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霜降节是壮族典型的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的天等、大新、德保、靖西、那坡等县,其中又以天等县的向都地区壮族霜降节最为典型,其节日影响范围远及云南和越南。壮族霜降节在每年农历霜降后的9天内举行,每年参加人数有数万人之多。霜降节依托于壮族稻作文化,最初是壮族民众酬谢自然、庆祝丰收的一种形式,表达祈盼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

从历史来看,明代嘉靖后,壮族霜降节就融入了纪念民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的内容,瓦氏夫人(1496-1555),本姓岑,是广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明好学,随父攻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长大成人以后,嫁给本州土官岑猛为妻。嘉靖时期岑猛曾任田州州事,在职时瓦氏夫人协助他善理州政,建义学、兴教育,召集流民,稳定秩序。

嘉靖三十四年(1553)倭寇大举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当时田州土官岑大禄年幼,已经是年近花甲的曾祖母瓦氏夫人毅然应朝廷征召,训练壮族子弟兵7500人出战,隶属俞大猷部下,在抗倭战争中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一役中,联合湘西「土兵」大败倭寇,获得重大胜利。在残酷抗倭战争中,瓦氏夫人几个儿子和孙子都英勇为国捐躯,后来她家满门忠烈的事迹为皇帝所知,被嘉靖帝隆重封为二品夫人。她率领将士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也被后人世世代代纪念。

清代,壮族霜降节进入鼎盛时期,不但百姓祭祀,州官也常身著官服率众拜祭,物资交流也更趋繁荣。壮族霜降节前,老人们便开始忙著准备物品,以便在霜降节时摆摊出卖。后来,各地商客也赶来销售商品,甚至还有越南客商远道而来。此外还有山歌对唱(以歌传史、以歌交友、以歌传情)、戏剧演出、走亲访友等内容。改革开放后,壮族霜降节更加兴旺,除传统内容外,还增加了祈福长寿以及篮球、拔河比赛等活动。

如今,天等县当地壮族霜降节活动历时9天。活动期间,各地群众从四面八方赶集向都,感受延续三百多年民俗活动,场面极为壮观。每年参加人数有十万人之多,活动主要以壮族霜降节民族文化为主,内容有祭祀祈福大典、千人打榔、拜囊海表演,山歌对唱、《长奶夫人》话剧、民族武术表演、篮球比赛、打陀螺、打尺等民族体育项目比赛、美食节、商贸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通过一年一度的壮族霜降节活动,有效展现了壮族民俗风情,凝聚了人心,促进了民族团结,形成了民俗民情多样化。


下雷镇壮族霜降节举办时间定在每年阳历的10月23日前后「霜降」期间。节庆持续三天,分为「初降」(或称头降)、「正降」与「收降」(或称尾降)。大新县志里对霜降节的描述是:「当时吃汤圆、杀鸭宴请、烧香供祖先,以示五谷丰登。下雷连续活动三天,节日气氛极浓。」初降这一天,传统上主要是敬牛,这一天让牛休息。人们一早就开始忙碌做棕子、糍粑、杀鸡宰豚准备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戚朋友。下雷镇地处中越边境,又是古桂滇古道的必经之地,同时,下雷还处在大新、天等、靖西、德保四县交界的边缘地带。因此,初降这一天,大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的人纷纷来到下雷参加节庆。客商们更是早早地摆开摊位,降节的商品从生产到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正降这一天的上午为敬神活动。人们先到拿著糍粑、肉、香烛等祭品到娅莫庙祭拜进香,一些人负责打扮成士兵模样,举著牙旗,敲锣打鼓,在狮子的开道下把娅莫画像抬出来巡游。传说娅莫(玉音夫人)的形象上长毛裸体,骑在牛背上,娅莫像要挨家挨户把下雷街都巡过,巡到哪家,哪家就要放鞭炮;每到一个民间信仰庙宇,。巡游时,被认为「命轻」的孩子是不能出门观看的,以免生病。在清代,不但一般百姓祭祀,土官也必身著官服,率众顶礼拜祭。游神结束后,霜降节进入闻名的「霜降圩」。人们传说:「霜降节购买的东西耐用,吉祥。」旧时人们会省下一年的钱,到霜降节时才买新东西,图个吉利。小孩子特别盼望过霜降节,因为到了霜降节就有新衣服穿了。沿袭下来的俗信观念,使得人们特别乐意在霜降节期间购买生产用具、生活器具等。做买卖的客商来自

云南

湖南

、江浙、广西百色、崇左、南宁等地。在顾客中,越南的侬族占了很大一部分。正降晚上,进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时间。人们搭起舞台,演上土戏(壮戏)。年轻人三三两两地对起山歌,对歌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尾降,形成规模宏大的霜降歌圩。


大新县下雷镇霜降节。。看这里。。

http://mp.weixin.qq.com/s/bicZEwApwCky_6o5rqwN9A


广西这边过节一般都是吃吃喝喝这些哦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