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程式化的艺术,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一动一静都有严格的程式化要求。戏曲表演过程中对于跪拜的程式化表演,更多的是考虑到受众的需求。
  • 戏曲舞台上对于跪拜的表演,有一个交代衔接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大写意的。比如参拜皇上下跪时,先面对现实是皇上,而当要交代故事情节啊时候就会面对观众。这样的程式处理,即表达了剧情的需要,又照顾了观众的感受。
  • 戏曲程式的使用讲究合情、合理和合法。具体到跪拜上举例来说,比如晚辈拜见长辈,面对长辈要下拜,这是生活中的理,而戏曲作为舞台艺术,又要照顾观众的感受,所以在拜完后立即转换面向观众进行陈情,总不能整出戏让观众看演员的背身吧,所以这就是戏曲程式表演的合理性所在。

  • 万变不离其宗,戏曲演员在跪拜的过程中,即要照顾舞台演出的实际情况,又要顾及观众的观赏需求,因此上在舞台调度上,采取的是斜对面跪拜的方式,这样演出和观众双方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戏曲最为写意为主的虚拟化的程式性艺术。在其舞台跪拜上必然不能完全把现实生活照搬上舞台,那样就缺少艺术性了。同样,也不能完全的脱离生活,那样的话就没有艺术的可塑性和高度的凝练性。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为什么戏曲表演中,有一些需要演员跪下的情节,下跪的人都是面对观众呢?比如《铡美案》中秦香莲跪下陈述案情的时候,她不是对著包大人跪的,而是对著观众们跪的。

其实戏曲表演中有个程式叫做「打背供」,这个程式指的是在演出过程中,两个人物进行交流时,人物A背对人物B,面向观众说出人物自己的「潜台词」,即「内心独白」或「旁白」。因为人物背对所交流的人物,故称「打背供」。

这种「打背供」的程式,不仅仅用在戏曲表演中,也被其他艺术形式所吸收,比如我们看小品的时候,也会发现小品演员只要一面对观众,不管说什么话,说出多大的声音,他背对的那个人仿佛听不到似的。

而面朝观众跪著,则属于「打背供」的一种形式,因为戏曲演出时,它不像电影或电视剧,没有镜头切换,观众的座位是固定的,那么戏曲演员跪下的时候,如果不面对观众,就会有很多表情做不出来,或者说做出来了观众也看不到。

比如《铡美案》中,如果包青天往高堂上一坐,秦香莲面对著包青天,背对著观众的话,这样一来,观众就只能看到秦香莲的后背,如果看不到秦香莲的表情,那就少了很多情绪的渲染,这样不仅会对秦香莲的同情减少,还会让演出体验感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演员的自我介绍,心理活动以及演出的旁白等,都需要以「打背供」的形式来体现出来,我们只要仔细留意,戏曲表演中,几乎每出戏中都有「打背供」的存在,这个程式在戏曲表演中,还是占据著很重要的地位的。

再回到这个问题,其实戏曲表演中也不是所有的下跪,都是面对观众跪的。戏曲表演中一般分为正跪(正对著其他演员跪下,一般身体背对著观众)、侧跪(一般身体一侧对著其他演员,一侧对著观众)、背跪(面朝观众跪下)。

戏曲演员一般会根据剧情来决定怎么跪,如果只是行个礼,没什么心理活动的话,一般是正跪或侧跪;如果是向长辈请安,或者是向皇帝磕头,一般是正跪;如果是陈述案情,或者结拜为兄弟的话,一般是背跪(也有少数是侧跪)。

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弄明白戏曲表演的特征是象征手法,而不仅仅是演剧情,如果拘泥于一切都和生活一样,那显然戏曲表演里面说不过去的地方就多如牛毛了!戏曲表演的象征手法在京剧里面表现最为突出,其他地方戏曲还有侧重表剧情的情况,京剧传统戏最有意味之处在于通过各种桥段的设计和展现来出戏入戏,增加观赏性和回味无穷的魅力。

先说问者这个朝谁跪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四郎探母见娘三叩首这种属于大礼,必须正跪,类似还有薛平贵拜岳母,但是这种一般都是姓完礼就没事了,还有一种就是中间除了行礼还有一定的表演,但凡有亮相之类的必须扭身对观众,不管是惊讶还是恐惧等等,因为这个身段就是表演给观众看的,最经典的当然就是戏主要是在跪中完成的,比如三堂会审的玉堂春,几乎全部唱(出场和下场前的唱除外)都是在跪著唱,如果真要安生活来那就一直背对观众了,不说看著别扭,演员的表演全部看不见,那这戏就不叫看戏了。实际上所有的舞台调度都是为了给观众看服务。不只是跪,演员的所有唱念都是主要面向观众,包括甲对乙说的话,演员不能只看对方,必须给观众交代。

从象征手法说到戏曲的唱,唱有三种,一是确实是通过唱来向别人表达,比如三家店的"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听从头",二是自己表述自己的行动想法做法所见所闻等等,比如盗御马的"来至在山洼内用目观望",三是完全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而这种唱还往往是戏的精华所在,比如文昭关的"一轮明月照窗前"等等,而观众也完全是奔演员这段唱来的,这时候剧情简直不值一提,因为观众早烂熟于胸,这时候观众只会咂摸演员的唱是否过关……三种表现目的齐全的要数沙家浜的智斗最淋漓尽致,"这个女人不寻常"就是心理活动,"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防"就是表达自己要做的行动,"适才听得司令讲"就完全是面对面的交流,三个人你进我退、拉锯斗争。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是影视剧怎么可能表现的这么酣畅淋漓,这也是戏曲手法的魅力所在。


正义是非,自然是百姓才有资格评判。

戏曲在古代传唱的,不正是是非吗。这罪人如此可恶,跪在地上面向观众,观众这时才会大快人心,真心叫好。恨不得将这罪人,用手中的瓜子果盘砸个满身。


戏曲本来就是展现表演技能的,没有几个人背对观众的,除非剧情需要


演给观众看,唱,念,做,面部表情尽在其中。


因为他是表演给观众看的,所以要面向观众。如果得不到观众的认可:也就是劳而无功!


实际应该朝被跪的那个,

可这不是演戏吗?

演员脸朝后台面部表情手部动作都看不见还演啥?

基本就没得演没得看了。

少数例外翅子功,翎子功,肩功,靠功是看后背戏的,想在后背出戏出看点,很不容易。

大多数时候还是脸朝前台为主


有的不是面对观众,各有不同吧


我觉得观众是衣食父母可跪…为了让观众看到表演的表情可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