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网路上流传这样一种论调,即:真实战争环境下,若敌方伞兵正处于降落过程中,则不允许射杀。今天咱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伞兵即我们常说的空降兵,是一类讲究装备轻型化、高机动化以及兵员精锐化的作战部队。一般情况下,伞兵都是被作为战略部队使用,是战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战略机动力量,具有极大的突然性,能够对敌方战术纵深内的重要目标产生巨大的威胁。

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空降兵出现在一战时期,1927年的苏军巴土马赤匪叛乱分子的作战中,第一次使用了空降作战,三年后,也是苏军正式建立起世界上第一支伞兵部队。而且在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伞兵部队曾被多次使用。不过在一战时期,由于当时的空战对决主要是在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而且飞行员大都是贵族出身,加之飞行人员极为稀缺,所以当时就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不射杀跳伞过程中的飞行员。这似乎是「不能射杀降落中的伞兵」这一说法的雏形。

但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一组数字:以1944年6月发起的诺曼底登陆战为例,当时美军第82空降师共空降伞兵8100名,集合不到2000人;101空降师空降6800人,集合2500人;英国第6空降师空降4800人,集合约1800人。从这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落地后的实际集合人数还不到实际空降人数的一半,而第82空降师更是不到四分之一。那么没集合起来的这些人都去了哪里?主要有以下几种去向:1.降落后被俘;2.迷路;3.逃跑;4.事故伤亡(即降落设施故障);5.被敌方射杀。

我们再来看一个经典案例:1941年,当时的德军希望能够凭借伞兵力量夺取特里克岛,整场战役向特里克岛空降多达13000名士兵,但在战斗中,德军伞兵的伤亡总数高达5140人,损失飞机350架,而这些伤亡人员中,有很多在落地前就已经被敌方的高射机枪打成了筛子。此次战役的惨痛结果使得希特勒感慨道:「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时代已经过去。」

所以说,在真实的作战环境下,取胜才是唯一的硬道理,战争本来就是人道主义的「坟场」,为了取得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更不要说射杀空降中的伞兵了。不射杀难道等著被打吗?最后借用美军第101空降师506团2营E连温特斯上尉曾经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们是空降兵,我们就是要被包围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