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育儿,我们一直提倡家长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当孩子出现一些表现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一定要及时制止,并且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否则,只会把孩子养出仇来。

“熊孩子”变成“熊青少年”

小兰家的孩子5岁的时候,虽然年纪小,但在他们小区里都出名了,是个典型的熊孩子,骂人、打人、抢玩具,几乎所有小朋友的坏习惯他都有了。但是他的做法并没有让家长去严厉管教,总觉得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但结果现在到了青春期,更是叛逆,对自己的父母都敢打骂,只要不顺他意就不行就开始闹,父母现在根本就无法管教他,总说这孩子算是废了。

及时“扼杀”熊孩子的妈妈

阿蒙是家里的独子,三代单传,从阿蒙出生的时候就享受着家里的宠爱,爷爷奶奶更是一点都不舍得批评,除了表扬就是表扬,不论孩子做了什么都是对的。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骑在爷爷肩膀上拍爷爷的头,有时候虽然打得比较疼,可是爷爷却不忍心责备孩子。有一次阿蒙去院子里玩儿,玩的时候打了另一个小朋友,妈妈很生气就训了阿蒙,但是阿蒙不但不认错还哭着去找爷爷去了,妈妈突然认识到,这个孩子如果继续这样,一定会出问题的。

于是妈妈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很郑重地谈了一次,其实阿蒙打小朋友不是第一次了,爷爷都瞒着,爷爷也知道如果不管的话孩子以后一定会出问题,在家人达成共识后,妈妈很严厉地批评了阿蒙。本来还很心疼孙子的爷爷这次也没有帮着孙子,阿蒙知道这次是真的错了,从那以后阿蒙再也没有打过小朋友。在妈妈正确的教育下,阿蒙从一个熊孩子变成了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其实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实际上是在做试探,他只是想知道什么是正确能做的,什么是错误不能做的,只有知道后才能够学习改正。那么作为家长在孩子出现什么行为的时候,需要及时制止呢?

孩子的这四种行为不能忍

行为一:打骂父母

2岁前很多孩子有伸手打人的习惯,两岁内的孩子是在用行为动作去学习去尝试,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发育还不完善,一些动作也许只是本能反应。但是当孩子在2岁后还有打人习惯的话就必须要改正,否则就会发展成为不可管教的熊孩子。

行为二:看见什么东西都要

孩子在小的时候,有一个阶段是占有欲发展的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如果要东西不给,可能就会就撒泼。但是在孩子逐步成长的时候,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可以要的,什么是不能要的,什么情况下可以给,什么情况下不能给。有些孩子求而不得就会撒泼,这个时候也请家长不要顾及面子,只要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让无理取闹的孩子自行发泄,发泄完后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表现。孩子很聪明,如果第一次家长制止了,也就不会有第二次了,他会懂。

行为三:遇事只会推卸责任

请家长不要认为这是聪明的表现,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推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孩子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一味地去推卸责任,长此以往孩子会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会走上歪路。而家长在这一点上,尤其是要改掉一个行为,那就是当孩子摔倒的时候,不要去责怪地面,这是很多家长的习惯动作,但会让孩子形成凡事都喜欢怪罪别人的心理。

行为四:不懂分享

我们总在教会孩子懂得分享,因为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够交到朋友,才能体会被喜欢、被重视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孩子的性格发展才不至于存在缺失。但是家长在这一点上也要注意,分享不是强制的,也不是需要违背本心的,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分享的意义。

作为爸爸妈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一定做到奖罚分明,如果无法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不仅耽误了孩子成长,也会成为家长自己的遗憾。孩子在探索世界,怎么能让孩子在这探索的道路上学的更多,体会更深,有时候需要家长狠下心来。孩子的有些缺点,家长们确实不能“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