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问答第三问就吸引了我,问的是乔家大院的主人靠什么品格和能力成就了距今200多年的乔家大院子,又问乔掌柜为何最后会胜利,看到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信心回答的,去年我就写过乔致庸赶走孙茂才的原因,三天时间阅读量突破100万,后续直到140万的阅读量,好了回到正题,乔掌柜靠什么起家 为何会成功,下边给大家一一解析:

在古代封建社会基本是重农轻商的,那个社会的商贾地位较低,但是商业仍然是致富最快、积富魅力的行业,所以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几位传奇巨贾,他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他们的经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索、借鉴、发扬的东西,清朝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三大商人:

一、伍秉鉴,祖籍福建,主要从事房地产、茶园、店铺的生意,另外大胆的他还投资铁路、证券保险等领域,1843年,在动乱中病逝,享年74岁。

二、胡雪岩,安微徽州人,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局,徽商代表人物,主要经营钱庄、中药店

三、乔致庸,山西祁县东观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晋商代表人物,主要经营票号、钱庄、当铺、粮店,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

三号人物乔致庸是今天主角,咱就重点分析他的成功方法;

其一、「以德经商」,他出生于商业世家,14岁父母双双离世,从此与大哥乔致广相依为命,乔致庸打小聪明伶俐,特别喜欢读书,一心想走仕途,勤奋的他,没多久去太原参加考试并一举成功取得秀才之位,可,世上有很多事情天不随人愿,房漏偏逢连阴雨,大哥由于受到严重打击大病不久就走了,丢下了烂摊子无人收拾,乔致庸被逼无奈只好弃文经商,由于从小爱看书,学的知识较多,所以,他待人非常谦和,讲究诚实守信,始终以 「以德经商」为宗旨。

其二、「心系天下」,他知道钱生钱的道理,加上也经历太多坎坷,一生都在和钱打交道,他知道如何赚钱,更知道如何花钱,他花钱不是为自己花,而是把钱尽量花在老百姓身上,他救助困难群体,接济孤寡老人,抚养失散儿童,他是有钱人,但心里牵挂著老百姓,一直做著行善积德之事,,他是商人,同时也是善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啊!像他这样有善心的商人不成功不可能。

他大行善事、广结人缘,出钱为老乡办学堂、修桥铺路,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亮财主。

其三、视员工为亲人,每年年底核算「身家股」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捆绑在一起,公司利润高员工薪水就高,,每年年底都能分红,其中不拿钱的可以按比例算作个人股份,200多年前的经营理念与现代执行的有限责任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吧,这样的人不成功不可能。

到了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日渐衰落,大量白银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的观念,在同治年初开始在家附近大量购置地皮,修建了至今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乔致庸一生做善行,光绪三年天糟大旱,随后心善的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在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 ,享年89岁。

最后总结一下,用「修身、齐家、兼济天下」来形容他一生名副其实,为何如此说呢?通过学习、实践儒家思想自身的修养来达到一定的境界,通过自己辛勤努力、苦心经营,乔家的信誉、家业才兴旺发达,用自己赚来的钱去救济天下老苦大众,在清政府财政困难时慷慨解囊资助政府银子和借给的银子也不记其数,记得有一次,上边为了弄钱玩起无赖,下流手段,最后聪明的他忍了,这一点和胡雪岩像。这些实际行动是不是可以用兼济天下来形容呢?像这么得民心者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历代都是,皇帝得民心平天下,我们凡人得人心而走的远。

乔致庸最大的梦想「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何为「汇通天下」?咱们可以将其看作今天的银联和全国性物流集散的资本兑换,乔致庸力图将乔家票号规模发展到全国,从而构建覆盖各地的金融信用体系,不过要实现梦想是相当难的,因为金融业是国之利器,「汇通天下」会动很多很多人的乳酪,比如眼前的某某宝,所以说,乔致庸最后是胜利的,因为他的梦想和现在的某宝是一样的,200年前就有人提出的货通天下,在看今天的某宝货通天下,做的多大多棒,连出生在特别偏的地方也能收到货物了,乔致庸最后是胜利者。

简单分析乔致庸就结束了, 文章有不妥之处尽情批评指正,感谢您的阅读。


感谢邀请回答,说起晋商无不想起《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乔家在清朝后期有著「货通天下"的伟大创举,取消了沉重烦琐的真金白银现状的兑换。乔致庸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南闯福建武夷山,北至俄罗斯,以茶叶为主道创建了《乔家大院》。乔致庸的人生轨迹,历经磨难,终于有了他的人生宏愿,"货通天下"的夙愿将其完成。连大清朝老佛爷也接见了他,但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乔家主人乔致庸以自己的眼光,和独善其身的个人胸怀,为大清朝贡献出巨大的财力,力保社会不受外侵。这足以证明乔致庸不愧是商界之最,《乔家大院》的足迹遍满华夏神州,也在历史的史册上有著光辉的篇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