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没有引经据典,直抒己见,字面上看得出,他很赞赏菊花的性格,秋来九有八时,(北方)已是秋风动地白草节的气侯,而在凛冽的寒风、深秋满地风霜中,只有菊花才「凌寒独自开",那些春夏开放的百花已全部消杀凋谢了,而菊花却不畏严寒,犹自傲然开放,散发出阵阵沁人肺腑的香气,美丽得全城(指长安)都象披上一层黄金甲胄一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而黄色又代表皇族气派,更显得菊花的名气与高贵。这首诗很独特、很有气派,成为题菊的经典之作。更深层是以菊言志,在唐未的腐朽统治下,整个社会犹如一片消杀的深秋九月八一样,平时百花开花的景象一扫全无,万籁俱寂。他把自己写成不畏严寒的秋菊,给人眼目一新,给长安、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一片不是春天都胜似春天的美丽景象。第二首:飒飒西风满园栽,寒沁香蕊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常,报与桃花一处开。前俩句大至上与前一首基本同意,而又有些区别。著重在后两句:以后我如果做了主宰(季节)花开的青帝,定要使它和桃花一样在春天里盛开,力压以桃李为主的万卉千花。从言志来讲就是要改变腐朽没落的唐朝,建立一个比唐朝更加繁荣昌盛的新社会。黄巢这两首题菊诗在众多的以菊为体材、以菊言志的诗中是很出色的上乘之作。(个人浅见,权作抛砖)


问:黄巢的诗算什么水平?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留下的诗不多,好像共5首,其中4首是题菊的,一首是自题像。可见,他是喜欢菊花之耐寒、孤冷和不屈寒威的品格的。

黄巢的题菊诗,有两首广为流传。第一首《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出他的豪气霸气与抱负;第二首《不第后赋菊》,其中「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成为后来一部很有名的电影的名称。

黄巢的诗,借菊咏怀,直抒胸臆,通俗易懂,虽然意境稍欠,但流传却广。

若说他的诗,达到了什么水平,因为评价标准不同,也不能恰当评定。

但从诗言志,诗抒情的标准来看,他的诗,虽然不多,却达到了言志、抒情的主旨,也算得上好诗。


状元出身,但是诗不多,留下的杀气太重


自古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评价一个诗人的作品属于什么水平,其实是很难的,无非是看优质作品数量有多少。而所谓优质也没客观标准。

黄巢不靠写作吃饭,也不靠这博功名,只不过是个人喜欢,在业余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也就是说他不是职业诗人,志不在此,但凭爱好而作,比如其咏菊,非常豪放大气,自成一格,只能说算是农民领袖里的好诗人吧!


黄巢也是头名状元,因长的丑陋消去功名,所以被逼造反的。他文平相当高,深不可测,至于他写的诗,和文章优为领先,虽不比李白,杜甫,白居易,写的好,但也差不多。谢遨


黄巢的诗是号角,是檄文,是冲锋枪,是长空利剑,是号召,英雄气概,是预言,是抱负,是隐喻高手,一幅开创基业恢宏浩荡的,豪迈浪漫的境界

大手笔!


黄巢文人出身,又想著造反,故此诗词中杀伐气就比较多,从进士到书生,再到将军,怎么比得过从小就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刘邦,因此,对比刘邦的大风歌,在意境上和心胸上反而落了下乘。


我觉得黄巢的诗不错,霸气、富有想像力。比如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霸气有余,但格局受限


一般水平,不怎么样。原因是黄巢根本就没有念过多少书,所以有了他那点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