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我是唱作人視頻鏈接


世界上有不少人,他們享受到了上一代人努力奮鬥帶給他們的生活品質,無憂無慮長大,講究小資生活。哪個作家發了哪一本書他們可能不是那麼關心,但是他總能找到格調最高的咖啡廳,在裡面侃大山的本領無人出其右。他們並不一定了解所有,但是一定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他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鄙視一切比他們社會地位低的人。他們可能五線譜都看不懂,但是就是覺得自己不喜歡的音樂都是垃圾。他們可能白天看綜藝玩直播晚上刷抖音,然後覺得自己有實力評價所有的音樂。他們喜歡標新立異,喜歡靠貶低別人作品來展示自己彷彿多麼高的品味。優越感是這種人賴以生存的食量,沒了優越感他寧願去死。他們並不願意瞭解哪個歌手寫過那些作品,是哪畢業的。他們只是拚命給自己找存在感,能展示自己就足夠了。

高進沒必要來參加這種綜藝的。他早就不需要去證明自己了。他寫過那麼多膾炙人口的好歌,被抖音各種視頻瘋狂借用。他的歌是普羅大眾聽的歌。嘿嘿,這些老爺們怎麼會和區區普羅大眾聽一樣的歌。何況歌中寫的那些辛酸苦楚,他們也多半沒有經歷過。所以評價也是言簡意賅,就是要說「土」。說完之後感覺自己形象彷彿高大了許多。

高進選擇曾軼可pk,就會陷入巨大的劣勢。高進寫的是大家都懂的歌,曾軼可寫的是什麼?LGBT,寫她自己的感受,寫的終究是小眾。越是小眾,選的人越覺得自己很有品位,和別人不一樣,最主要的是,和大眾不一樣,因為他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高於大眾。如果高進選擇的是陳意涵,結果大概就不一樣了


這首下雪哈爾濱,聽哭了我。我可是小眾狗,喜歡一切小眾的東西。但這首歌,打動了我,哈爾濱是我的傻逼青春開始的地方。這是一首費啤酒的歌,第一期demo時熱狗說這歌沒共鳴,,他懂個j8啊…


這個節目中高進看起來有點心酸,所以我特意來知乎搜了這個話題來回答。高進跟曾軼可說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在邊緣不被關注的歌手,他知道自己的音樂在大眾心目中或者說在音樂人心中的地位,就像陳意涵一開始就毫無掩飾的表達了她對高進歌曲的排斥。他的音樂在未響起節奏前就被一些人嘲笑,那麼土啊,那麼low,彷彿多聽幾句自己就從Tony變成了二狗子。

很多人都會去喜歡小眾音樂,小眾電影等來標榜自己的獨特性,或者會喜歡一些大眾追捧的潮流(此處沒有對流行音樂的抨擊之意,畢竟我很喜歡毛不易)。對一些太過於接地氣的東西棄之如履,生怕別人覺得自己染上一些人間煙火,被劃入俗流。

我以前只說自己喜歡民謠和張學友,網路流行歌曲對我來說好像一個避之不及的炸彈,我就會覺得怎麼會有歌曲這麼low,怎麼會有歌手唱這種歌曲。我以前也討厭紅玫瑰這種表達熱烈愛意的花,覺得它老氣的顏色俗不可耐。

每個人應該都會經歷那種以為自己是這個世上獨一無二存在的時期,不想泯於眾人。就像十八歲那年以為十五釐米高跟鞋的距離,就把我與這個世界的俗氣拉開了距離;以為在嘴上精心描繪上口紅,就把我與這個世界的黯淡隔絕起來;以為那個好看的男孩,就是幸福的未來。

可能是年歲漸長,我現在也會哼唱那些流行於滿大街的歌曲,前幾天北京大街上盛開的月季花,我覺得紅色的月季花如一簇如火的晚霞,各種妍麗在紅花綠葉的相襯下都失去了味道。

後來,我們離塵世越來越近,依舊喜歡高跟鞋,卻會選擇一雙讓你最舒適的鞋子,奔波於奮鬥中;依舊喜歡那一抹朱紅,卻會換為晚半小時響起的鬧鐘;依舊喜歡低沉婉轉或歡快悠揚的民謠,也能偶爾哼一哼,根本沒認真聽過,卻學會了的旋律;依舊對著帥氣的臉龐犯著花癡,卻選擇一個平和溫暖,讓你嘴角不自覺上揚的他。

音樂如人生,總要有不同的音符,這個世界應該能包容一個人堅持多年的夢想。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不知道你不屑一顧的東西,是誰的陽光。

音樂是應該給人帶來愉悅感和舒適感,對於喜歡高進或者說喜歡這些所謂口水歌的人來講,應該會感謝他和像他一樣的人這些年的堅持。 有的人的顱內高潮在古典的琴鍵上,有的人的顱內高潮在民謠的吉他上,有的人他就會為了那簡單的旋律和樸實的歌詞而溫暖心絃澎湃不已。

對於高進,我覺得他的堅持值得被正視,大家應該拋去歧視去看待他的音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