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是宋代大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秦观留存下来的诗作和词作有四百多首,大概有四分之一是写情爱的。而且作品的主人公基本都是青楼女子。钱锺书说他写的是「公然走私的爱情」。

秦观在绍兴,绍兴太守把他安排在高级馆驿里,他看到馆驿里的一个漂亮的歌妓,当即写了一首《满庭芳》 「山抹微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这首词被人们广泛传诵,所以苏轼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在蔡州,和一个姓楼字婉名东玉的妓女相好。为这个妓女写了一首《水龙吟》词,而且煞费苦心地把她的名字镶嵌在词里:「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

秦观的千古名作《鹊桥仙?纤云弄巧》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后人穿凿附会,说是写他自己的仕途失意,其实并非如此。而本意则无非是用来安慰思恋中的怨妇。

所以,与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劝秦观说:「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

周邦彦号清真居士,宋代词人,精于音律,辞藻华美,其词作被尊为婉约「正宗」。留存的词作二百余首,主要是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绪。

传说周邦彦为京城第一名妓李师师的美艳所倾倒,经常填词送给李师师,赞扬她的美艳并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感动了李师师,两人遂私下交往甚密。然李师师是当朝皇上宋徽宗的宠妓。

有一天,李师师遣开众人,与周邦彦在房中交谈,忽然徽宗皇帝来了,周邦彦只好钻到床底下躲起来。徽宗皇帝拿出新橙给李师师吃,与李师师调笙、相狎,卿卿我我,离开前徽宗皇帝依依不舍,李师师深情款款的情态周邦彦都听在耳里。

徽宗皇帝走后,周邦彦填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把李师师和徽宗皇帝旖旎的恋人间的温柔体贴,表现得活灵活现。尤其是李师师挽留徽宗皇帝,刻画得婉转细腻,唯妙唯俏。

「向谁行宿」,你今晚究竟在哪里留宿?好像没有挽留皇上之意。「城上已三更」,时候不早了,是走还是留,要走就早些走,要留就让我早做准备,「马滑霜浓」,如果走就会有危险,外面路滑天冷,说不定还会著凉,多么让人揪心?几番转折之后,才干脆地挽留皇上「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你还是不要走了吧!

这首词不久就被人广为传诵,也被徽宗皇帝知道了。徽宗皇帝觉得词中所写的情景,跟自己与李师师那天情景很是相似,就怒气冲冲地去询问李师师,李师师实言相告了,徽宗皇帝一怒之下,革去了周邦彦的官职,贬出京城。

徽宗皇帝下一次去找李师师,却扑了个空,一问之下,李师师竟然去为周邦彦送行去了,徽宗皇帝盛怒之下责问李师师,为什么要那样做,李师师「愁眉泪睫,憔悴可掬」地说周邦彦又填了一首缠绵悱恻,煞是感人的《兰陵王》词。

徽宗皇帝作为皇帝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一个诗词书画俱佳的文人,认为周邦彦的《兰陵王》情感真切,的是好词,竟然被《兰陵王》所感动,召回了周邦彦,而且升了周邦彦的官职。

周邦彦经常光顾秦楼楚馆,与形形色色的妓女交往频繁,为他们的美艳、声技所倾倒,而形诸歌咏。他的艳情词作的确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把周邦彦的与秦观的作品相比较,说秦观虽然也写艳词,但格调高雅,不失高华之气,还是淑女;而周邦彦芜杂低俗,涂脂抹粉,卖弄风情,犹如娼妓的人,主要是《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

但是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评价,也是自相矛盾的。

王国维后来专门为周邦彦撰写的《清真先生遗事》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把宋词中的苏轼比作李白,把周邦彦比作杜甫,评价极高。

宋代沈义父对周邦彦的评价同样极高:「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综合以上对秦观和周邦彦词作的简略分析,及时人对他二人的评价,我认为,周邦彦与秦观的作品被比喻为「淑女」和「娼妓」,有失偏颇。


不能这么说,太暴力了。他们因来接触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经历,接的是不同的地气,所以有不同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现实评价可能因环境、利益不同,而歪曲作品。历史是公正的,好作品才可以流传。 我们不能用简单的一个词语来这么评价,太粗浅了。

秦观一生,留下四百首诗和一百多首词,精品颇多。有人说,秦观只需凭两首词,即可奠定他词坛霸主的地位。其一首为《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另一首为《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前一首《满庭芳》,就是秦观为「盛小丛」在绍兴临别而作。

  「盛小丛」是谁家的可人啊,让秦观这么深深地伤悲?哪怕是隔了千年的时光,今天读来,我依然能感觉到诗人那种难舍、无奈与迷茫。高楼、鼓角、衰草、斜阳,流水、孤舟、泪眼、离觞……没有方向的前路,不可预测的未来,不得不放手的爱情,谁解这离愁?

  蓬莱旧事空回首,多情自古伤离别。秦观不得不为生活与功名奔波,「盛小丛」解下香囊相赠,为自己的未来,留下一丝希望……

  

  秦观的这首《满庭芳》,据史料记载,当时流传很广,杭州有歌女还进行了改编翻唱,同样美极:

   山抹微云,天连香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引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秦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秦观虽然是苏轼的门生,但两人写词的风格迥异。因此,东坡有时也偶尔嘲笑一下秦观。《满庭芳》出炉后,东坡给秦观取了个外号:「山抹微云秦学士」。还有故事说,秦观的女婿范温,有一次去一个富贵人家做客,贵人有歌女,善唱秦观词,席间,只顾自己唱,对范温不看一眼。范温很拘谨,不敢吐一语。酒酣之际,歌女才问范温,请问你是谁?范温赶忙站起作揖,说: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满座皆惊,立时都对范温钦佩起来。

  这个故事,足见秦观这首词在当时的影响力。

秦观第二次科考依然失利,直到1085年第三次考试时,因为有了苏东坡、王安石等大腕的推荐,才蟾宫折桂,此时已37岁。科场辛酸,令秦观杏园憔悴,五味俱全。

高中进士后,秦观被起用,但只做了定海主薄、蔡州教授等八品小职。秦观总是生不逢时,他进入职场时,正是朝中党争最厉害的时候,当时有新党和旧党之争,旧党内部又有蜀党和洛党之争等,乌烟瘴气。秦观仰慕苏东坡的人格,依附于他,所以,他的一生,也就跟著苏东坡一起沉浮。

而苏东坡呢,一生正气又一生坎坷,屡遭群小迫害,先是乌台诗案,后是元祐党争,晚年颠沛流离,远谪洪荒。他的亲朋、好友、门生都被牵连,受尽折磨。秦观跟著苏东坡,只过了两三年好日子,官至秘书省正字。从1094年开始,秦观就随著苏东坡不得意的节奏,一贬再贬,每况愈下,滑向悲伤深处。

秦观先被贬为杭州通判,任所还没到呢,有人告他编辑《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于是又贬至处州(今丽水)任监酒税。处州任职时,秦观为遣愁闷,偶去寺庙谈禅写佛,又被小人诬告为不尽公职。1096年,48岁的秦观削去一切职务,徙往湖南郴州安置。

1097年,以苏东坡为首的「元祐党人」,进一步被推向「十八层地狱」,苏东坡从惠州贬往儋州。而秦观呢,从郴州移至广西的横州,进行「编管」,意思是要在监视下,进行劳动改造,真是莫大的打击与耻辱。

群小们觉得秦观还不够惨,1099年,他们将秦观从朝廷除名,移送至广东的雷州。雷州地处大宋最南端,瘴气弥漫,百兽出没,流放到那里,等同判处死刑。

连遭五次贬谪,秦观精神和肉体,双双被摧残。他的心情,从年轻时激昂,到中年的寡欢,再到老来的绝望,凄苦至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当苏东坡看到秦观这样的句子时,也心疼得掉眼泪,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1100年,哲宗崩,徽宗即位,天下大赦,秦观诏复原职,得以北还。不幸的是,在途经广西滕州时,老先生还是经不住折腾,客死他乡,终年52岁。

他死时,还作了一首词《好事近》:「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天骄转空碧,醉卧古藤荫下,杳不知南北。」

据记载,他当时喝了不少酒,醒来喊口喝,汲泉欲饮,笑视而化。估计,秦观是酒后脑溢血,不治而卒。

等待,只为再次相见。只是,生命无常,时光无情,秦观在31岁那年离开绍兴后,再也没能踏上这片土地,「盛小丛」的深情与期待,最终被红尘掩埋,那些欢愉的蓬莱旧事,真的如烟消散……


问题:

周邦彦与秦观的作品被比喻为「淑女」和「娼妓」,有道理吗?


前言

关于「淑女」和「娼妓」的比较,来自于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王国维认为,词的端庄雅正与淫靡,在于内在精神不在于外貌,欧阳修和秦观虽有艳丽之作,但是自有品格, 和周邦彦相比,类似于良家妇女和娼妓歌女的不同。

一、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评价前后不同

喜欢诗词的朋友几乎都读过《人间词话》, 王国维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晚清至民国的著名学者, 。

周邦彦在天之灵,知道这个「淑女」和「娼妓」的评价不知道作何感想。不过,王国维也有褒扬 :

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后此南宋诸公不与焉。

王国维把周邦彦与欧阳修、秦少游、冯延巳、李煜相提并论,认为南宋词人相对逊色得多。后面王国维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论据之一: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虽然如此褒扬北宋,但是王国维还是喜欢把北宋这些人分个层次,很不幸,周邦彦成了第一流作者中的次一等: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创调之才多,是指周邦彦懂音乐会作曲,新创制很多词牌,如《六丑》、《华胥引》、《花犯》、《隔浦莲近拍》等,这是很多词人不具备的本事;创意之才少,是指其思想内容上比较狭窄,而且格调不高。王国维的这种论断有可能受到了刘熙载的影响:

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论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周美成律最精审,史邦卿句最警炼,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艺概》卷四)

宋人笔记中记载了一些周邦彦的风流韵事,为士大夫之流所不屑,所以难免因人废言。

《人间词话》以后,王国维对周邦彦有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来王国维对于周邦彦的态度有所转变: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清真先生遗事》)

两宋之间,一人而已;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这种评价显示王国维对于周邦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周邦彦词的特点

1、雅

王国维说周邦彦词与欧阳修等人相比,「有淑女与倡伎之别」,实在偏颇的很,因为周邦彦一向被人认为是「雅正」的代表。宋沈义父就评价说:

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乐府指迷》

《瑞龙吟·大石春景》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即使不太熟悉唐诗的人,见到这首词也会似曾相识,这首《瑞龙吟》正是从唐诗化用而来。通篇有人面桃花之意:

《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度刘郎重到,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 :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2、自度曲

另外周邦彦喜爱音乐,能自度曲。既能作曲又能填词,并不是每一个词人能够做到的,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创作歌手:周杰伦、毛不易等人。他创制了《六丑》、《华胥引》、《花犯》、《隔浦莲近拍》等新词牌。

《六丑·落花》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3、格律精严

周邦彦对于词牌每个字的四声有深入研究,甚至对于仄声的上、去、入都不轻易混用。

4、章法的曲折变化

周词一改平铺直叙的章法结构,更富有变化,如这首《少年游》: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一首小词也 回环往复,上片全是回忆,「而今」之后是当前事,「不似」又回到了过去。前后两种境界相互对比,两个故事相互交错,韵味无穷。

又如他的长篇《兰陵王·柳》, 不但穿插旧时记忆,还分别站在送者和行者两个角度去描述,最后「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萦回曲折,深浅莫测。 读者不多看几遍,甚至摸不到头绪。

5、语言的口语化应用

周词除了雅以外,也善于使用通俗的口语,虽是口语但不像柳永的俚俗。例如 《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下片几乎就是寻常口语。

6、化用与隐括

化用与隐括是诗人常用手法, 张炎在《词源》中说其「善于融化诗句」,「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例如上面讲的《》瑞龙吟》,这里再看一首《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相比《瑞龙吟》,这首词也会见到很多的老朋友,例如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石城乐》 几首诗。用典、化用、隐括的高明之处,是让读者在不知其出处的情况下还能读理解作品。

7、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最早见于杜甫的文章《进雕赋表》,杜甫自比扬雄、枚皋,认为自己可以做到

「沈(通: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认为,周邦彦之所以好,正在于沉郁顿挫四个字: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今之谈词者,亦知尊美成。然知其佳而不知其所以佳,正坐不解沉郁顿挫之妙,彼所谓佳者,不过人云亦云耳。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解释「沉郁顿挫」说:

作者的感情是深沉郁积的,用顿挫转折的笔来表达,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中,只能曲折的透露一些....

陈廷焯专门讲解了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上半阙至「疑泛九江船「时,还是一篇轻松愉快,下阙忽然转了风向,情绪低沉下去,陈廷焯说:

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沈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8、工于体物

王国维以「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来评价清真词的体物之妙。老街以为咏物词有两处关键要把握好,首先是对于事物的描摹勾勒,其次要写出其内在精神,常用明喻、借喻、暗喻、拟人拟物的手法来表现。

例如 《花犯·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呤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浪烟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结束语

《宋史·周邦彦传》云: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家百家之书。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余万言,神宗异之……益尽力于词章。……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28岁时献《汴京赋》获赏识。宋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周邦彦则被挤出京城。新党上台后,周邦彦官到提举大晟府。大晟府是北宋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好比皇家音乐院。

南宋词人张炎说:

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

周邦彦晚年由于不愿与蔡京一派沆瀣一气,又被逐出朝廷, 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至于「淑女」和「娼妓」一说,从王国维后来对于周邦彦的评价来看,还是自我否定的,否则不会称之为「词中老杜」。

@老街味道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音乐家,婉约派集大成者。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曲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中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是公认的负一代词名词人。在北宋影响甚大,作品〔清真居士集〕已遗失,今存〔玉片集〕。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少游,别号邗沟路上,也称淮海先生。今江苏人。

秦观所写的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新颖,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其以婉约派词驰名,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劝善录〕〔逆旅集〕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以上是两位大家的简介,至于说他们的作品一个比喻为淑女,一个比喻为娼妓。本人可不敢妄言胡说八道,那是王维国先生的评论。

周邦彦词带华丽,轻狂特质,精通音律,自创新曲等,是一些别的词人做不到的。好比现在的流行歌曲词曲作者,如林夕,黄沾,周杰伦等。

周邦彦的文学艺术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下面来欣赏他的作品。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秦观的作品。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上是两位的作品孰是孰非,留给聪明你们去想像吧。


有道理。

《金粟词话》认为,周邦彦的词如十三妙龄女子,玉艳珠鲜。

王国维认为:周邦彦的词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可称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周邦彦),便有淑女与娼妓之别。

王国维的意思是:词之雅、俗,在神不在貌。周邦彦的词在雅、在神,秦观的词在俗、在貌。

试分析如下:

一: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北宋著名词人。

周邦彦在宋神宗时期被提拔为太学正,后曾作过泸州教授、溧水县令等官职。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被婉约词人尊为「正宗」。词论家称他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精于音乐,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开创了格律词派的先河。

周邦彦的词,艺术形象丰满,语言比较秾丽。还善于把古人诗句溶化到自己的词作里,作到巧妙自然。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所作的词有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极其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进而使周邦彦所作的词读起来抑扬变化而和谐婉转,极富音乐美,同乐曲能够完美配合。时人皆爱唱。

周邦彦对事物的观察很细腻,对意象的选择很讲究,语言表现力很强。

词论家认为:周邦彦的词圆润明密,言如贯珠,有鲜妍之姿,其词境婉媚,含蓄不尽,如青春淑女。

二:秦观,江苏高邮人,字少游,学者称其为淮海居士,同样为北宋婉约派一代词宗。北宋婉约词人。

秦观的词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含蓄而缜密。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


这个问题不仅没有道理,而且相当的无理,也更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好像记得王国维先生有这么一说,但说的不是这么直接,对应的人物也弄反了。反而是对秦观很推崇,作品似淑女,周邦彦的作品到似倡伎,但是这个词,也不是题目上娼妓两个字,至少在偏旁上也是把女性当作人看待。

周邦彦有和京城名歌姬李师师的故事,留下作品,少年游。秦观有和江南名歌姬琴操姑娘的故事,留下作品,满庭芳。两位佳人都不能算是淑女,但也不是娼妓,而是歌姬,角色的定位都不对,怎么比对?谁俗谁雅无所谓。

少游,美成的写作风格其实都是一路的,之所以对他们俩存在偏见,完全是他们的老师柳永,柳三变一直不遭人待见。把男性作者分到什么婉约派,这种明朝人的叫法,该结束咯。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是美,美哪有高下之分呢?


秦观词抒情委婉、语言精巧、韵律谐美,是北宋重要作家、词人。秦词中当然未脱离别幽怨、男欢女爱传统内容,但不能就此说他是"妓女"词人,这是恶意贬低。周帮彦作品在婉约词中被尊称为"正宗",主要是他的作品格律严谨、语言曲丽精雅,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他与秦观词风格有异,也可以说各有千秋,不能扬周贬秦。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的、适合的便是好的,不喜欢,不来电,不适合,黄金钻石又当如何?


谢谢!不能根据哪位诗人的一首两首作品贴标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