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名字《不第后赋菊》,全诗共四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文意思简明,九九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诗人急待看到盛放多姿的菊花。一个「我花」道出了诗人对黄菊傲放,熏香冲天的喜爱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的凌傲气势。同时以「我花开后百花杀」明示了自然天成的规律。

然而,每首诗无不体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这些才有权利释其真正意义。

首先,作者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善骑射,粗文才。几经科考名落孙山后,愤愤而不平,心存邪念,有感而发。

由此我们不难想像作者急待盼望的不是重阳赏菊美好,而是百花殆尽的残局。「杀」再也不能用百花凋零来掩饰,而是充满了残忍,急不可耐的腾腾杀气。

每到黄菊盛开的季节,一想到此诗句无不畏从心生,不寒而栗。冲天的香阵,浑然演示成铺天盖地的身披黄金甲的武士,造反朝廷直捣长安,称王称霸的急不可耐阴谋虐虑。

黄巢起义后,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王朝的统治,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打著为民除害的旗号,烧杀掠抢,杀人成性,残忍的令人发指。

由此谁还能不解这首赋菊花诗的初衷呢?


一首黄巢的咏物言志诗体,但这种「志」是一种残忍和势利的「一朝大权在我手,杀尽天下负我狗」的愤世嫉俗。

●黄巢的愤世嫉俗和有血有肉

其诗题《不第后赋菊》,所以它的立意是很明显的,是一个科举落第子弟愤世嫉俗的愤慨之言,它俗,它真,它有血有肉,这是黄巢不同于绝大多数高雅诗人的一面,他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落第以后很常见的情绪状态。

臂如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一样在考试失利或者面试失败、仰或理想破灭、爱情破灭或遭遇不公时,都会发泄一种近乎于报复社会的愤慨之言。臂如什么「日落西山里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一朝大权在我手,杀尽天下负我狗」等等言论。

所以,我一直觉得黄巢是那种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他完全展现了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正常人正常的情绪状态,他既不是霍去病、卫青、岳飞、辛弃疾、文天祥式的慷慨激昂、深明大义,也不是杜甫、刘禹锡、陶渊明式的豁达淡然。

黄巢在面对自己考试落第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不甘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绪,只有认识到他在心里产生了这种情绪乃至某种念头,他在日后才会揭竿而起。这就很像现在闹的甚嚣尘上的「掌掴老师案」,常仁尧能够在20年后抱著怀恨之心掌掴自己的老师,实则是因为在20年前就已产生了这种怀恨之心,所以,只要这种怀恨之心不消除,那么他掌掴自己的老师就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而黄巢也是一样的,面对考试失利这一现实,他的心理除了失落,更多的是愤怒,而这种愤怒直至指当时腐败的唐王朝权贵阶级,当这种愤怒遇上唐末这一动荡乱世时,它就必然会促使黄巢揭竿而起,反对唐王朝的统治。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甘心下的壮志豪言和报复意图

这首诗实际上是非常好理解的,它很现实主义,没有什么深远或晦涩的意境,它的意图是直白的,就犹如某个人被欺负了,他不服气,就说:「你们等著,等我强大了,就来打死你们。」

所谓「待到秋来九月八」实际上是一种「一朝大权在我手」的誓言,必须要认识到这里的「九月八」是一个很模糊的时间象征,它可能是今年的九月八,也可能是明年的九月八,它总没有一个确切的日期,但它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就像有些人受了欺负后会不服气的说:「你给我等著,总有一天我会报仇雪恨。」

那么黄巢要怎么来报仇呢?

他说「我花开后百花杀」,这句诗中有两个花需要注意区分,所谓「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黄巢的「我花」当然是指他的事业之花,理想之花,革命之花,但这时候的黄巢还没有揭竿起义,所以说它是革命之花是依照后来发生的事情给它定性的。

但无论如何,它总归象征著黄巢的某种决心,不管是他以后有钱了,有权了,有兵了,总之当他强大的时候就会把「百花杀」,可见黄巢已经不在局限于「百花争艳」,而是要「百花杀」,而一枝独秀,而这种「百花杀」的做法当然包含了他对现实不满的愤世嫉俗之心,之恨,故他要杀,而不是「艳压一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黄巢已经赋予了这种「杀」以真正的杀意,他的「杀」已经不再是文学上的象征手法,而是一种极度现实的杀戮之心,他要灭绝和毁灭百花。而这是下文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透露的意图。

「黄金甲」象征什么?自然是兵戈。可见这时候的黄巢不再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他已经产生了造反之心,所以王仙芝起义没多久,黄巢就响应王仙芝揭竿而起。

从此踏上了一条「百花杀」的血腥之路,这其中既包含著对唐王朝腐败黑暗政治的反抗,也含有一种深深的报复之心。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其所思所想千变万化。常常随著环境、人物、事情、地点和时间的不同变化而从内心升起的一种情感逐渐漫延不觉溢露释放出来,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黄巢出生在唐朝末年,社会腐败官场糜烂那是肯定的了,自己的仕途不如心愿,顿生萎靡不振的萧条思想。为了从困境中挣脱出来,只能自己慰籍自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实现心中的志向。这首诗是他那时期的思想变化的写照,以菊花抒发自己的情感,以物抒情,以物明志,来阐述自己的情怀所想。

菊花,不是开在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更不与百花盛开同流争艳,而是不畏秋天寒风吹凌,独秀风姿。这正是喻他与众不同的情感,将来顶著世俗偏见,不惧社会的压力,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时代造就英雄,黄巢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都看到了长安城官场腐败成风的社会现象与自已的反差形成鲜明对照,更坚定了他不甘现状的思想,也为他以后的所做所为立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行为,印证了菊花的品德。最后干出了与众不同的事业。


想理解作者的诗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然只读表面意思,根本体会不到作者的意思。

接下来说一下作者本人,黄巢,历史上著名的起义军,也就是黄巾军的领袖,活跃在唐朝末年,大家都知道凡是一个朝代的后期,都是动荡不安的,大唐也不例外。

这是首诗叫,不第后赋菊,说的是黄巢参加科举落榜后,心中一时气愤所写的,和起义没关系,因为这时候他还没起义,但是他心里肯定是有了这个念头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很明显说的是菊花,因为黄巢喜欢菊花,可能也是因为他的姓氏,意思是等到九月初八,我喜欢的菊花开了,其他所有的花都会凋谢,在古代,人们有九月初九登高赏菊的习俗,作者写九月初八,一是读起来通顺,押韵,二就是有种迫不及待了,恨不得自己的理想马上实现,一天都等不及,第二句暗含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等我实现我的梦想,你们这些唐朝的皇室和官员都要被消灭。

后面还有两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表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菊花的香味浓的可以冲上天空,整个长安城都是遍地金黄的菊花。

这两句就说的有点露骨了,菊花代表黄巢,意思就是他带领自己的人马杀进长安后,满城都是他的人,这是他以菊代己,借菊咏志。

其实这时的黄巢还很年轻,觉得朝廷腐败,自己没有上榜,肯定心里有怨恨,这种怨恨不是一首诗就可以解决的,因为考了几次都没上榜,所以他这次落榜后就没有再考,而是回去继承了祖业,他家里是有钱的,继承了父辈的盐帮首领,随著怨恨日积月累,这种怨恨后来已经不只是自己落榜的那种怨恨了,而是恨整个朝廷,因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朝廷却视而不见,依然增加赋税,这样就导致了后面的起义。

起义的时候黄巢年龄已经很大了,应该有五十多岁了,而且因为他的那句冲天香阵透长安,他还得了个冲天大将军的名号。

我们理解诗不能单纯理解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因为作者写的每首诗肯定是有一定的含义的,也许诗的背后就是一个个的故事,我们读了这些故事才算真的读了这首诗。


《菊花》诗,亦作《不第后赋菊》,为黄巢落第后所作。

诗言志,借菊花直述胸臆,用比兴,拟人手法,将静菊状如动态,借于黄甲战士,尽显战斗之美。

此诗之外,黄巢有另一首《题菊花》,也是相当了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带,报与桃花一处开。"

浩然豪情,激情四溢,有著义军习卷全唐作证,顿知诗人所言非虚,也不是文人的无病呻吟,泛泛之谈。

黄巢所作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耳目一新。

九月八,是为与杀,押合韵,理解为菊花节那天。待到,自有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意。我花开后百花杀,更是石破天惊,以实喻虚,却是预孟言,他日壮举,方知英雄所言非虚。


黄巢抱负很大,要使自己在别人生存不了的环境下求存而达到自定目标。


诗言志,黄巢的诗也不例外。黄巢作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又一定的雄心壮志,这首诗 表达了他一定推翻唐王朝的统治的雄心和愿望。


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极大的破坏,黄巢的一个「百花杀」充满了杀气。和后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起,表明了作者不甘于平凡的志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大概意思就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这句诗出自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我们来看一下原诗: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在我看来这首咏物诗是有特殊含义的,当所有的话凋谢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菊花,就像遍地铺满了黄金甲一样,暗示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同时也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的来临。


谢谢邀请!

回答了:咏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