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FOOD饭厅 打造小农大舞台

2015-04-13 07:53:01 经济日报 文/何秀玲

 

学农FOOD饭厅-学学X248农学市集开幕。 图/陈立凯

分享
 

 

 

学农FOOD饭厅暨248农学市集召集人杨儒门推广无毒、安全且友善的农产品。 图/陈立凯

分享
 

来自台中有心肉舖子的安心土鸡、苗栗的来春嬷以砖窑长时间柴烧而成的甘甜麦芽、农友黄国良以友善环境养殖的虱目鱼肚…,这些小农食材都在协助农友推广友善农产品的248农学市集。

长期关心小农权益的杨儒门今年与学学文创志业携手创立「学农FOOD饭厅」,让小农食材走进文化艺术的场域,帮农友说故事,也更让多人学习农夫对自然和土地的尊重。

杨儒门七年前成立248农学市集,协助农友推广无毒、安全且友善的农产品,并担任248农学市集召集人,因他长年投入台湾的产销通路改良,对农产市场带来正面影响,今年4月初由台北市政府产发局农产运销公司推荐,通过遴选委员会成为董事之一。

去年因食安问题严重,学学文创董事长徐莉玲询问他是否有合作机会,杨儒门说,以往与餐厅合作,因为取用无毒友善食材而增加食材成本、减少餐厅老板利润,所以多半没有后续合作,但徐莉玲却告诉他成本不是问题,双方一拍即合。

 

 

 

图/陈立凯

分享
 

他与学学文创志业携手合作,成立公司「学农FOOD饭厅」,由杨儒门担任董事长,农学市集占股份51%,管理餐厅与料理食材,不过农学市集过往没有经营餐厅的经验,因此邀请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台南分社经理叶杏珍担任餐饮长。学学则占股份49%,支付采购和人事等费用。

 

学学关怀食安 诉说在地故事

 

学学文化创意基金会副董事长张基义表示,徐莉玲和杨儒门看似天平的两端,但都希望共同为台湾做点事情,这次学学与农学市集合作,农学市集帮助学学更了解目前农业状况,学学则让不会说故事的小农,拥有不同的展现场域。

「学农FOOD饭厅」位于学学文创大楼二楼,杨儒门表示,简单的料理就能吃出食物的原味,因此「学农FOOD饭厅」推出的菜单,每季都会随著时令而变换菜色,选用食材都来自248农学市集长期合作、坚持友善耕作的小农,希望藉著学学平台,向大家推荐小农及他们的品牌,串起农村、城市的联结。

目前已串联合作的农夫包含新北乌来比令农场协记农场的珠葱、苗栗来春嬷柴烧麦芽糖彰化溪州尚水米、云林斗南耕心有机农场根茎蔬菜、高雄田寮月照农园瓜果蔬菜、屏东高树鸿旗有机休闲农场凤梨、南投好命茶等近50家农友食材。

去年9月开始试营运以来,杨儒门说,餐厅从前只要向大盘商采购就好,但现在得向50个小农采购,叫货变得较为复杂,加上小农量少,金额也不高,对会计来说,结帐是一大挑战。

 

采用原生食材 健康养生入味

 

他认为,最为困难的是调整主厨烹调食材的味道,以往台菜都属重口味,如今调味都选用在地食材,如单纯使用盐巴、糖豆腐乳、破布子等,并保存食物原有的味道,对厨师来说十分受限。但他相信,消费者能感觉到在地食材的原味和健康,也能学习农夫对于友善耕种以及食物的坚持,从中理解农夫对于大自然和土地的尊重。

杨儒门说,第一家试营运到现在已半年,如今正式开幕,会先经营好第一家餐厅,「『底』要铺得好,才能慢慢往上走」,至于第二家餐厅则还不在规划中。

此外,位于内湖科学园区内,「学农FOOD饭厅」锁定周边上班族,每周五将举办「买菜日」,推广小农的生鲜蔬果、水畜产;为了推广食安教育的理念,杨儒门也将于每周六邀请各地小农举办生活对谈,希望与各行各业分享向农夫、土地学习的理念,透过教育推广,让台湾认识农民的故事。 学学文创于2007年成立「学学文化创意基金会」,希望协助弱势团体,进行社会关怀,也成立公益美育教学平台;张基义表示,除了与杨儒门合作「学农FOOD饭厅」之外,接著将会探讨社会住宅的关怀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