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十四%,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位高齡者,約三百萬人。健康吉美健檢中心提醒,肌少症、骨質疏鬆、阿茲海默症是銀髮族常見三種疾病,呼籲民眾在熟齡階段時就要注意老化訊息,適度運動、活化大腦,留意「肌、骨、腦」的老化狀態,日後面對疾病才不會措手不及。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表示,老化是人體不可避免的退化現象,青壯年時期難以想像「身體不聽使喚」。以肌肉流失─肌少症、骨質流失─骨質疏鬆、腦部不正常退化─阿茲海默症,以這三種疾病最常見。

「特別是住院、臥床過的長輩,肌肉流失速度會等比增加,短短3天就能流失一公斤的肌肉」,楊培鎮說,隨著年齡增加,蛋白質合成力自然下降,年過四十歲,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八%的速度流失;七十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十五%的速度加速流失。「老人家跌不起」,特別是腰部、腿部的肌力衰退,易成跌倒元兇。多攝取蛋白質、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適當訓練肌肉,都能減緩肌少症發生。

楊培鎮表示,隨年齡增長,骨骼生長速度減緩,骨骼空隙增大,「骨骼內部空疏布滿小洞就是骨質疏鬆」,女性因荷爾蒙影響,停經後婦女特別要注意。腰酸背痛、駝背、脊椎側彎、關節變形或出現身高差,都是前兆。

骨質疏鬆會讓骨折發生率增加,特別是屁股兩側的髖骨一旦受傷,存有五至廿%的死亡風險,且癒後通常不佳。

「一位失智長輩,會間接影響家族裡的廿二‧七人」,楊培鎮說,面對失智患者最辛苦的往往是肩負照護責任的家屬。

失智症出於腦部的不正常退化,年齡越長、風險越高。六十五歲以上有五%的機率,且每增加五歲,失智機率會翻一倍;到了八十歲,有廿%的長者會出現失智症狀。

楊培鎮也說,失智的可怕在於它不可逆,一旦發生就無法治癒的窘境。三高、肥胖、抽煙、少運動、飲酒過量、頭部外傷、憂鬱都是危險因子。

預防失智要勤動腦、多運動、抱持高度學習態度,熟齡族也能在四十歲左右抽一管血檢測,從血液中微量的濤蛋白濃度,提前廿年來判斷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狀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