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將於下週一(24日)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預計在年底調高至25%,而大陸不得不進行反制,包括限制大陸內部的材料設備賣給美國製造商,尤其是蘋果的供應鍊。中美貿易大戰愈演愈烈,受害的將是廣大的大陸臺商,兩岸當局應共同協助臺商降低衝擊。

自從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臺商赴大陸投資興業就逐漸增多,根據中國大陸的統計,臺商在大陸曾有10萬多個投資項目,產品也大多以出口美國為大宗,一旦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首當其衝的就是大陸臺商生產出口美國的商品,而臺商經常返臺採購機器、原料與零組件,也會連帶衝擊臺灣出口大陸的產品。

舉例而言,江蘇省蘇州崑山市有4千多家臺商,佔崑山市總企業家數的50%,僱用約60%左右的總勞工數,貢獻約60%的總稅收數,出口約佔崑山總出口數的70%,如果美國對大陸價值2,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課徵關稅,臺商絕對會受到直接的衝擊。

特別是美國對大陸進口美國貨品課徵額外關稅的主要項目有:半導體、資訊科技、電信設備、電子消費、電腦零組件、服飾紡織等,這些產品絕大多數是臺商所生產,如果得不到中美雙方的協助,大陸臺商肯定受到非常慘烈的影響。

倘若中國大陸不得不進行反制,限制大陸內部的材料設備賣給美國製造商,那大陸臺商,尤其是富士康、大立光等蘋果的供應鍊的臺商大廠,將無法出貨到美國,其影響之大無法想像,同時也會衝擊到這些廠商從臺灣的進口與臺灣的股價,兩岸當局都應高度重視。

    根據經濟學原理,這些產品被徵收高關稅後究竟會不會產生「貿易移轉效果」與「投資移轉效果」。就「貿易移轉效果」而言,某項進口產品被課徵高關稅後會促使該國轉向其它國家採購,例如,美國自中國大陸進口的半導體被課徵高關稅,美國就有可能從其它國家採購沒有高關稅的半導體產品;就「投資移轉效果」而言,某項進口產品被課徵高關稅後,會促使廠商轉向其它國家投資生產,富士康到美國投資設廠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由於中美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雙方進行貿易戰勢必對全球經濟產生鉅大影響,特別臺灣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又與美中的貿易與產業供應鍊關係非常密切。在中美貿易戰尚未妥善解決之際,政府應推出相關政策來協助大陸臺商因應。

就中國大陸而言,自然是希望中美貿易大戰儘速落幕,畢竟中美雙方互徵高關稅或進行貿易限制,對雙方的經濟發展都有衝擊,所以,希望中美雙方儘速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目前的貿易糾紛,如果持續擴大,不但中美受影響,全球經濟體都會受到衝擊,尤其是臺灣。

就臺灣而言,針對美中貿易戰可能產生的「貿易移轉效果」,臺灣要加強與美國的經貿關係,特別是重啟美臺「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談判,以爭取可能的商機。而針對美中貿易戰可能產生的「投資移轉效果」,積極爭取大陸臺商返臺投資興業,大陸臺商若是移轉生產基地到東南亞、美國或其它地區,政府應給予必要的協助。

總而言之,中美貿易戰何時結束不得而知,但在進行過程中不但影響中美各自的經濟發展,也攸關全球與臺灣的經濟前途甚巨,兩岸當局要密切關注並且要審慎因應,尤其臺灣是以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又與中美經貿關係非常密切,更需協助臺商度過中美貿易大戰的困境。
 

【大華網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