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将于下周一(24日)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大陆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预计在年底调高至25%,而大陆不得不进行反制,包括限制大陆内部的材料设备卖给美国制造商,尤其是苹果的供应炼。中美贸易大战愈演愈烈,受害的将是广大的大陆台商,两岸当局应共同协助台商降低冲击。

自从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台商赴大陆投资兴业就逐渐增多,根据中国大陆的统计,台商在大陆曾有10万多个投资项目,产品也大多以出口美国为大宗,一旦美中贸易战愈演愈烈,首当其冲的就是大陆台商生产出口美国的商品,而台商经常返台采购机器、原料与零组件,也会连带冲击台湾出口大陆的产品。

举例而言,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有4千多家台商,占昆山市总企业家数的50%,雇用约60%左右的总劳工数,贡献约60%的总税收数,出口约占昆山总出口数的70%,如果美国对大陆价值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课征关税,台商绝对会受到直接的冲击。

特别是美国对大陆进口美国货品课征额外关税的主要项目有:半导体、资讯科技、电信设备、电子消费、电脑零组件、服饰纺织等,这些产品绝大多数是台商所生产,如果得不到中美双方的协助,大陆台商肯定受到非常惨烈的影响。

倘若中国大陆不得不进行反制,限制大陆内部的材料设备卖给美国制造商,那大陆台商,尤其是富士康、大立光等苹果的供应炼的台商大厂,将无法出货到美国,其影响之大无法想像,同时也会冲击到这些厂商从台湾的进口与台湾的股价,两岸当局都应高度重视。

    根据经济学原理,这些产品被征收高关税后究竟会不会产生「贸易移转效果」与「投资移转效果」。就「贸易移转效果」而言,某项进口产品被课征高关税后会促使该国转向其它国家采购,例如,美国自中国大陆进口的半导体被课征高关税,美国就有可能从其它国家采购没有高关税的半导体产品;就「投资移转效果」而言,某项进口产品被课征高关税后,会促使厂商转向其它国家投资生产,富士康到美国投资设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由于中美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双方进行贸易战势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特别台湾是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又与美中的贸易与产业供应炼关系非常密切。在中美贸易战尚未妥善解决之际,政府应推出相关政策来协助大陆台商因应。

就中国大陆而言,自然是希望中美贸易大战尽速落幕,毕竟中美双方互征高关税或进行贸易限制,对双方的经济发展都有冲击,所以,希望中美双方尽速通过谈判协商解决目前的贸易纠纷,如果持续扩大,不但中美受影响,全球经济体都会受到冲击,尤其是台湾。

就台湾而言,针对美中贸易战可能产生的「贸易移转效果」,台湾要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关系,特别是重启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的谈判,以争取可能的商机。而针对美中贸易战可能产生的「投资移转效果」,积极争取大陆台商返台投资兴业,大陆台商若是移转生产基地到东南亚、美国或其它地区,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总而言之,中美贸易战何时结束不得而知,但在进行过程中不但影响中美各自的经济发展,也攸关全球与台湾的经济前途甚巨,两岸当局要密切关注并且要审慎因应,尤其台湾是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又与中美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更需协助台商度过中美贸易大战的困境。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