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财富,欧元,有钱。(图/视觉中国CFP)

▲群众募资背后代表著庞大资金的流动,涉及投资人的权益,主管机关应扩大管制范围。(图/视觉中国CFP)

2018年一名新手妈妈因初次生产后身负压力而时常感到焦虑,时常担心新生儿在睡眠时发生翻身窒息的危险,为解决这项多数新手妈妈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她找到了同为新手爸妈的AI研发技术者及小儿科医师,共同打造「AI宝宝摄影机」。

透过AI监测,可以自动判别宝宝口鼻是否被异物覆盖,亦可侦测家中的危险区域。但因为缺乏资金,所以在讨论后,决定把这个方案投到群众募资平台,向大众招募资金。直到近期,此计划深受诸多出资者们的喜好,吸收资金高达新台币1.3亿元。

另外,根据日前全球早期资金趋势观测研究团队最新统计,以啧啧、flyingV、群募贝果为台湾群众募资平台上三大主力,其中募资案件与金额最多的为设计类。今年首季募资案件多达343件,金额超过新台币2.7亿元,透过向群众募资的便捷性,除了可提升各草创公司的竞争力,弥补资金荒,亦可带领投资人走向获利之路。

群众募资背后的金流与投资人权益

群众募资就是建立一个平台,让提案人提出经营目标或计划,吸引志同道合者、有意出资人,进一步提供资金,达成提案人、出资人双赢的局面。群众募资背后代表著庞大资金的流动,涉及投资人的权益。

群众募资可区分为两大类:股权群众募资、非股权群众募资。顾名思义,就是之后给予出资人利益的方式是否具股票权利性质而加以区分。

1.股权群众募资:浅白来说,即是出资人透过平台提供资金给创业者后,事后依投资人投资金额比例,以类似股票的方式,在公司赚钱时,固定获得经营利益的一部分。

2.非股权群众募资:给予出资人利益的方法,非依股权方式者都属此类,可再细分为捐赠型、回馈型、债权型。提案人可能因创业、公益、研发等资金需求,弹性变化事后回馈出资人的方法,兼顾出资人与提案人的利益。

捐赠型:出资者小额赠与金钱给计划发起人,并无承诺回馈,是单纯的捐赠。这种情况如同民法上的赠与,通常用在慈善公益方面,例如天灾后,为重建受灾村落而募集的资金。

回馈型:提案者以预售方式向出资者募集资金,事后约定出资人可以用优惠价格预购商品。例如提案者对研发成果很有信心,但无法负担研发成本,所以先将成品构想提供到平台,出资人觉得该产品在市场上有潜在商机,因此就先投资,再以便宜价格买入,日后转售获利。

债权型:平台撮合后,双方成立民法上借贷关系,约定一定日期后,由提案人以约定债权金额且加计法定利息给予出资人。

除了募资,平台也该多做点事

群众募资虽带来资金流动的便捷性,但背后却隐含一些风险,像是会不会透过资讯不实欺骗民众?或是以群众募资方式变相违法吸金?我国针对此类吸收资金的方式,并无法律全面完善管制。依消基会调查,各平台都有些条款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例如提案募资成功后,向提案人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再将剩余的募资金额给付给提案人;但对后续研发进度、产品成果、出货状况等,全为提案者与集资者间的问题,平台皆不负责。

此外,之前掀起风潮的「猫脸辨识器」也曾爆出过弊案,提案人的奇群科技公司疑似负责人落跑、公司电话打不通,最后创办人出面道歉收场,并坦承当初严重低估量产所需金额而开天窗,严重打击了出资者的信赖与募资市场机制的公平性。

要避免风险产生,首要之务应是修正平台的角色。平台不该只是第三方媒合投资,亦应扮演过滤不实资讯的角色,如提供透明的资讯、即时询问疑惑的管道,或增加双方实体意见交流的机会。当提案计划过于专业,一般民众往往无法判断真伪,此时便可要求平台方介绍专业第三人,就提案内容与资讯提供专业审查,将风险压到最低。

另外,亦可参考国外作法,建立金流服务业者负责保管资金。借由募资保管、退款、拨款的时程机制控管,让出资者可以掌握资金透明度,不仅让群众募资多了一份消费者保障,更可稳定市场机制。

最后,主管机关应扩大管制范围。就我国法制上,目前公权力介入的范围仅限「股权性质群众募资」(财团法人中华民国证券柜台买卖中心证券商经营股权性质群众募资管理办法),未来为落实保障资讯有效交流,避免侵害出资人权益而应延伸到其他种类。尽管这么做可能会增加相关成本,但若只让主管机关消极做最后的防守者,则会让吸收资金的管道产生漏洞,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综合来说,群众募资的风险,不论采行何种方式,只要涉及仅一方具有「资讯提供者」的地位,就可能有风险;倘若不设法遏止不肖提案人之假资讯,更可能造成交易风险遽增,进而侵害出资人权益。为兼具募集资金便利性与保障出资人与募资人共同权益,如何健全「群众募资」制度,便是刻不容缓的议题。

好文推荐

黄建智/表决权拘束契约再度引爆彰银经营权战火

黄建智/「非常规交易」到底有多违背常规?

▲▼ 法律白话文运动●黄建智,辅仁大学法律系、法律白话文运动作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