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我儿子啊!”

今天早上,在我院急诊外科

一个中年夫妇带着18岁的儿子

就就冲进了诊室.....

“慢慢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院急诊外科专家

等她平静一些,仔细地询问

患者妈妈王女士告诉专家:“2天前,去老家上坟回来后,我发现小李(王女士儿子化名)大颈部一颗芝麻大小的黑点,今天变黑豆大小了,觉得是不是得了人们常说的皮肤癌啊!黑色素瘤啊!”王女士两眼泪汪汪地说。

专家发现,小李颈部确实有个“黑豆”并且周围有红肿现象,“黑色素瘤”不可能长这么快,再说也不像瘤。于是用棉棒给小李作消毒皮肤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黑豆”动了,然后它啵啵啵爬了起来。

仔细查看后

发现是一只蜱虫

原来,3天前

王女士带儿子上坟时

要穿过小树林

不小心被蜱虫引上了身

确定小李颈部“黑豆”大小是一只蜱虫后,急诊外科专家利索地从小李颈部取下一只鲜活蜱虫,王女顿时如释重负。随后专家联系我院感染科主治医师王文静,对小李进一步检查治疗。

节假日期间

很多小伙伴都会出游

在室外难免接触的花草树木

殊不知,这个时间段

这种可致命的小虫

已经开始活跃了!

很多地区都出现

被蜱虫咬伤感染致死的病例

基本上是因为

拔出的方式不正确导致感染

以及没有及时的就医导致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蜱虫身形很小,但危害不可小觑

注意!今年第一波蜱咬来了

专家介绍,4-8月是蜱虫的活跃期,蜱虫可以携带80多种病毒,一旦被蜱虫叮咬,轻则局部充血、水肿,严重的会产生继发性感染,甚至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万一被咬,不可硬拔!

专家提醒,蜱的嗅觉极为敏感,能在几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气味,爬到一米高的树叶或草尖上等候觅食,当人和动物经过时,突然跳到人和动物身上,伺机吸血。如果被蜱虫咬伤,切忌不可用手直接拔取,更不要生拉硬拽。

蜱虫叮咬后,如何正确处理?

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里,容易导致过敏或感染,“建议涂一点外用、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风油精、酒精或百多邦药膏等消炎药膏,让虫子受刺激,放开口器,离开皮肤。”

虫子放开口器后,可用尖头镊子就可取出蜱虫。此外,还可以用烟头、香头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退出。切勿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此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有蜱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户外活动,如何避免蜱虫咬伤?

专家提醒:

1、市民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免在郊外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期坐卧;

2、户外活动尽量穿紧口的长衣长裤,尽量不穿短裙、凉鞋等;

3、帐篷、地席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

4、在暴露的皮肤涂抹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驱蚊剂,可减少蜱虫叮咬机率;

5、如果携带宠物外出游玩,回家后要及时为宠物洗澡。

目前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但在外出游玩时

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