所重点高校

就在1984年国务院批准全国10所重点建设大学和15所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学。这些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

「八五」 期间的14所重点高校

「八五」 期间的14所重点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首批14所副部级大学

首批的副部级大学都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大学,1992年首批确定了14所副部级大学,这些顶尖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以及西北工业大学这14所高校。


同济大学是一所低调踏实的大学,取代华东五校中的某一所,或者与之并列成为华东六校,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可能性是有的。

接下来,缪老师就聊聊背后的原因吧。

(缪老师拍摄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一、什么是华东五校

提起中国的大学来,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社会影响最大的,当属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

在这两所大学之后,人们习惯于称呼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五所大学为「华东五校」。

这五所大学,都是中央部委直属大学、副部级建制、都是985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A类。

人们之所以称呼他们为华五,一是因为这五所大学非常难考,需要高考分数特别高;二是因为五所大学都在华东地区;三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特别喜欢用数字去归类事物,方便记忆。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个华五的称呼绝对不是官方的,只是约定俗成的民间叫法。

(缪老师拍摄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二、同济大学的实力如何

同济大学与华东五校一样,是中央部委直属大学,985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A类。

同济大学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分别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同济大学收获12个A级学科,其中:

A+学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A学科:设计学A-学科:软体工程、风景园林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数学

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大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

(缪老师拍摄的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三、为什么说华东六校或者新华东五校都是有可能的

同济大学历史源自1907年的德文医学堂,追溯起校史,近100年内,要比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加辉煌。只不过在战乱、院校调整中,同济大学吃亏甚多,不像复旦、交大那样发展越来越顺利,而是遭遇了很多的不利,说他命运多舛绝不为过。

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的数量,浙江大学18个、复旦大学17个、上海交通大学17个、南京大学15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个,同济大学的7个还有所差距。

看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A类学科数量,浙江大学39个、上海交通大学25个、复旦大学23个、南京大学21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个,同济大学的12个也是有所差距。

看历史的厚重,同济够格与华五掰掰手腕,但是学科综合实力还是有所差距。那为什么缪老师还要说,大家并肩而立是完全有可能的呢?第一是基因,第二是分数,第三是时间。

(缪老师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论基因,同济大学并非一帆风顺,学校被拆分了多次。但凭借著踏实勤奋的基因,屡挫屡战,综合实力不降反升,现在的同济,即便是人文社科类学科,也是实力很强大。

论分数,看高考收分,同济大学的理科高考分数,在东南大学之上,与南京大学相差并不远,在华东地区排在第六位。

论时间,过去的100多年间,每所大学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后的几十年,谁又知道会发生什么呢?况且华五也好,华六也好,既非官方称呼,也就不存在不能更改的情况,只要——实力够硬。

以上就是缪老师对于同济大学的分析,你认为他能够与华五比肩吗?为什么呢?

我是「大学活地图」缪登峰老师,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转发、评论~


同济大学将来有可能替代华东五校中的某一所吗?我觉得不会,但要形成华东六校倒是有可能的。

一、同济大学介绍。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2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2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含双聘),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二、华东五校是指哪五校。所谓华东五校就是指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省的浙江大学、安徽省的中国科技大学、江苏省的南京大学。由于这五所高校地处华东地区,又是除清华、北大之外,内地最好的五所大学,因此大家叫他们华东五校。

三、同济大学与华东五校的差距。同济大学其实实力非常强大,但跟华东五校比起来还有是一定差距的,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1、学科方面的差距。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A类学科数量,浙江大学39个、上海交通大学25个、复旦大学23个、南京大学21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个,同济大学只有12个也是有所差距。

而最近的一流建设学科方面,同济大学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共7个一流学科。而浙江大学18个、复旦大学17个、上海交通大学17个、南京大学15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个。依然与华东五校有较大差距。

2、生源质量上的差距。虽然同济大学地处上海,有地域优势,但录取分数依然不抵华东五校,不说同城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就连录取分最低的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都比同济大学高10分以上,这个差距是明显的。

3、国际国内综合排名上的差距。华东五校都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五所最顶尖大学,而同济大学还不能挤进前10名,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还领先于同济大学。

三、同济大学可能与华东五校形成华东六校。虽说现在同济大学与华东五校有差距,但在华东,同济大学第六的位置无人能替,相对于东南大学、厦门大学还是有优势的。再说同济大学的整体实力确实强大,在生源方面已经超越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大有向华东五校看齐的势头。如果华东五校要扩容的话,那肯定只有同济大学最合要求。

结论:同济大学还没有能力替代华东五校中一所,但如果华东五校扩容成华东六校的话,非同济大学莫属。

个人观点,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同济大学和华五的差距是全方面的,包括声誉,生源,经费,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 暂时不可能取代任何一家。 如果非要并列,那可以并列的大学也有几家,东南,厦大,上财等。

其实华五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每一家都水平很高,但又各占胜场。复旦文理医综合实力强大,交大工科强大经费最多,浙大工科农科强大,人数众多,巨无霸大学。中科大和浙大相反,是小而精大学,理科无敌。南大底蕴最深厚。 同济在这些强手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啊,是没有一席之地。


华五是根据多年高考第一批次投档分数形成的民间称谓,所以此问题的分析也应该基于高考录取情况,无需基于各种高校排名或教育部专业评估情况。实际情况是复交浙南利用提前批次录取了很多分数低于「第一批次投档分数」的考生,正常的低分冷门专业都在这里消化掉了。如果统计全部通过高考录取的考生的平均分数和最低分数,则同济很可能挤掉不止一所当前华五内的高校。


同济录取分数高,毕业生薪资高,已经说明一切了,只是务实低调,有什么比的?


招生分数就是硬道理


低配版北航吧


同济比某些华东五校强太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