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在知乎经常被问怎么看计划经济,怎么说呢?从发展方式来讲,计划经济是后发国家的权宜之计,什么叫计划经济?就是只长胡子,不长个子。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讲,计划经济完成或者替代了很多的革命的职能,计划经济就是只学体育,市场经济就是全面发展。从哲学层面讲,你适用于私有制经济学逻辑(狼奶),搞公有制经济建构主义,本来方向就错了,你走的越远,死的越快。

-

1、列宁经济学。

-

昨天微信一群,还是QQ一群,一个网友讲了个粮食安全的问题,大意就是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会出问题,他有信心。信心的基础是什么?他的信心基础是感觉,是认为,只主观感受。吼吼吼。

-

村长大概讲了一下,意思就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是粮食补贴,美国是三千亿美元,中国的粮食直补某年是一百亿人民币。中国78年至今,在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多少?答:是零。那种天上掉粮食和天上掉馅饼一样可笑。但是你们懂的,做梦的人只要信,这个梦就不会醒来。

-

这一段内容略去,村长另外的文章会写关于这些内容,大意就是饿死人的顺序。先饿死老人,然后是孩子,最后是青壮年劳动力里面因为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的人口。然后一个网友,他讲他家里有三亩地,他说他决计是不会饿死的。

-

村长今天要讲的,就是从这里开始。金融危机以后的世界经济,是一个什么样子?首先是全世界各国的经济秩序都会崩溃,那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情,要等到三战以后再说。人类社会将进入极度的贫穷,第一步就是货币工资将会被停发,开始支付实物工资。以下内容,讲的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何自我蚕食求存的问题。伴随著工资制度的废除,接著就是工人开始大面积怠工。这个时候就要组织契卡,契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加快社会的进化步伐,那些不劳动的,消极劳动的,怠工的,不能上班的,一律枪毙。接著是工人开始合法的消极抵抗,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人全部枪毙,这个时候,你就要重新制订游戏规则。这就是劳动奖励、时间报酬、时间奖励、实物奖励等,但你们要懂这些东西从那来?前面为什么要枪毙人?就是因为资源和人口数量的不协调,这个时候你要搞物质奖励,这就需要在工人薪酬体系之外搞物质代偿。怎么搞?只能是剥削农民。第一步是发放实物工资,有工业产品、食品等。第二步是执行计件工资,第三步是支付加班费用。

-

你说小资产阶级可不可以剥削?理论上是可以剥削的,但你们要懂,小资产阶级觉悟比较高,牵扯面比较广,所以剥削的成本太高。同理,微信群有一个视频,讲的是英国极右翼仇视英国穆斯林,一个亚裔笑场了,然后村长也笑了。英国工党上台,其实就意味著英国的希特勒上台。在德国,他们追杀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英国的希特勒上台,他也不会一起灭,他会找出先后次序。谁最容易被消灭?当然是那个笑场的亚裔。毕竟人家绿教是有组织的暴民,而你只不过是无组织的人而已。接著才是犹太人,为什么是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有油水。接著是绿教,因为工会和天主教在英国的势力要比绿教大,这就是英国希特勒的统一战线。

-

苏联战时经济,第一步就是没收劳动生产资料,然后是统一分配,乡镇一级组成农械所一类的机构。驴、牛、骡子这些大牲口都会被统筹,作为一个社会的备用力量。你们知道吧,中国的土地最多只能养活六亿人口,中国主粮能安全自给的主要原因是他把动物蛋白、油料这些土地使用外部物质代偿了。当全世界经济陷入停顿的时候,你没有钱购买美国人的粮食、大豆、饲料,就是有钱也不会进口猪饲料,这是常识。你们想一个问题最后是会饿死农业人口,还是会饿死城市人口?根据苏联的经验,会优先保障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羊吃人?什么叫容克资本?什么叫计划经济?说糙点,就是农业人口饿死了,我们这个社会就进步了。

-

从农民那里拿到粮食,是一个苦差事。第一个就是派出搜粮队、宣传队。但你们要懂搜粮队他并不懂政策,懂政策的话,你还要派出宣传队,这就需要从城市人口中选择。最先派出的就是工人,因为这个时候的工人已经被训练好了,饿死工人还是饿死农民,工人兄弟早想好了,这就是阶级,这就是觉悟。接著是警察,你们懂的,再到最后就是军队也要进驻搜粮队和宣传队。第二个是收储的技术性问题。苏联在这期间发生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说粮食收上来以后,因为不会保存腐败了,粮食还没有接穗,由于工作队不了解情况提前收割了,粮食收割下来以后,长时间存放没有脱粒,因为工作队不懂农业生产。第三个问题是富农不愿意卖粮。由于收购粮价越来越低,富农开始不愿意卖粮食。这个时候就要搞政治运动,联合贫农强迫富农出卖粮食。发动贫农就要搞土地运动,比如说土地确权和耕地私有化。土改以后的结果就是20%的富农要交出80%的粮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富农有对土地进行资本投入。贫农的土地是没有产出的,或者说产出是不划算的,因为贫农不会种地。你们想一个问题,贫农为什么是贫农?第四个问题是无偿征收粮食的问题。伴随著粮食征收体系的扩大,征收的效率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就没钱买粮食,那就只能无偿征收了。这个时候,富农就开始暴动了。你们要懂的,富农没有绿教那样的组织关系。所以只是极个别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展开的暴动,这样的暴动很容易就会被镇压下去。你们要懂,富农也不能全搞死啊,不然谁生产粮食?这个时候贫农已经没什么政治价值了。所以只能加大贫农的粮食统筹数量,但贫农生产不出来富农那样多的粮食,最后只能被饿死,于是苏联式的大饥荒就爆发了。贫农饿死以后,一部分土地事实上是交给了富农,这样粮食的产量开始逐年提高,但贫农却在这个他想不通的逻辑中被凋敝式的饿死。于是土地开始进一步向富农手中集中,这个时候为了更高效的统筹粮食生产,粮食会从无偿征收变成付酬,接著是粮食价格按照市场支付,伴随著工业经济的好转,粮食价格会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粮食补贴。

-

限制粮食流通到市场的两个客观因素,第一个是运力的问题,苏联的运力长期不能满足需求。第二问题是仓储的问题,由于国家统一调配粮食,导致苏联社会的仓储由原先的富农、市场储备变成了国家统一储备,这个时候对仓储的需求就大幅提升。苏联有著全世界最牛叉的粮食仓储系统,难道还不够?正确,还是不够。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产粮省由于生产粮食不划算,从莫斯科套购粮食的可笑事情。就是由于粮价太低,有些产粮省生产粮食根本不划算,所以为了完成指标,直接从莫斯科买粮然后交给莫斯科,这样反而更节约农业投入资金,也更符合经济规律。由于苏联计划经济并不是追求经济效率,导致工商业生产无法产生资本,导致工商业补贴农业的投入非常少,所以产粮省并不愿意生产粮食。最后出现大面积的农民消极怠工,然后整个国家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只能从最高效的经济部门外部物质代偿,那就是出口黄金、钻石、天然气,然后进口粮食。

-

2、斯大林经济学

-

醉家演员:村长,看了昨天的讲课,我想问下村长,苏联政府怎么划分贫农,富农和城市人口?是按户口吗?

-

易行道 那个是苏联模式,核心的思想不是政治斗争,而是粮食问题。

-

开始讲课,讲斯大林经济学。昨天村长讲的苏联战时经济,其实讲的就是一五计划,全称是列宁的经济学,今天讲斯大林经济学。

-

斯大林经济学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苏联计划经济的二五时期,一个是苏联计划经济的三五时期,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二五时期。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生产效率这种断崖式的提升,不是断崖式的下降,而是断崖式的提升。他对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可以达到每年25%,我们目前的经济,社会生产效率每年提升1.2%,苏联在执行计划经济以前,他的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也是1.2%。罗列这一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计划经济与苏联经济、目前中国的经济加以对照。

-

二五期间人工工资。和社会生产效率提升对应的是工人的工资,苏联工人的工资你不能说他没有提升,但相对而言人工工资的提升明显落后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后导致劳动产出和劳动报酬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真空地带,苏联工人开始大面积的消极怠工。消极怠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列宁经济时期的消极怠工,他不请假他就不上班了,他甚至拒绝劳动,列宁的办法就是不劳动不得食,抓人、流放、枪毙。苏联有一个契卡,他的全称就是苏联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在列宁时期,消极怠工是可以枪毙的。到了斯大林时期,工人还是不愿意劳动,但他们的花样就多了,比如说我各种理由请假不上班,或者他上班给你磨洋工,还有就是破坏机器,我下班走的时候忘了关机器,第二天机器就坏了,我又能休息几天。再或者他给你生产残次品,你看我也在上班,但我没有什么工作的热情,生产出很多的残次品。

-

主要还是计划经济的设计思想,计划经济是典型的建构主义思想。本来反私有制的公有制经济学,他要在摧毁原有经济的基础上,重打锣鼓新开张。他要在一个不存在的平台上构建起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框架,然后把这一套理论移植到现实的经济生产活动中。事实上苏联的经济学家他做不到,他只能在原有的私有制经济学基础上,用它的概念和思想,重新搭建一个半吊子的共有制经济学。而这里面最不合理的就是对劳动报酬的设计,计划经济的执行,导致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了300%,提升了400%,提升了500%,但他的工人工资在二五期间只提升了50%,代入老马的剩余价值理论,那苏联对工人的剥削那就比资本家狠得多了。苏联之所以这样做,他的理论就是积累资金再投入。

-

苏联设计工资的思想也是有问题的,列宁经济学(一五)就是同工同酬、平均主义、单纯的计件工资,单纯的以时间计算劳动价格,不重视劳动效果,不重视劳动组合,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不重视产品质量,不区分劳动的种类,不区分劳动学习的时间和物质投入差别。在列宁经济时期,劳动报酬还能提出一些意见和改进,到了斯大林时期,就没人敢提意见了,问题是你的劳动报酬制度合理吗?你像他的煤矿工人和纺织工人执行的是一套工资表,你像煤炭工人那个工作量能和纺织工人同日而语吗?但苏联就是任性的一张工资表。事实上他的煤炭工人、钢铁工人、装卸工人需要的热量是纺织工人的几倍,但他们的工资表却是一样的。煤炭工人、钢铁工人、装卸工人他们还要承担劳动风险,虽然纺织工人也要承担劳动风险,但纺织工人的劳动风险就要比煤炭工人、钢铁工人、装卸工人要小的多。这就导致了不公平的现象,他是以公平的名义打造一套工资表,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公平。

-

你像苏联初级工人、中级工人、高级工人,他们的培养时间不同,但他们起薪、工资表是一样的,工资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不合理了。与计划经济的劳动报酬相对应的是国富论的劳动报酬,人类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研究的就是一个工资表,人类的经济学其实研究的就是如何发工资的学问。苏联自己构建了一套同工同酬、平均主义的工资表,但这些东西最后经过实践,其实是不合理的。人类社会最困难的就是人事工资的设计,苏联当年的工资制度,从先前的不劳动不得食,到后面的计件工资,到后面的按照劳动产品的质量付薪,最后机械、呆板到什么程度,就是比如说你旷工了,我抓你。你生产残次品,比如说生产了一百个,我抓你。你破坏机器,大家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我抓你。最后制度设计走样,执行走样,就成了这个样子。

-

昨天讲的(苏联的战时经济)列宁经济学,他最主要发展的是农业、电力、基础社会、交通,到了斯大林经济学就成了重工优先,主要有机械、钢铁、冶金、化学。你像苏联发展经济最大的困难就是资本的问题,苏联前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从苏联逝去的资本家手中继承的固定资产、设备、现金,但这些经济资源绝对是不够的。

-

讲斯大林经济学就需要很多东西做参照,第一个参照物就是列宁经济学。列宁经济学或者战时经济,他当时面临的就是物质匮乏,资本稀缺,所以他在投资时就要投资那种收益高,风险低的项目,到了斯大林时期,他要做的就是全面推列宁经济学。斯大林不是说过一句话:中国优先发展轻工业,所以那个国家想蹂躏它就可以蹂躏他,所以苏联要坚定的走重工业的发展道路。到斯大林执政的时候,苏联的电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你们要知道斯大林这个电力增长已经比列宁时期电力行业发展的速度慢的多的多的多了。还有这个煤炭、采掘,斯大林时期,第一年是百分之百的增长,此后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他这个煤炭、采掘增长,比起列宁时期,也是慢的多了。

-

这里面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斯大林或者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对苏联石油的增长那是非常用心的。列宁时期石油也有增长,但没有斯大林时期增长的这么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这个地质勘测,列宁时期没有这些钱,就是有钱也不会投入地质勘探这样高风险的领域。到了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对地质勘测勘察的这个投入,费用增长了百分之三百,所以他的石油增长从一开始就增长的特别的快,第一年百分之一百,此后每年都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为什么要讲这个石油勘探,这是为了此后斯大林式的经济大跃进开辟道路。

斯大林时期的石油开采,你们要这么看问题,苏联在当时是一个贫油国,斯大林执政时期,斯大林把苏联百分之三十的国土面积都勘探过来了,你说他没成绩那是错的,你说他有成绩,这句话也是错的。这么说吧,斯大林投了一百的筹码赌大,结果输了,赢回来四十块钱。斯大林为什么那么疯狂的找石油?这里面有一个政治斗争的原因,斯大林属于激进派,相对于斯大林的是保守派。斯大林的激进派搞了一个苏联式的洋跃进。斯大林经济(二五)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这个机器制造行业,这个机制造行业涉及到这个政治斗争,你要知道机器制造行业它每年都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增长,不是说那一年是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每一年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而你生产出来汽车、拖拉机、坦克、飞机、载重货车、轮船、火车,你给他从那里加油?这就是斯大林重点发展石油开采的原因。

-

简单提一下苏联的钢铁和有色冶金。苏联称之为有色冶金和这个黑色冶金,黑色冶金就是钢铁。苏联的钢铁和有色冶金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苏联重工业的重头戏并不是钢铁,而是另外一个行业,那就是机械制造。

-

计划经济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就是这个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与机器制造这两派争夺这个经济资源的问题。冶金派(保守派、右派)认为,你得生先产出钢铁、有色金属,然后才能用钢铁、有色金属生产出机械,所以资源应该优先配置于这个钢铁和有色冶金。翻译成中国话就是以粮为纲,以铁为纲。机械制造(激进派、左派)这一派就不这么认为,机器制造这一派的人认为,苏联需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应该把大量的经济资源配置到机器制造行业。你们可能没听懂啥意思,说白了就是经济发展的保守派和跃进派在争夺政治势力,然后支持机械制造这一派的就是所谓跃进派,左派、跃进派、机械派就是斯大林的人,而且斯大林支持这些人的主张,这些人的主张也是斯大林经济学的全部内容,这些人最后还在政治斗争中胜利了。

-

事实上苏联机械制造超常规发展,已经超过了他能承载的能力,导致了一个什么情况?导致他的机械制造无原材料,虽然苏联从外国进口了一百三十多万吨的粗钢用于机械制造,但机械制造的企业只完工了70%,机械工厂只能低负荷的生产机器。这个机械制造从卫国战争来看的话,的确是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或者是斯大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你们要知道的,这个斯大林经济发展理论本身是有问题的。他导致了什么情况,经济跃进导致了很多这个建筑用的钢材全部都用于机械制造,导致这个国家很多基础建设都被停掉。但是你们知道,这个时候,谁手里掌握军队,谁手里掌握警察,谁手里掌握宣传部门,谁就是对的,所以经济跃进这一派最后不但打败了这个经济保守那一派,而且还获得了话语权,还把他成功的打成了右派。事实上,支持机械制造这一派对苏联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但你们也要注意到,机械制造这一派对于后面打赢卫国战争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假如当年是冶金派赢了,卫国战争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就不得而知了。乔布斯说胜利只属于偏执狂,或许斯大林就是这一类人。

-

捎带手的提一下,与机械制造对应的是苏联对电动机的发展,苏联保持每年在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增长。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斯大林经济学有著很重要的机械化的特点,可以说他有点刻意忽略电气化的意思,或者说不重视。

-

你像苏联的计划经济,他原先的设计不是设计的那样,原来设计的时候,就是重工业百分之五十,轻工业也是百分之五十,然后在重工业里面,优先发展这个钢铁和冶金行业,然后才发展这个机械制造行业,大意就是说我有多大的锅,我就下多少米。但是这个后面他在执行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就是这个轻工业向重工业倾斜,并不说轻工业没有发展,他的这个轻工业五年增长了百分之一百,然后你看那个冶金,还有机械制造,这些都增长百分之四百、百分之五百的样子,就是说他原来设计的时候构思是五比五,在重工业优先的情况下,就成了九比一,然后在执行的时候,又出现了机械工业优先的头重脚轻情况。

-

在轻工业领域,他主要发展的是食品、纺织,他还单列出来一个行业就是衣服和鞋帽,苏联的衣服和鞋帽并不在纺织行业内计算,这是和其他国家不同的一点,需要大家注意。苏联的轻工业滞后,只是相对滞后,并不是没有发展。还有就是苏联这个轻工业布局,他为了腾地方,他们大量的轻工业从这个主要城市迁出来,纺织工业主要向这个棉花产区迁移,皮革工业主要向高加索还有中亚这些畜牧产区迁移,食品工业主要向产粮省迁移。

-

接著是苏联的重工业发展思路。苏联原来的思路是电力、煤炭、石油优先,接著才是黑色冶金、有色冶金、水泥优先,第三个层次才是机器制造、化学、建筑材料。但在实际执行时,是机器制造、石油优先,然后是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第三梯队是煤炭和电力,化学、建筑材料等被制约的太厉害了。二五计划的时候,计划预定目标都基本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就是他的这个建筑行业,还有就是基础设施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还是前面那个机械制造行业超常规发展的问题,导致大量的钢材被这个机械制造行业挪走,导致建筑材料钢材出现巨大缺口,然后导致建筑材料无法正常保证,等你运到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冬天了,苏联修建筑有一个季节性的问题。苏联初期机械化程度非常的低,他大量地使用这个劳改犯和工人,使用大量人工修建基础社会和厂房,导致他的基础设施和厂房投入的成本特别高,而建筑材料无法按时运到工地,就只能停工,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工,这样造成浪费和损失也特别多。

-

斯大林在斯大林经济中,投入了两百一十三亿卢布,其中一半的钱就是用来新建新型大型企业,另外一半的钱用来改扩建原有的企业,导致他这个建筑工程的比重特别大,而他的建筑材料不够用,导致大量工程未能按时完工,即使所谓完工的企业,是否完工也是存疑的。事实上斯大林这一派的经济政策是不如他们所说的那个保守派的经济政策,但是人家吹的时候,就会毫无保留,人家说当然说好得很。二五(斯大林经济学)计划里面,冶金由于资源分配不足,也近百分之五十没有完成。煤矿百分之二十没完成,他这个机械倒是按规划完成了,但是因为这个枪里没子弹,所以这个枪是打不出去的。很多机械厂由于没有钢铁,他规划的那些机械设备还是生产不了,斯大林想的办法就是外部物质代偿,他从外国进口了很多的钢铁,从这个建筑材料里面挪用很多钢铁,用于完成生产机械设备的指标。但这就导致了前面的那个结果,新的机械生产工厂没有建筑钢材还是建造不出来,这样就导致了机械制造行业的超常规发展影响了机械行业的超常规发展。在机械制造里面,他自己说的是完成了百分之一百(宣传),事实上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六(内部数据),而这个百分之七十六到底完成了多少,只有激进派自己心里清楚了。另外一个影响机械制造行业推进的方面,就是它这个前期的统筹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他的水泥,还有木材,还有这个后面的钢材,缺口很大。而俄罗斯这个建筑施工的时间特别短,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把这些东西提供上,只能导致工程延期。

-

斯大林经济学,最重要的就是他建了一千多个新工厂,这些工厂主要是德美英法援助的技术,然后斯大林这些工厂的标准比列宁时期新经济修建的那些工厂,标准要高的多的多。西方经济学他主张经济聚集,西方有一个国家他反对经济聚集,那就是德国,德国由于长期的自由市,导致他不存在英法那样的集权中央,所以也不存在经济聚集。德国人的经济理论就是竞争优于经济效率,所以德国制造质量很好,但价格也高的夸张。苏联国土面积太大了,列宁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在苏联搞了四个工业中心,那就是莫斯科、基辅、乌拉尔、远东地区及其他,他还是走经济聚集的道路。你到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它是一个省一个重点,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省自为战、市自为战、县自为战、乡自为战,你说怎么说呢,苏联人已经具有反理性特征,但它本身还是理性的,你到中国人这里就完全是反理性的,完全没有理性的特征。

-

斯大林经济学,最重要的就是他建了一千多个新工厂,这些工厂主要是德美英法援助的技术,然后斯大林这些工厂的标准比列宁时期新经济修建的那些工厂,标准要高的多的多。西方经济学他主张经济聚集,西方有一个国家他反对经济聚集,那就是德国,德国由于长期的自由市,导致他不存在英法那样的集权中央,所以也不存在经济聚集。德国人的经济理论就是竞争优于经济效率,所以德国制造质量很好,但价格也高的夸张。苏联国土面积太大了,列宁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苏联搞了四个工业中心,那就是莫斯科、基辅、乌拉尔、远东地区及其他,他还是走经济聚集的道路。你到了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它是一个省一个重点,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省自为战、市自为战、县自为战、乡自为战,你说怎么说呢,苏联人已经具有反理性特征,但它本身还是理性的,你到中国人这里就完全是反理性的,完全没有理性的特征。

-

市场换技术,这是苏联人发明的。当时苏联被经济封锁,当时能向苏联提供技术的,就只就这个德国。为什么?因为德国没有殖民地,所以它没有原材料产地,没有倾销商品的市场,正好这个苏联,苏联有这个原材料,也有市场。然后这个斯大林经济学,他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技术都用德国人的。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根据黑材料,一千多工厂有一半没有完成,没有完成也不准确,应该是没有按他说的时间建成了。

-

斯大林说他的新工厂要比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美国的那些工厂先进的多,而事实上也先进得多,因为它是新建的工厂,还有德国、美国、英国的技术援助,他的这个工厂设计的时候的确比英法德美要好很多。

-

苏联人的机器设备高速增长,前面不是讲了一个机械和冶金的关系,他们还有一个机械制造行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大量生产拖拉机,他这个拖拉机和汽车大量生产,他的拖拉机生产出来以后很快就完成了苏联的机械化,然后这些拖拉机厂干什么去?事实上,这个苏联二五计划以后,他就已经严重产能过剩。

-

二五计划出彩的就是石油开采。苏联的这个石油工业,不能说苏联对石油工业不重视,也不能说苏联对石油工业很重视。说他很重视,是因为斯大林把石油勘察的费用提升了百分之三百,对苏联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进行了一次石油储备的普查,要知道这可是风险投资。说他不重视,是因为他这个资源配置不合理,后面这个石油资源开采出来以后,石油炼化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都没有跟上。负负得正,两个错误合在一起等于正确。斯大林用多开采出来的石油换取德国的钢铁、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推进无力导致的机器设备缺口,有谁能拒绝黑色黄金的诱惑?随即,斯大林把一个官僚主义弊害的悲剧表演成了一个无心插柳的喜剧。

-

你们知道斯大林两个口号,一个就是:技术决定一切。这个技术是斯大林从外部物质代偿得来的,说白了就是从希特勒手里换来的,苏联和纳粹德国在二战前还有一段蜜月期。苏联同英国、法国、美国都有这个技术换市场,然后用这个技术改造苏联,因为有了这个技术,苏联的社会生产效率提升速度特别快,这就是斯大林说的技术决定一切。

-

后来斯大林又搞出来一个干部决定一切。就是苏联从外部物质代偿换来的这些技术,这些高精尖的设备大量进口以后,苏联的工人不会用,苏联的高级工人也不会用,这必须要那种德国式的产业工人才行,但是这个苏联他军队不是职业化的,他的工人也不是专业化的,所以苏联需要属于自己苏联式的产业工人,说白了就是他所谓的干部。苏联二五计划时期,开始推行全民教育,大概培养了一千多万产业工人和四百多万知识分子。

-

苏联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学英法美德,修建那种大型联合企业。你要知道的,我们的首钢、宝钢这些企业都不是联合企业,他们只能算是那种所谓的大型企业,也就是苏联计划经济一千五百个项目中的一个。对于当时的苏联已经学开这个托拉斯,组建美国那种超大型垄断企业。然后苏联的联合企业,核心工程就是那种水电站,先修水电站,冶金工业修在水电站旁边,然后机械工业将自己建造在冶金工业旁边,然后形成这样的联合企业。

-

苏联一五期间投了大量的落户钢铁产能,在二五期间,苏联规模化(6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从四座增长到六十多座。苏联一五时期,主要投产的是五十到六十万吨的煤矿,苏联在二五期间投的都是一百万吨到两百五十万吨的煤矿。

-

你像这个哈萨克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偏远地区,苏联发展的办法就是进一步降低这里的工人工资,然后增加这个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通过这样模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苏联和西方本质区别就西方对这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他们补贴你发展,中国也是补贴,但是苏联就不一样了,他也不补贴,也不是剥削,应该怎么说呢,就是你自己剥削自己发展。是不是很务实的作风?哈哈哈哈。

-

这个苏联二五计划以后,莫斯科周边经济占比达到百分之十八,乌克兰经济占比达到百分之二十四,苏联这个最大的工业园区是一个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这一带,经济占比达到百分之二十七点八的样子,然后就是远东啊,其它一些地方,大概是百分之三十的样子,这样弄下来以后,苏联就达到了他所谓的那种均衡式发展吧。为了达到斯大林经济学的这个布局,其实斯大林早就把这个发展莫斯科的钱大部分投向了这个乌拉尔山地区,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了大型联合企业,就是水电煤炭冶金机械联合企业,事实上在这个二战开打前,苏联的主要经济区已近从这个莫斯科迁移到了乌拉尔山地区。而莫斯科周边这个地区工人数量、经济总量、工业产品,是逐年下降的,而乌拉尔山地区居民、工人数量、工业产品、财富总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且上升速度非常惊人,因为斯大林把苏联一半以上的资本投入到建设乌拉尔山地区。斯大林时期在乌拉尔地区投入的资金是列宁时期的十二倍。乌拉尔地区事实上从苏联的第三工业区,顺序成为苏联的第一工业区。苏联这种经济布局,是为了考虑打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反西方侵略。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设计的。斯大林经济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推翻了原先的列宁经济学这些经济原则和经济理论,斯大林经济学应该说是比这个列宁经济学先进,比这个保守派的经济学落后,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吧。计划经济就是用这个技术提升效率后,增加这个资本金这样发展,计划经济最大的问题也是他不能产生自然法则下的技术。

-

斯大林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最核心的衡量指标就是工业产出,苏联二五计划以后农业机械每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电力工程就是电动机能每年能增长百分之四十八,增长最多的还是汽车,汽车每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三。然后你对照机械制造行业投入的资本金,你会发现机械制造业每年增长的速度超过百分百,然后效果并没有设想中的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冶金跟不上,然后他很多设备没有原材料,他也生产不出来。比较搞笑的是和产量不相符的是夸张的产能,苏联农业机械制造的能力名义增长了十五倍,金属车床生产能力增长了九倍,涡轮机的生产能力增长六倍,发电机增长了十三倍,然后拖拉机和汽车增长二十七倍,基本上就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这些主要的工业国生产能力差不多了。

-

苏联经济就是这样的特点,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然后这个重工业里面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的这个比例又失调,然后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你看他这个汽车、拖拉机夸张的生产能力,但他冶金工业跟不上,所以生产不出来。他这样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它这个国家的机械化水平比美国和德国都要高,当时苏联的这个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一,而当时的美国只有百分之十七点八,德国只有百分之十二,这个美国是第一大工业国,德国是第二大工业国,苏联应该说是第三大工业国。二五计划完成以后,苏联的机床数量就已经超过美国,而且这个机械工业优先发展,导致他大量产能过剩,美国、德国的机床是十年更新一次,而苏联是五年更新一次。为什么?任性、有钱、产能过剩。

-

与二五新建工厂对照的是原来一五期间改扩建的落后产能,以某汽车厂为例,一五期间生产六百辆汽车,二五期间每年可以生产二点四万辆汽车。代入这一变数,二五期间,苏联计划经济之重工业之工业之花机械制造,到底取得了多少成绩,村长内心是存疑的。

-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重视电气化,虽然他的电气化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但是和他对机械制造的热情和对机械化的尝试比较的话,还是不够重视,苏联与德国、美国在国力上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这里。苏联的涡轮机增长了六倍,水力发电机增长了五倍,这个涡轮发电机增长了九倍,变压器增长了七倍,这个电力发动机增涨了五倍。但你们还要注意到苏联此前的基数就不大,对比苏联在其他行业的投入,完全就是不重视。

-

一五期间,列宁经济学主要发展就是电力,还有一个能源,它主要发展就是莫斯科周边地区,到二五期间苏联发展能源、电力已经不受制约,但他的电力和能源的投入,比起一五反而下降了,这就导致了苏联整体性的缺电,也影响了苏联对二五计划的执行。

-

你像中国如果要搞这个计划经济,那他就不是要机械化了,按照苏联这个逻辑,中国应该搞得电气化,就是拖拉机电动的,收割机电动的,撒农药的飞机电动的,因为中国缺石油。

-

3、三五计划

-

第三个五年计划?mp.weixin.qq.com

-

解释一下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一战后,苏联欠了英国玖拾亿美元的债务,英国欠了美国玖拾亿的债务,但是你们懂的,英国他手里有一个东西,那就是金本位的英镑,英国当时控制了很多赚钱的美国公司,套路就是利用金融危机时买入美国公司的股票,在高位时抛出,这个套路其实今天的美国金融界还在用。不过这里面有个二愣子,就是苏联,苏联突然宣布,欠外国的所有债务全部都不还了,这下英国就尴尬了。英国尴尬的是他欠美国那玖拾亿的债务还不还了?当然的还,所以只能联合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国家进攻苏联,苏联的办法到是很简单,那就是我不和你打,你爱占那座城市你就占著去,钱我总的就不还了。最后多国干涉苏联,毫无结果,而杨白劳算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

苏联是不是还不起欠英国的钱了?苏联可以还的起,苏联就是不想还,因为他要干一件事情,那就是计划经济。苏联扣扣搜搜从资本家、国王、地主的口袋里搜出来20亿卢布,这就是苏共经济起家的基础。

-

第一个故事就是列宁经济学。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ODU2MTQ5Ng==&mid=2247484377&idx=1&sn=afeb4893a154bdccc716bd42d23f657e&chksm=fd72376eca05be7861be5e891d2d6ad3ec8d235025626b771c57c85a8e97f3c47c45dbd7d21e&token=900089020&lang=zh_CN#rd

-

理解列宁经济学,其实很简单,就是骗贫农斗富农,然后联合富农饿死贫农,然后农业就现代化了。列宁其实思路要比斯大林高远,列宁想一步到位,他侧重于苏联的电器化,而斯大林经济学则侧重于机械化,重点搞苏联的机械工业。

-

第二个故事就是斯大林经济学。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ODU2MTQ5Ng==&mid=2247484384&idx=1&sn=4cb2377c8741d11c69cdf174dbe7088b&chksm=fd723757ca05be41875aa99d241f5fff6fbe3b0a037dc65dc69f58a707cfcfde34e51aaddabe&token=900089020&lang=zh_CN#rd

斯大林那就是典型的左倾机会主义,尤其是在制订苏联计划经济方面,但我们用斯大林的话说,我们不应该苛责胜利者。

-

第三个故事就是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

-

苏联赖掉了90亿的债务,这个盖子是盖不住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那只能是迟早的事情。1929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斯大林心里当然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斯大林这个时候已经明白,世界战争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毕竟社会主义者比小资产阶级更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规律。

-

斯大林在多个场合公开讲,苏联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就可以打败所有的西方国家!当然这个所有也包括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德国的发展模式是陆权经济发展理论,而俄罗斯的土地面积是德国的数倍,资源总量是德国的数倍,假如2018年俄罗斯重启计划经济,那德国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入侵俄罗斯,难道他还有第二个选择?

-

还是接著斯大林经济学继续往前讲。斯大林的三五计划还是继续二五计划的套路,只不过这一次目的性就更明显了,斯大林发展那么多没有冶金配合的机械制造业,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生产飞机、大炮、坦克、机关枪。

-

截止卫国战争,苏联一共建造了11200多个现代化大型企业!(对照中国一五计划是156个项目。)而且建造这些企业的思路就产业集中和大,大到什么程度,美国当时的托拉斯和德国的鲁尔区已经吼不住苏联人了,苏联人已经从技术和指标上方方面面都在超越美国人和德国人,问题是这才仅仅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啊!经过两个半五年计划,斯大林操刀的机械制造业产值涨了四十倍,事实上已经具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而配合二五计划的三五计划,那就更直白的把国防经费从18%一口气提到了32%,这是要弄啥嘞?这就搞的希特勒很尴尬,要知道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国防开支(23%)都差苏联一截。希特勒终于坐不住了,苏联人统一世界,还是德国人统一世界,这是一个大问题,希特勒默默的同意了巴巴罗萨计划。

-

第一个还是农业问题。三五计划的时,苏联已经不需要羊吃人的资本启动资金了,他更多的是需要农业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伴随著苏联农业的全面机械化,苏联农作物的产量开始稳步提高,但这对于苏联领导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经过重新丈量土地以后,斯大林发现,他们果然私藏了很多土地,于是重新合作社的改革,通过合并合作社,推行机械化,良种改良,强化劳动纪律,提高劳动报酬,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社员给以实物奖励,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使农业连续大丰收。三五计划执行后,苏联耕地面积增加了三倍,产量增加三倍,谷物、经济作物、蔬菜、饲料的比例更加合理。

-

第二个是工业。三五计划重工业投资占比,非但没有降低,更是达到夸张的84.5%,机械加工业还是被超常规的加强,这已经是斯大林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三五期间,有三千多家新式企业投产,不论是数量、技术、规模都要比一五、二五投建的企业现金的多。

-

能源工业。苏联人对石油的热衷程度还是不减二五,一批新的油田被发现,新的采油技术被创造,新的石油采掘设备从外国进口,新的炼化厂修建成功。苏联的原油工业达到新的高峰,年产原油三千万吨。在电力方面,相对其他行业发展明显较慢,相对于列宁经济学的一五计划,电力工业明显不受重视。即使如此,苏联的电力工业还是达到了480亿千万时,轻松超越德国、英国、法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有超越美国之势。人生自信一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斯大林对煤炭行业也是过于自信,投入开发的热情明显滞后于一五、二五,1940年产量1.65亿吨。能源不够的时候,苏联还有奇招,那就是用木炭和碳泥凑数。

-

有色冶金。苏联对有色冶金的投入还是不够,生铁作为工业的粮食,只有一千五百万吨。有色金属的勘探、采矿、精炼投入还是明显不足,还有一个奇葩的问题就是苏联的有色金属分布还不均匀,并不是按照苏联原先的四大工业区设想分布的,他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工业区,当然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是希特勒第一时间就占领了这里,这就导致二战一开始,苏联人就要依靠进口解决有色冶金的问题。虽然后面在中亚、西伯利亚发现了对冶炼特钢极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因为开采、交通、冶炼滞后等原因,一直是制约苏联基础材料和武器工业的一大心病。这也是苏联坦克为什么打不过德国坦克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材料从一开始就不过关。

-

机械制造行业。其他行业每年有100%的增长,也就是五六倍的增长,而苏联的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值居然增长了五十倍,这还是能源不能正常供应,钢铁和有色不能保证,德国人入侵的情况下做到的。讲一下斯大林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生产大炮,在军事史上这叫大炮主义。

-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同义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

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抢救性的转移了一千五百多家企业,大部分迁往乌拉尔地区。苏联军工产品占工业产品的比重,从26%直升至68%,苏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一个计划经济转型成为战时经济。当时的苏联,优先保障军事工业使用铁、有色金属,其他行业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批准使用铁和有色金属。这个时候苏联著急了,发现枪(机械工业)里没有子弹(钢铁和有色),于是开始大力发展钢铁和冶金行业,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还是靠英美国施舍。由于苏联的举国体制,在乌拉尔地区的大量投入,乌拉尔成为苏联事实上的第一大工业区,苏联最主要的兵工生产基地,占据苏联工业产值的25%,军工产值的40%,机械加工的70%,由于乌拉尔地区只有钢铁矿,煤炭产量明显不够,所以只能从外地调运煤炭,于是就形成一景,挖煤救苏联。伴随著乌拉尔地区的超常规发展,大量大型企业和联合企业迁入,电力供应也成了问题。搞电,你还是得先搞煤炭。战争期间,乌拉尔工业区向苏联提供了全国58%的生铁,53%的钢铁,51%的成品钢材,17%的煤炭,28%的电力。

-

西伯利亚地区。伴随著乌拉尔工业区的强势崛起,另外一个工业区也在超常规发展,那就是西伯利亚工业区,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投资增加了75%,重点发展黑色冶金、铁合金、铝等部门,并新建了一批机床制造厂、重机器制造厂、运输机器制造厂。

-

其他地区。事实上苏联在远东、中亚、哈萨克(苏联把中亚和哈萨克是分开命名的。),按照先前计划经济的思路,开始部署新的工业据点。虽然优先部署轻工业,但这里的重工业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这里的工业发展速度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40%。

-

武器生产行业。你们继续反思,斯大林为什么那么极端的发展机械加工工业?其实斯大林主义者他们心里有一笔帐,那就是他们的机械制造业不是为经济配套的,而是为了军工,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冶金行业,他们原先预计的是生产一千五百万吨钢材,然后全部给机械加工行业,继而转变为大炮和坦克,这样一千五百吨就够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希特勒会抢先发球。

-

在战争初期,希特勒的坦克是斯大林的两倍,飞机是斯大林的2.2倍,大炮和迫击炮是苏联人的125%,德国步兵都是自动武器,而苏联很少有自动武器。希特勒在此前已经秘密完成了全国动员,经济已经转型为战时经济。最重要的是德国已经占领了苏联最重要的乌克兰工业区,包围了苏联的列宁格勒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兵峰直推莫斯科城下,此时的苏联人在炸机器、矿井、厂房和转移设备,苏联人对经济目标的破坏也是非常的绝,你想德国人的能力都恢复不了。

-

伴随著苏联主要工业区的沦陷和苏联人自己彻底的破坏,苏联的冶金能力损失65%,但是苏联人军工获得的金属反倒上升38%,主要原因就是他拆飞机卖零件,很多设备钢材和国家储备全部进入军工领域,生产出来的金属优先保障机械行业,机械行业优先保障军工行业,金属材料其他行业原则上是不容许使用的。伴随著西部主要工业区的沦陷,此时的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明显力不从心,办法总比困难多,苏联人的办法就是民转军,纺织工人、农民在经过短暂培训后,你现在是军工厂职工了,不同意抓掉。原来是八小时工作制,现在是十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原来是五天工作制,现在是七天工作制,原来可以请病假,现在是不可以请假的,战时劳动纪律的执行,使苏联短时间内,有限的产能集中爆发。民营企业转军工企业,一些并不复杂的产品从军工企业转为民营企业生产,换言之,是民营企业转制为军工企业。伴随著美英国对苏联新技术的援助,苏联军工企业在职工仅增加1%的情况下,产能暴至200%。对于卫国战争,苏联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资本,但在军工领域,苏联优先保障资金的使用,这也为苏联在后面对德国的经济战中取得胜利,铺就了一条道路。单位成本的问题,伴随著坦克、大炮、飞机的批量生产,苏联单位成本实际是下降的,飞机单位成本下降60%,重型坦克的成本下降67%,大炮的成本下降50%,在同样预算的苏联军工中,苏联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军用品。对产品工艺的改进,众所周知的AK47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就是简单的锻造,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快速大批量的生产这种武器。还有T34坦克的生产,你像苏联的工艺已经很次了,但对于苏联人而言只有更次,没有最次,苏联人想到的办法就是锻压坦克部件,你像现在的德国还在搞什么激光焊接,当年的苏联人家一张钢板直接一个冲压,一个坦克炮塔就成型了,还焊接个毛线。德国的社会生产效率事实上就已经是最高的,再提升的空间不大,德国的工人甚至还能休假,德国的目标是生产精工产品,苏联的AK47、T34在德国人看来,那就是垃圾,但你要懂,这个垃圾多了,就能冲破东方战线。

-

苏联对重工业是极为重视的,对重工业中的机械工业那是重点关注,对机械工业中的军工生产,那从原来的五年计划,已经变成了后来的一年计划,再从一年计划变成月计划,月计划的制度是由国防委员会亲自制定和监督执行。

-

苏联人还学会了美国人的流水作业,大大提高了他的落后产能的生产效能,即使如此苏联人还对美国式流水作业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能。从刚开始的不懂组织生产,到后面的长期作战,苏联已经总结出一整套的组织生产方法,比如说轮班工作,流水作业法,劳动竞赛。你说苏联对他的工人进行了同社会生产效率同等的物质奖励,这是假话,你说他大幅提高了超工作量工作的劳动工资这也是假话,因为苏联在战时的资源是有限的。但苏联在劳动总量提升方面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重奖劳动竞赛的模范劳动者,于是把整个工人队伍的劳动总量就提升了一大截,在给与物质奖励的同时,还给一朵小红花,苏联宣传机构在宣传劳动模范的时候,是不会在乎油墨钱的。吼吼吼。

-

几方面的叠加,使德国在战前两倍于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在战争的第二年迅速发生逆转,苏联的军工产能已经超出德国两倍。1942年,苏联生产了2.47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1943年,苏联生产了2.4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1944年,苏联生产了2.9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1945年,苏联生产了2.26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而德国这个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了,因为他面临的是美国每日每夜的战略轰炸。不要说扩大产能,就是保持目前的产能都是问题,最尴尬的是德国没有石油,他发动战争的源动力是煤制油,而美国这个时候把德国的煤制油项目全部给起底了,德国一修好,美国人就来轰炸了。事实上德国人也开始模仿苏联人的生产方式,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他的战时经济,国土面积,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可开发程度,远不能和苏联相比。德国在战争中把军工生产效能提高了四倍,而苏联则从战前德国军工的半数,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了十六倍,这也是苏联最后能赢的原因。

-

再玩到后面,苏联的新式装备,动力是虎式坦克的一点五倍,是豹式坦克的两倍,火炮口径比虎式坦克大50%,这仅仅是苏联战时军工的一个缩影,假如战争再拖两年,你能看到更为夸张的军工产品。此时,苏联人已经掌握了冷铸模、冲压替代焊接、自动焊接等一些新工艺,假如苏联人愿意生产更大、更强的坦克,理论上并无问题。

-

苏联在苏芬战役中的惨败,让苏联明白了自己军工的落后,苏联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简单的多了,口径增加一倍,威力增加四倍,原来生产75毫米口径的火炮,现在直接上105、125、155火炮,事实上这种思路也影响了全世界陆军的建军思想。苏联在后期,主要生产一种叫203毫米的火炮,只不过出厂以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大家不是很了解。苏联在1942年,生产了2.4万门火炮,生产了喀秋莎火箭弹3237具发射载具。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从没有列装自动化武器,到战后苏联生产了1200万支卡宾枪,610万支冲锋枪,95.45万支机关枪(含重机枪)。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1944年生产了9480万发炮弹。

-

海军建设。为了节约资源发展陆军,苏联更是变态的停止了军舰的建造,也为苏联陆军的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基础,你们要知道海军是非常、非常费钱的。

-

伴随著,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失败,德军被迫撤出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地区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为苏联计划经济补上了最后的短板,作为一台战争机器,以战争机器的审美标准看,苏联完美极了,已经橙色逆天了。

-

能源工业问题。苏联在战争一开始,就面临断油的问题,好在大款美国人有油,苏联长期出口石油,所以在一些口岸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虽然也发现了石油,但仍不能作为战略物资使用。德军进入高加速地区,石油设施还在苏联人手中,不到最后一刻,苏联人是不会破坏石油设施的。苏联人将生产出的汽油重新灌回地下,并在里海秘密修建了一条石油管道,向中亚地区输送原油和汽柴油,后修建了连接乌拉尔区和中亚的铁路运输线,伴随著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事实上苏联人已经恢复了石油供应,事实上苏联已经可以踩下战争加速的油门了。

-

关于援助的问题。你的拳头越大,你的朋友就越多,关于中国人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驼峰航线,可事实上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十亿美元)还不及美国援助苏联的零头。援助苏联的还有芬兰、伊朗、英国,苏联人自诩外部援助对卫国战争的帮助不大,但你们要懂在苏联最困难的时候,能动用的资本只有外援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你说外援无用,只能呵呵呵呵了。

-

4、末日决战

-

昨天讲了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在战后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从没有列装自动化武器,到战后苏联生产了1200万支卡宾枪,610万支冲锋枪,95.45万支机关枪(含重机枪)。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1944年生产了9480万发炮弹。苏联在1942年,一年生产了2.4万门火炮,生产了喀秋莎火箭弹3237具发射载具。

-

有好多人说:苏联好牛叉啊,国家就应该这么厉害。其实他们还有一点小心思,那就是当年的苏联能不能统一全世界。知乎有很多读者都问村长,当年的斯大林能不能统一全世界?其实这个问题,特别复杂,写了也未必有人看,看了也未必会点赞,点赞了也未必会有人打赏,所以村长只是懒懒的一说:不行。

-

当年的斯大林推演过苏联征服全世界,结果就是苏联不能统一全世界,所以苏联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到后面的苏联的领导人并没有斯大林那样的自知之明,所以妄图挑战世界秩序。

-

简单讲一下斯大林的推演吧。其实假如德国不入侵苏联的话,苏联就会入侵纳粹德国,因为苏联发展的经济模式就是战争动员模式。假如没有德国入侵苏联的话,那在五五计划以后的苏联将会不可想像。于是纳粹德国就出手了,而且第一步就是进攻苏联最主要的工业区,乌克兰工业区。事实上乌克兰工业区不是德国人破坏的,德国人想把乌克兰工业区建成纳粹德国第二个鲁尔工业区,乌克兰工业区是苏联人破坏的,而且破坏的非常彻底,德国人想重建都不可能。事实上,纳粹德国的自我牺牲也挽救了资本主义社会,为后面的英帝、美帝、法帝续了命。+1S。

-

德国在进攻前,苏联从一个农业国,短时间内就建设成一个工业国,德国进攻时,苏联的军工只有德国的1/2,即使是在德国占领和包围苏联主要工业区的情况下,苏联还是利用计划经济特殊的发展模式,用两年时间,把苏联的军工产能扩张到德国的两倍。

-

那么苏联征服全世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

第一个设想。苏联VS德国。那就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入侵德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那样苏联就会被灭国。二战苏联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把剩余的兵力龟缩在圣彼得堡、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个城市,然后用自己的城墙、大炮对决德国人的坦克车,最后耗死了纳粹德国。假如是苏联进攻德国,美国会不会援助苏联?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苏联会不会遭遇苏芬战争那样的惨败,继而被后面的德军进行分割包围,最后有生力量全部被歼灭,那个时候就只剩下莫斯科、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三座空城了。

-

苏德战争的本质就是鲁尔工业区和乌拉尔工业区的对决,事实上德国灭不掉苏联,苏联也灭不掉德国。德国灭不掉苏联的原因是他的地盘太大,你摧毁他一个工业区,根本不能摧毁它的工业潜力。苏联灭不掉德国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经济效率太高,你填进去多少坦克,最后都是给德国坦克兵充了经验。事实上,德国最后的失败源于美国对德国煤制油设施的轰炸。

-

陆权国家之间的战争,说白了就是工业区和距离衰减,距离衰减对德国适用,对苏联同样适用。

-

第二个设想。苏联VS英国。苏联能不能打得过英国?事实上苏联有畏英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帝国主义有事没事就侵略苏联,已经把苏联搞出心理阴影了。英国在战前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英国可以随时封锁苏联的海岸线,然后攻击他在波罗的海、黑海、北冰洋、太平洋的任意城市,然后随时撤走,由于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是在短时间内篡出来的工业半成品,苏联当时对海军的建设和投入是接近ZERO。这就是海权理论,德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那就是发动无限制狼战,事实上最后德国对英国的破袭和封锁毫无价值和意义。德国那样的国家都打不赢英国,苏联想在短时间内挑战世界霸主,那无异于找死。

-

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的战争,说白了就是经济效率的战争,你的汽车可以拉十吨,火车可以拉六十吨,英国的商船可以拉十万吨。你说你有乌拉尔工业区,英国已经占领全世界五大洲所有具有战略价值的工业区,全世界都是英国的经济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连苏联都是英国的经济势力范围。你说你资源多,英国人家的资源更多,你说你经济效率高,英国人家经济效率比你更高。你认为这样的战争还有悬念吗?

-

第三个设想。苏联VS美国。在苏德战争,苏联就要被灭国之际,是谁向苏联提供了超过壹佰壹拾亿美元的物资?是美国。当时的苏联能动用的资本金有多少?200亿卢布的样子。当时的美国发行的基础货币是多少?是1500亿美金。在战争中,有一种超级重要的物资那就是政府发债的能力,美国政府他可以在1500亿美金的基础上,把他的货币信用扩大四倍,扩大十倍。而当时苏联债务发行只有一百亿卢布的样子,而且通胀严重。

-

太平洋战争的时候,日本人给美国人表演了一套日本瑜伽,美国人惊呼太牛叉了,于是从兜里默默掏出了两颗商标为胖子和小男孩的手雷。海权论谁写的?美国人写的?空权论谁写的?,义大利人杜黑,大意就是狂轰滥炸学,英国人的二战转折点是阿拉曼战役,老毛子的二战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国人的二战转折点是攻打平安县城,美国人的二战转折点是轰炸德国煤制油。1944年12月16日,纳粹德国的消防队员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元帅指挥了阿登战役,战役目的是包抄在诺曼底登陆的英美法同盟军,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德军的坦克没油了,此时莫德尔清楚,他和纳粹德国的命运已经终结,于是在一片小树林选择了自杀。

-

假如苏联要单挑美国,那美国的作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莫斯科、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喀山、秋明、鄂木斯克、伊尔库兹克各丢一枚核弹,游戏结束。

-

你说我们就说常规武器,那也很简单,当时的美国已经从陆权、海权,净化成空权,你苏联不是有一个乌拉尔工业区?我给你轰炸机移平,然后再派出陆军清扫战场,这其实和海湾战争是一样的套路。移平你的工业城市,移平你的铁路交通,移平你的油田,最后战争结束。

-

第四个设想。苏联VS法国。苏联主张什么大炮主义,事实上法国才是欧陆最大的军事强国,只不过错误的国防战略,错误的外交路线,最后葬送了法国在二战中表现的机会。苏联人搞城墙加大炮,法国人有马其诺防线。俄罗斯人唯一被欧洲人攻下莫斯科,就是法国人干的。法国还有戴高乐,闪电战就是戴高乐发明的,只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德国人拿去用了。法国也有范围广泛的殖民地,法国也有发达的工业区,适用于距离衰减,苏联也攻不下法国。

-

斯大林唯一的胜利就是站队正确,德国人入侵苏联,使原有的经验主义的国际秩序主观的认为,纳粹德国要改变全世界的政治版图,卫国战争巨大的牺牲,也掩饰了斯大林不可告人的野心。

-

自然法则居中不变。我们在审视战争的时候,我们要去掉谁厉害,谁牛叉,谁毛熊这些主观的因素。你们要有这样的信念,谁都是子弹打进去,一穿两个眼。同时我们要代入距离衰减理论、国家有机体理论、工业布局理论、农业布局理论等,苏德同盟条约形成的地缘政治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样更接近真实,可以让我们更理性的审视我们的世界。

-

斯大林在推演完世界战争以后,默默的选择了与西方国家搞绥靖妥协。

-

5、全球经济布局简析

-

村长讲计划经济,讲苏联VS列强的世界决战。

-

他们的基础是什么?

-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他们的核心要义都是机械化,机械化的核心是内燃机。而生产内燃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钢铁,再说直白一点就是特钢,而运行内燃机的是什么?是能源。所以蒸汽时代打的是煤、铁、锰,石油时代打的是油、铁、锰(有色)。

-

你像某军武去俄罗斯开坦克,其实更有教育意义的是去俄罗斯找一个报废的IS-2坦克,然后切割下一块带回国,送去检验机构分析它的成分。再或者去伊拉克,找一个报废的坦克,然后切割下一块带回国,送去检验机构分析它的成分。

-

你像中国海南有中国少有的富铁矿,为什么不能发展工业?因为没有煤。要建立一个工业区,一定要是煤和铁都存在,但这仅仅是建立工业区的第一步。你建立了基础工业,你还需要一种资源来强化这种工业,这就是有色冶金,为什么需要有色冶金?因为钢铁只是一种基础材料,进入机械化就需要机械工业,机械工业需要有色冶金把钢铁变成特种钢铁,比如说碳素钢、合金钢、高强钢、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切削钢等。能不能用其他金属替代特钢呢?比如说钨代替耐热钢?当然可以,但你们要懂,工业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假如一件工业品是不计成本的,那他存在的意义就要受到质疑。

-

美中日俄英德法意这些国家都具有适当的能源和钢铁规模,都拥有适当的有色冶金行业,依靠有色冶金行业再次建起特钢行业,最后依靠特钢行业发展机械制造,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美中日俄英德法意这些国家中,中国的特钢行业技术储备、生产品种、产品质量都是最差的,至于为什么,和我们重文轻武有关,你上学的时候会不会立志要当一名钢铁工人?对照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他们是煤钢不缺,但缺少健全的有色冶金,他们想一飞冲天,但现实却是脚下打滑,所以这些国家早早就放弃了自己的大国梦想。

-

铁矿石储量顺序排列,乌克兰(300亿吨,曾经苏联的第一大工业区)、俄罗斯(250亿吨)、巴西(210亿吨)、中国(210亿吨)、澳大利亚(180亿吨)、哈萨克(83亿吨)、美国(69亿吨)、印度(66亿吨)、委内瑞拉(40亿吨)和瑞典(35亿吨)。高品位矿主要分布在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且大都具备露天开采条件,开采成本低、品味相对较高,这三个国家也是全球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国。这里需要提出来几个国家,进行逐个说明。

-

第一个就是乌克兰。乌克兰拥有绝对的世界霸权潜力,他不仅仅是亚欧大陆的粮仓,还是全球工业潜力最大的国家,但他主动的放弃了核武器,也并未表现出自己有称霸亚欧的野心。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强加在乌克兰工业体上的生产模式和体制,经济一元让乌克兰转型困难,另外一方面乌克兰人民或许真的是热爱和平的。值得关注的就是乌克兰假如加入欧盟,对德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加分,乌克兰在美国、印度、法国、英国手里都是废铁一块,在苏联人手里也玩的不咋的,但假如乌克兰在德国人手里,那就需要重新评估了。假如乌克兰的资源是两百,德国的经济是两百,德国和乌克兰的经济合并,那就是两百加两百这么简单了,那就是两百乘两百了,人类历史至此就算终结了。希特勒为什么打败苏德战争?第一个就是他主观的认为他可以利用乌克兰的工业基础,另外一方面他没想到斯大林能在短时间内平地起高楼,建设起乌拉尔工业区这样的人间天国。纸牌屋俄罗斯的总统有句话:拥有乌克兰的俄罗斯是一个帝国,不拥有乌克兰的俄罗斯只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缺理想。

-

第二个是巴西。巴西现在还在奉行金本位,你说巴西没有野心,那是假的。你说巴西有野心,那也是假的。巴西是天主教国家,他在上述国家中,连最起码基础设施都没有建全,别的国家的人在五加二,白加黑,巴西人在那吃著巴西烤肉,扭著屁股跳著舞。美国人有钱就去买股票,中国人有钱就去买房子,日本人有钱就去买基金,英国人有钱就去买国债,德国人有钱就去买黄金,巴西人有钱就去搞福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巴西的福利居然要比西欧和美帝都要好。巴西在全世界都属于水电、火电可开发的大户,但问题却是巴西没有国家力量去开发这些资源,多是外国公司在帮助巴西搞基础工业,所以巴西不存在钢铁、有色、机械一类的发展远景。政府和他们的总统唯一想的就是出口资源创汇,至于国家经济发展,他们只干五年,所以搞福利换选票才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缺制度。

-

第三个国家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限制农业发展的是自然条件。澳大利亚是南半球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人口只分布在沿海有淡水的城市,人口少也就没有那么多压力,也就不需要拓展生存空间。西班牙崛起的时候,英国人崛起的时候,法国人崛起的时候,德国人崛起的时候,美国人崛起的时候,苏联人崛起的时候,他都没赶上,人家也没打算赶上。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缺人。

-

第三个国家是哈萨克。哈萨克在工业方面不仅仅不是一个小国,他的工业生产能力或者说战争潜力要排在英法德意西印之前。讲一个搞笑兼尴尬的事情,哈萨克生产的特钢质量比中国好,因为人家不偷工减料,再说直白一点就是人家有资源。哈萨克的特钢品种比中国多,关于这一点以前我们是不知道的,通过经济联系以后,发现前苏联留下的底子非常好,而苏联在给我们教计划经济的时候,明显是留了一手。当年苏联把哈萨克、西伯利亚、远东、中亚是当做仅次于乌拉尔区的工业基地建设的,至今仍有很多新进的特大型联合企业。当然这也可以作为中国西进的跳板,德国东进需要乌克兰,中国西进也需要哈萨克。哈萨克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是一个内陆国,很多资源都运不出去,只能低价卖给周边国家,周边国家为了平衡贸易,还不愿意买他的东西。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缺出海口。

-

第四个国家印度。印度虽然有与自己国家不相匹配的国家梦想,但煤炭储量、产量,钢铁产量、储量都是大问题。且印度还存在一个出口优质煤炭和铁矿石的问题,买家是谁自不必多说。苏联人两个五年计划就世界第二了,印度一五在解决吃饭问题,十一五还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土耳其、印度、越南,这些落后的民族,自带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问题,印度就像落后民族审视自己过去的影子。印度他的联邦政府其实也比较尴尬,他的财税占国家财税的比重特别低,这就导致他想干一些事情,根本干不成,他能怎么样?他只能搞民主啊,难道还搞计划生育,所以人越来越多。苏联的计划经济伴随著饿死人,而印度这么多五年计划,没有大规模的饿死过人,你说尴尬不尴尬,你就说尴尬不尴尬吧。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不愿意调整人口结构、文化制约、资源限制。

-

第五个国家委内瑞拉。作为后发的国家,委内瑞拉是上帝最爱的国家,石油储备全球第一,钢铁、煤炭、有色一样都不缺,但他缺一个计划经济。委内瑞拉是美国重点关注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可以通过两到三个五年计划成为全球主要的工业国之一,这就导致了委内瑞拉最后走向了反美的路线,并最终陷入经济发展的困局。委内瑞拉假如在当年石油涨价的时候,建立起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铁路等一系列基础工业,那今天的委内瑞拉早就转型为工业国,此时已经开始布局机械工业,但当年的委内瑞拉总统,他选择了当一个民粹主义的总统,至于国家发展不发展和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缺心眼。

-

第六个工业国瑞典。事实上瑞典在历史就一直是欧陆的经济大国,只不过西班牙、荷兰、法兰西、德国不断崛起,就把瑞典的光芒遮盖了过去。当然今天瑞典的角色也比较尴尬,他既不是西欧经济那个圈,他又不是南欧经济那个圈,更不是东欧那个圈,在美国面前也只能呵呵呵。瑞典的特钢产业不是发达,是非常发达,可能是受德国的影响。瑞典他的问题就是挪威独立,南方有强敌丹麦、德国,人家不入侵你就不错了,你还想入侵人家?这就导致瑞典在一个狭长的空间中发展,不管你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都是个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空间狭小。

-

再讲一个工业国,那就是韩国。韩国还是比较牛叉的,亦步亦趋的学日本,你像韩国在浦项制铁也建立了全世界最先进的钢铁和特钢产业,那是不是资源对工业的发展就不重要了呢?是这样的,鲁尔区、乌拉尔区、乌克兰区、五大湖区他的经济是建立在传统的资源基础上,他获取资源的成本非常、非常低。而浦项制铁他就需要从出产国运输生产出来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矿藏,然后运到沿海港口,再装船运到釜山,再卸货,再运输,事实上浦项制铁就是在靠他的规模经济支撑和代偿这种经济发展的运作模式。但你们要懂,这样做的机会成本太高,一旦遇到战争,运输线不能保障,金融危机,釜山就会成为一片白地,不可能再次启动,这样的经济发展特例就会被从地球上抹去。其实釜山模式,并不是韩国人发明的,更早的还有义大利的塔兰托,义大利发展塔兰托的理由就比较搞笑了,义大利人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南方的经济发展,平衡义大利国内的经济不平衡状态。

-

综上所述,你现在就知道为什么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巴西可以成为世界大国,而埃及、印尼却不能的原因,因为瘸子跑不赢一百米田径赛。

-

6、苏联四五计划

-

前面讲了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从苏联公布工业项目完成情况(100%),到内部的公布工业项目完成的情况(70%),再到德国人对苏联工业项目按计划完成的信息(50%)反馈来看。计划经济的成就并没有苏联最高当局说的那么夸张,但计划经济独有的发展方式对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间内转型成为一个工业国,还是非常有用的。

-

二战打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苏联。当时的苏联,军事工业做了很大的准备,但还是没有准备好,于是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乌克兰工业区被打成一片白地,苏联人破坏的非常彻底,彻底到德国人重建的成本高到德国人都不愿意投入。德国人走了,德国人临走又踹了一脚,你不是破坏吗,我给你继续破坏一下。苏联人重新利用乌克兰工业区的成本非常的高,换做市场经济他是不愿投入这样一个工业区的,不过这一次是不计成本的计划经济和苏联人,他们的资金是没有利息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煤矿大量的积水抽出来,这个积水多到什么程度,你就想像一下把青海湖抽干。新建一个工厂的投入很大,但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一个工厂的代价更大,这些废墟你的拉走吧,有些苏联人、德国人炸了一半的工厂你的继续炸吧,炸完你还得拉走吧,你说地基你挖不挖开重建?还是的挖开重搞。但这些,对于苏联人和计划经济而言都不是问题。卫国战争无疑是惨胜,从沙俄时代开始,苏联就一直在攒私产,一个卫国战争,苏联物质损失6790亿卢布,不同程度被破坏的工业企业有31850个,被德国人抢走的资源、农产品、交通工具更是不计其数。这个时候苏联能拿出手的现金流大量减少,苏联四五计划主要是恢复战争中被破坏的企业,超过一半的资金用于建设乌克兰工业区。

-

铁矿石储量顺序排列,乌克兰(300亿吨,曾经苏联的第一大工业区)、俄罗斯(250亿吨)、巴西(210亿吨)、中国(210亿吨)、澳大利亚(180亿吨)、哈萨克(83亿吨)、美国(69亿吨)、印度(66亿吨)、委内瑞拉(40亿吨)和瑞典(35亿吨)。高品位矿主要分布在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且大都具备露天开采条件,开采成本低、品味相对较高,这三个国家也是全球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国。

-

相对于工业区的建设,苏联人最大的损失是人,卫国战争苏联一共填进去两千七百万人,当时的苏联也就一亿六千万人口,这两千多万主要是俄罗斯族,这也为后面苏联民族中俄罗斯人口比例过低埋下了伏笔。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这两千万人是有组织的工人,是主要的劳动力,是成熟的工人,这对于苏联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损失。第一个,你要培养出来两千万成熟的劳动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苏联计划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培养460万产业工人,实际上他只培养出三百四十万产业工人。这个人的缺口,在后面几个五年计划都痛苦的折磨著苏联。

-

计划经济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编制计划经济并监督其执行。二是物资、技术供应。三是新技术用于国民经济。伴随著计划经济越来越复杂,需要新的部门来制定和更高层级的权利,所以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基础之上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国家计划委员会。并成立了新的保障机构,一个是国家国民经济供应委员会(苏联国家供应局)和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国民经济应用新技术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国家新技术委员会),在新机构成立之初,明言要克服和解决经济发展中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废除战时经济,实行货币改革,废除商品、食品配给制,启用新的价格管理办法和经济核算机制。

-

四五计划对农业的投入的再次启动,苏联上一次大规模启动农业投入是在一五计划,此次共计向农业投入3390亿卢布,每年平均投入677亿卢布,从这个计划的构想看,苏联的四五计划设计的目的是为此后若干个五年计划铺路。所以四五计划的重头戏就是: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交通设施,还有苏联人说要克服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的这个机械工业。1946年恢复和重建的企业有800个,1947年1100个,后逐步扩大规模和速度,四五期间一共恢复和投入企业6200个。四五计划在钢铁行业投入的资金是187亿,是三五计划的四点五倍,相对大幅提升;石油行业领域的投入是197亿,是三五计划的四倍,相对大幅提升;煤炭行业的投入是265亿,是三五计划的6.5倍,相对大幅提升;建筑行业投入161亿,是三五计划的五倍,相对大幅提升;森林、木材加工行业投入82亿,是三五计划的四倍,相对大幅提升;在化学工业的投入是63亿,是三五计划的两倍;电网建设的投入是130亿,是三五计划的2.5倍;轻工业投入71亿,是三五计划的一点五倍;食品工业投入136亿,是三五计划的二点五倍;机器制造投入是280亿,是三五计划的140%,相对大幅回落。

-

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重头戏就是重建乌克兰工业区,单靠乌克兰工业区的工人建设乌克兰工业区,估计一百年也建设不起来,苏联从全国各地抽调工人、物资、资金去建设乌克兰工业区,终于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初步使乌克兰工业区达到了战前115%的生产水平。相对于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和工业区,乌克兰工业区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在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进一步加强。白俄罗斯、莫斯科、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得到恢复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沿岸、中亚、哈萨克都有长足的发展,各加盟共和国都有一倍的增长。

-

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建筑材料不够,水泥、建筑用钢、木材,以及在建设中,优先考虑机械工业、重工业的建设,优先考虑乌克兰工业区的重建,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扩建,不能很好的保障基础建设和建筑领域的材料供应。在建筑领域,机械程度非常的低,导致占用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行业工人的素质非常的低,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推广的速度非常的慢,导致建筑行业经济效益低下。为此,计划经济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就是转包,向外承包工程,转嫁成本,四五计划的工程承包已经达到了93.5%,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

重工业产值的断崖式下跌,伴随著经济恢复和军事订单的减少,1946年机械行业产值比1945年下降39%,虽然机械行业的投入并没有减少,但产值却在大幅减少。四五计划预计机械行业产值的增长是200%,实际增长只有135%。机械行业的增长目标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钢铁和有色行业的掣肘,乌克兰工业区的有色冶金还在恢复的过程中,导致很多特钢无法按表生产出来。机械行业虽然在重工业的比重下降,但他的质量则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苏联在四五计划实制成功250种新型机床,1000多种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23种自动机床和半自动机床,建立了26条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四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可以独立生产2000多种机床。高精尖的机床和专业机床比计划前增长了11倍,完成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让苏联工业暴力美学登峰造极的,就是苏联又试制成功了34种锻压机,你说吓人不吓人。

-

四五计划完成时(195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为8520万吨,基本恢复到1940年的水平,超过一战前1913年的水平。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四五计划总共为农业提供了58.6万台拖拉机和9.3万台联合收割机,解放了大批的劳动力。冶金设备产量增长3.7倍,轧钢增长5.5倍,石油设备增长2倍,涡轮钻机增长十倍,联合采煤机增长五倍,汽轮机增长1.6倍,电气设备增长两倍,柴油机增长十二倍,大功率(100千瓦)电动机增长3.8倍,拖拉机增长2.7倍,汽车增长一倍,联合收割机增长2.6倍,牵引犁增长2.1倍,播种机增长4.5倍,中耕机增长2.1倍。伴随著重型机械、农用机械、动力机械的大幅增长,军工、机车、汽车的比重显著下降。

-

由于这个时候,苏联还是斯大林主政,苏联的计划经济还是对电气化不够重视,苏联本身在电气化方面投入的基数就比较少,结果现在投入增长的速度还是不够,导致四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各主要工业区缺电严重,发电水平仅仅是恢复到战前水平的170%。与此同时,四五计划建成了苏联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

能源方面。高加索地区、莫斯科周边、乌克兰工业区的煤矿逐步修复,乌拉尔工业区、西伯利亚、哈萨克、中亚、远东的油田逐步投产,四五计划使能源产业逐步达到战前130%的水平,与此同时木炭在能源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从15.4%下降到了9%,看样子苏联人打算长期煤炭不够,木炭凑数的方法,再或者说苏联的木材太好获取了。四五计划完成后,苏联煤炭开采量达到2.6亿吨,石油开采达到3700万吨,木炭开采量达到一亿立方米。

-

总言之,四五计划没有一五、二五、三五那样紧张的国内外局势,苏联经济中政治斗争的成分明显减少,计划经济的主旋律就是恢复与奠定此后几个五年计划的基础,苏联经济完成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

今天讲计划经济的五五计划,本来和前面四个五年计划是一而贯之,但最近比较忙,今天才闲了下来。

-

第一个问题就是计划经济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二个问题是按比例分配和按计划分配资源,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计划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第四个问题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是矛盾的?第五个问题是计划经济和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大家思考上面几个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计划经济。

-

前面讲了苏联的四个五年计划,他们分别是列宁经济学、斯大林经济学、战时经济、战后恢复经济。今天讲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

-

苏联的五五计划本就是多事之秋。首先是计划经过苏共十九大批准,接著斯大林就死了。和那些宣誓效忠德国的德国军官团一样,苏联的官僚集团对斯大林的死就是坐在那看著他死,心想终于死了,然后长出了一口气。有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讲的就是斯大林之死。电影桥段是斯大林死后,卫兵、服务人员被送上了拉去枪毙的汽车,随后肃反人员被派来监督执行的军官开枪打死。接著就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苏联这艘红色乌拉号航船彻底失去了船长。

-

红色乌拉号这艘船的船长列宁,早先已经挂了,船的设计者托洛茨基被斯大林砍死了,自此没人能搞懂计划经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还有奉行计划经济改良主义的布哈林,假如他活著,苏联的船还不至于触礁,但是他也死了。他被斯大林玩弄于鼓掌,最后像绵羊一样被宰杀。斯大林钦定的接班人是赫鲁晓夫,我没说钦定,将来你们报道有偏差你们要负责。赫鲁晓夫是一个好人,只不过是一个烂好人。在威权方面,他已经压不住铁托一干人等了。他像斯大林那样和各国领导人说话,铁托的回应就是出离的愤怒。

-

苏德战争打乱了斯大林的战争部署,否则斯大林将会和日本、德国均分天下。斯大林说:机器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只有制造出许多机器来,才能用新的技术去装备各个生产部门。第五个五年计划还是斯大林经济的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中优先发展机械工业。只不过这一次,苏联的机械工业目标定的更高,那就是全自动化。第五个五年计划机械工业使苏联的机械制造产量翻了一番。但你们要注意,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经不是先前那个农业国,而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机械保有量世界第一,机械更新速度世界第一。在五年时间内,把机械产量翻一番,这是非常、非常夸张的。

-

五五计划加大了对农业、纺织、食品的支持力度,这倒不是斯大林开始重视这些行业,而是产能严重过剩的机械制造业需要新的发展空间。在苏联五五计划中,加入了自动的机械化,苏联事实上开始布局电气化,也就是当年列宁经济学中主张的电气化。其实很好理解,在发动机中,内燃机的转换效率非常低,人们使用他的主要原因是他简单好维护,而电动机的转换效率要高于内燃机很多。现在转换效率最高的人类设施是煤电热能联产,大意就是城市旁边布局工业区,发电产生的热能可以回收,也可以向其他企业和居民区出卖蒸汽。在中国建国的时候,苏联就在玩这些东西。

-

在苏联,他的发展模式就是优先推进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就是他解决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方法。五五计划一改以前重视机械工业,忽视煤炭、钢铁和有色冶金工业的一贯做法,五五计划加大了煤炭、钢铁和有色的投入,计划预计达成的目标是煤炭3.7亿吨,铁3400万吨,钢4400万吨,石油6900万吨。1950到1960,苏联工业产值翻一番。工业在经济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达到62%。化学工业增长228%。建筑行业增长225%。村长最关心的机械行业增长157%。电力行业增长153%。钢铁行业增长170%。石油行业增长141,。煤炭行业增长147%。在1950年至1960年,一共有8080个改扩建项目投产。

-

从苏联的建筑行业开始吧。伴随著战后重建项目的增多,建筑完工率从此前内部报道的75%,提高到83%,苏联独有的寒冷天气对建筑行业的影响非常严重。经历过前面几个五年计划,苏联最大的问题就是建筑的时间问题。苏联适合施工的时间每年只有三个月,硬著头皮上,每年可施工的时间也就六七个月,这就为苏联五年计划的执行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有材料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材料。在五五计划时,苏联人想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生产混凝土预制件,有材料没时间的时候我就生产和保养水泥预制件,等时间一到,我就安装这种预制件。要知道,安装这种水泥预制件的时间也是很漫长的,苏联的办法就是简单粗暴的机械化。水泥预制件的成本要高得多,但对于苏联人,时间的成本更加贵。1951年苏联预制件在建筑领域工程量的比例仅7%,到了1960年,预制件在建筑领域工程量的比例达到了37%,比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一直以来建筑领域都是苏联头疼的问题,为什么苏联不能执行二年计划,必须执行五年计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工厂的建设周期问题。

-

关于苏联在建筑领域的机械化投入,挖土机从5870台(1950年),增长到36800台(1960年),增长626倍。单斗挖掘机从5050台(1950年),增长到32862台(1960年),增长651倍。铲土机从3000台(1950年),增长到12200台(1960年),增长407倍。推土机从3000台(1950年),增长到40500台(1960年),增长13倍。移动式起重机从5642台(1950年),增长到55000台(1960年),增长975倍。塔式起重机从1445台(1950年),增长到22550台(1960年),增长15倍。自行起重机从4197台(1950年),增长到32450台(1960年),增长773倍。建筑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达到96%,混凝土机械化作业提高到91%,抹灰机械化程度达到58%,油漆工机械化程度达到62%。一方面是混凝土构件大幅增加建筑成本,另外一方面大量机械的投入使建筑成本大幅下降,总体上苏联建筑成本是呈现大幅下降的态势。五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增加了436%,而工人只增加了61%,建筑工人仅513万。

-

第二个是农业问题。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农业,苏联五五计划不仅要恢复被破坏的工业基础,还要恢复此前的农业基础,大量的农业设施需要恢复,大量的农业机械需要重新部署,最惨的农业积累的资本金问题很难解决。

-

东部的农业被破坏严重,一时恢复不了,斯大林的办法就是开荒,增加耕地来解决苏联1950年粮食产量还不如1940年的问题。这个时候,苏联事实上已经爆发饥荒,只不过斯大林通过从国外进口,调运国家储备粮的办法遮盖了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

-

苏联调运了24万工人转变为农民,调拨了12万台拖拉机,1万台联合收割机,奔赴垦区。眨眨眼,意思就是苏联的新垦区,从一开始机械化就是100%的。人和机器的比例是24万:13万,后又派驻100万志愿者支援扩大垦区。苏联第一年开垦的土地是2.85亿亩耕地,前三年开垦的土地是5.4亿亩耕地,这里面开垦土地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和哈萨克,其中哈萨克的负责人是勃列日涅夫。白日你姐夫说:他为苏联开垦了4亿亩耕地,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7亿亩,向苏联提供粮食16亿公斤粮食。

-

苏联开荒种地,他投入了大量的资本金,苏联垦荒投入350亿卢布,收回320亿卢布。苏联在垦荒运动中增加了耕地6.3亿亩,与之对应的是苏联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大幅的增加。最后就是苏联的垦荒运动,是志愿者,是知识分子的高待遇,水利专家、园艺专家、农艺师、土地规划、科学家为垦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

第三个还是讲斯大林经济学最爱玩的机械制造。苏联机械制造这个时候呈现严重产能过剩,苏联的办法就是升级。174条全自动的流水线开始投入生产,那可是1950年啊。五五计划,苏联机械工业发明了2712种仪表和自动化工具。苏联一部分机械产品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比如说干线机车,因为被燃气轮机和电力机车取代。苏联此时已经可以生产500种精密机床,特型机床增加了21.4倍,精密机床增加了十倍,拉床增加了7.8倍,齿轮加工机床增加了5倍,磨床增加了3.5倍,这可是在原有就保有天量机械的基础上。可以生产全自动和半自动的机床436种,大量低端机床被淘汰出局。曾经打败德意志帝国的锻压机,从1500台增加到2300台。

-

通过机械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自动化,淘汰落后机床,汽油机换燃气轮机,小概率发电设备换装大功率发电设备,提高在轻工、食品、建筑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苏联在五五计划中完成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五五计划的完成,使苏联机械制造的数量上,整体超过了美国,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金属切削机床、干线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等。苏联在执行五五计划的同时,发现原有的机械化提升,已经遭遇到瓶颈,于是苏联再次打开电气化苏联的大门。

-

事实上,苏联在前面执行四个五年计划的同时,一直都缺电。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钱全部用来制造机械了。列宁当年的电气化苏维埃,目的就是用电动机的转化效率提振计划,夯实计划经济发展基金的基础。事实上,列宁死了他的政策就终止了。二战前,苏联事实上完成了干他娘西,大炮轰的大炮主义机械化,此时相对国际环境要和平的多,于是苏联再次开始启动电气化。

-

五五计划,热电发电量增加一倍,水电发电量增加一倍。苏联在五五计划,就在建造130个大气压,蒸汽温度为565度,每小时产生640吨压力的热电站。1954年,苏联乃至全世界第一个核电站投产。苏联顺带还搞了能源的多样性,也就是用石油、泥煤和天然气发电。电气化铁路从3000公里增长到13814公里。

-

苏联的能源行业。首先是煤炭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苏联的办法就是开发露天煤矿,关闭坑道煤井,露天煤矿的成本是坑道煤井成本的30%,甚至更低。石油工业方面,苏联独特的寻矿理论和改良的钻探设备,以及苏联为找石油不计成本,逮那钻那的精神,让苏联的石油产量在十年时间内增长了300%,达到1.479亿吨,石油就意味著钱,石油就意味著战略优势,石油就意味著战争潜力。伴随著苏联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降低了60%,生产效率提升了一倍。伴随著天然气和石油工业的副产品作为能源消耗,原来的森林工业在能源的比重开始出现下滑,而泥炭工业逐步被淘汰。

-

苏联冶金行业。冶金一直有个瓶颈问题,那就是冶炼钢铁的煤炭不达标,伴随著苏联天然气的大量生产,苏联人开始破天荒的使用天然气冶炼钢铁,天然气能不能冶炼钢铁?当然可以,假如不考虑价格和经济因素的话,天然气冶炼钢铁是没问题的。此时200万吨的钢铁厂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仅仅是计划经济的标配。

-

这里讲一个铁矿石冶炼的小常识。为什么一定要用富铁矿来生产钢铁?铁矿石中每提高百分之一的铁含量,对应的就是减少焦炭的使用量,生产成本减少3~5%,伴随著计划经济对铁矿石疯狂的掠夺,这个时候苏联的铁矿石品味从55%降到了37%,但是苏联还是取得了钢铁生产的急速扩张,这种成绩是来之不易的。

-

接著就是苏联的化学工业,伴随著新技术的到来,苏联在化学工业领域已经显现出颓势,以五五计划开始向化工加大投资比重,最为显著的就是化纤产量增长了400%。

-

在轻工业领域,为更好的发展机械行业,计划经济开始对纺织行业的机械设备更新换代。

-

在食品领域,一方面是农业大拓荒带来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极大丰富,肉类、动植物油料、奶制品、砂糖、罐头增长都在170%以上,这是以前没有的。

-

1960年,苏联人均肉类是80斤,牛奶是500斤,鱼20斤,食糖60斤,植物油十斤,土豆300斤,蔬菜140斤,水果44斤,面粉330斤。

-

假如时间可以永远停留在1960年,慈父死了,粮食产量翻番,苏联是当之无愧的人间天堂。

-

mp.weixin.qq.com/s?

-

搞清楚计划经济,就一定要搞清楚秋原、马前卒、村长、童贯这几个人他们讲的是什么。前面几个人只是台阶,只是梯子,只是工具,通过村长你要认识的是托洛茨基、列宁、斯大林、布哈林。计划经济他的载体不是空气,也不是资源,也不是汽车,而是人,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人造经济,所以研究人的思想很重要。印度为什么执行了计划经济,最后却没有效果?答:那个药是假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