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我是唱作人视频链接


世界上有不少人,他们享受到了上一代人努力奋斗带给他们的生活品质,无忧无虑长大,讲究小资生活。哪个作家发了哪一本书他们可能不是那么关心,但是他总能找到格调最高的咖啡厅,在里面侃大山的本领无人出其右。他们并不一定了解所有,但是一定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他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鄙视一切比他们社会地位低的人。他们可能五线谱都看不懂,但是就是觉得自己不喜欢的音乐都是垃圾。他们可能白天看综艺玩直播晚上刷抖音,然后觉得自己有实力评价所有的音乐。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靠贬低别人作品来展示自己仿佛多么高的品味。优越感是这种人赖以生存的食量,没了优越感他宁愿去死。他们并不愿意了解哪个歌手写过那些作品,是哪毕业的。他们只是拚命给自己找存在感,能展示自己就足够了。

高进没必要来参加这种综艺的。他早就不需要去证明自己了。他写过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歌,被抖音各种视频疯狂借用。他的歌是普罗大众听的歌。嘿嘿,这些老爷们怎么会和区区普罗大众听一样的歌。何况歌中写的那些辛酸苦楚,他们也多半没有经历过。所以评价也是言简意赅,就是要说「土」。说完之后感觉自己形象仿佛高大了许多。

高进选择曾轶可pk,就会陷入巨大的劣势。高进写的是大家都懂的歌,曾轶可写的是什么?LGBT,写她自己的感受,写的终究是小众。越是小众,选的人越觉得自己很有品位,和别人不一样,最主要的是,和大众不一样,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高于大众。如果高进选择的是陈意涵,结果大概就不一样了


这首下雪哈尔滨,听哭了我。我可是小众狗,喜欢一切小众的东西。但这首歌,打动了我,哈尔滨是我的傻逼青春开始的地方。这是一首费啤酒的歌,第一期demo时热狗说这歌没共鸣,,他懂个j8啊…


这个节目中高进看起来有点心酸,所以我特意来知乎搜了这个话题来回答。高进跟曾轶可说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在边缘不被关注的歌手,他知道自己的音乐在大众心目中或者说在音乐人心中的地位,就像陈意涵一开始就毫无掩饰的表达了她对高进歌曲的排斥。他的音乐在未响起节奏前就被一些人嘲笑,那么土啊,那么low,仿佛多听几句自己就从Tony变成了二狗子。

很多人都会去喜欢小众音乐,小众电影等来标榜自己的独特性,或者会喜欢一些大众追捧的潮流(此处没有对流行音乐的抨击之意,毕竟我很喜欢毛不易)。对一些太过于接地气的东西弃之如履,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染上一些人间烟火,被划入俗流。

我以前只说自己喜欢民谣和张学友,网路流行歌曲对我来说好像一个避之不及的炸弹,我就会觉得怎么会有歌曲这么low,怎么会有歌手唱这种歌曲。我以前也讨厌红玫瑰这种表达热烈爱意的花,觉得它老气的颜色俗不可耐。

每个人应该都会经历那种以为自己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存在的时期,不想泯于众人。就像十八岁那年以为十五厘米高跟鞋的距离,就把我与这个世界的俗气拉开了距离;以为在嘴上精心描绘上口红,就把我与这个世界的黯淡隔绝起来;以为那个好看的男孩,就是幸福的未来。

可能是年岁渐长,我现在也会哼唱那些流行于满大街的歌曲,前几天北京大街上盛开的月季花,我觉得红色的月季花如一簇如火的晚霞,各种妍丽在红花绿叶的相衬下都失去了味道。

后来,我们离尘世越来越近,依旧喜欢高跟鞋,却会选择一双让你最舒适的鞋子,奔波于奋斗中;依旧喜欢那一抹朱红,却会换为晚半小时响起的闹钟;依旧喜欢低沉婉转或欢快悠扬的民谣,也能偶尔哼一哼,根本没认真听过,却学会了的旋律;依旧对著帅气的脸庞犯著花痴,却选择一个平和温暖,让你嘴角不自觉上扬的他。

音乐如人生,总要有不同的音符,这个世界应该能包容一个人坚持多年的梦想。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不知道你不屑一顾的东西,是谁的阳光。

音乐是应该给人带来愉悦感和舒适感,对于喜欢高进或者说喜欢这些所谓口水歌的人来讲,应该会感谢他和像他一样的人这些年的坚持。 有的人的颅内高潮在古典的琴键上,有的人的颅内高潮在民谣的吉他上,有的人他就会为了那简单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而温暖心弦澎湃不已。

对于高进,我觉得他的坚持值得被正视,大家应该抛去歧视去看待他的音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