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据说东汉年间,聂政的父亲奉命为韩王铸剑,到了交工的日期,宝剑还没有铸造好,生性残暴的韩王就怒杀了聂政的父亲。

聂政立下誓言一定要为父报仇。聂政很会弹琴,特别是这首广陵散,韩王就让人把聂政带到王宫为他弹奏,弹到一半时,聂政拿出藏匿的宝剑,刺杀了韩王,终于为父亲报了仇。

广陵散是我国古曲中唯一具有战斗气氛的乐曲,它激烈、悲壮,充分表现了聂政充满愤慨的复仇意志,给了演奏者以充分的发挥空间。

嵇康嗜好弹琴,通过各种方法复原了广陵散。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当时世上只有他一人会弹,但是他却没有把这首曲子传授给任何弟子,所以他一去世,世界上就没人在能够弹奏这首曲子了,最后这个曲子也随著嵇康的离世而成为了绝唱。

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著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著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近代琴学家杨时百,在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著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现成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因为嵇康的死,《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

嵇康在刑场上一曲弹罢,说:「广陵散从此绝矣。」

《广陵散》成为后世无数人的遗憾。

李白都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

金庸先生也念念不忘,在《笑傲江湖》中他说曲洋去挖掘嵇康之前人的坟墓,在蔡邕的坟墓里找到曲谱(在这里金庸先生出了一点小漏洞,中国的曲谱是要在中唐以后才出现,此前只有文字记录,大概曲洋挖出的是文字谱)。

曲洋在蔡邕的坟墓里挖出《广陵散》曲谱,这一点金庸先生倒不是空穴来风。

因为嵇康与蔡邕在音乐上是知音。

《语林》上说嵇康有一天深夜弹琴,有个带著枷锁的鬼走过来说:「你有个调弹错了。」对嵇康进行了一下指点,然后飘然而去。

嵇康就怀疑是这是蔡邕,因为蔡邕的命运比嵇康还坎坷。

他也曾入过监狱所以他的鬼魂还带著枷锁。

甚至嵇康的这曲《广陵散》都是一个鬼交给他的。

《太平广记》上说嵇康携琴出游,夜宿华亭,深夜不能入眠,起来抚琴,惊动了此处的一个鬼,这个鬼现先是和他隔空对话,然后提著头出来相见,鬼就教授给嵇康这曲广陵散。要他不得传授给他人。

所以嵇康在临死前不无遗憾的说:「袁孝尼曾经向我学习此曲,我没有答应。」

这个故事的最后鬼的叮嘱是为了照应正史这一句。

那《广陵散》真的就如曲洋所言在东汉时就有了吗?

有可能。

不过那会可不叫《广陵散》,而叫《聂政刺韩王曲》。

这竟然是一个歌颂刺客的曲子。

蔡邕在《琴操》里介绍《聂政刺韩王曲》的来历,与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的聂政故事不同,这个聂政他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为耽误了时间被韩王所杀,聂政发誓为父亲报仇,他入深山学艺,得仙人传授仙曲,聂政携琴演奏于街头,围者如堵。韩王当即把他请入府中,聂政拔出琴里的匕首,为父亲报仇。

杀了韩王之后,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聂政用刀划破自己的脸,然后自杀。士兵把聂政的尸体扔到街上供人认领。『

聂政的姐姐认出了自己的弟弟,不顾安危,上前哭著认尸。

有人感动于这个深情,谱写了一曲《聂政刺韩王曲》。

到后来竟然改名成了广陵散,到了嵇康手里,嵇康对这个曲子又做了改动。

看到这里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嵇康要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了。

因为整首曲子都是慷慨激昂的悲伤,他代表著不屈服,象征著不认输。

所以有人认为《广陵散》奏响了西晋衰亡的悲凉之音。

《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一种传说,这广陵就象征著后来毌丘俭的战败,还有人说代表著西晋王室的人要流亡江南,因为广陵就是维扬一带,意味著这西晋王朝要在南方流散。

这个解释当然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所以沈括以为不对,他说散本就是一个曲目,跟流散不是一回事。

那么《广陵散》真的就在嵇康之后成绝唱了吗?

不是,实际上一直有一个曲谱流传下来。

唐代时候就有《广陵止息谱》 ,明朝朱权的 《神奇秘谱》 里也有曲谱。

那广陵散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嵇康临死前不是提到了一个叫袁孝尼的人向他学习此曲,他没有答应吗,这个小袁同学是个有心人,他偷偷学习,记录下来此谱。

还有一种说法是,嵇康死后,鬼魂也出来,寻觅新的弹琴者,教会了他。

嵇康怎么学会的,又怎么教了出去。

一直到近代,管平湖先生还根据古谱整理出来《广陵散》,夏莲居士将名琴「猿啸青萝」相赠,传出一段佳话。


巜广陵散》,又名巜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是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广陵」是今天的扬州,「散」指的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巜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故代广陵地区的乐曲。

《广陵散》即古时的巜聂政刺韩傀曲》。其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因担搁工期而被杀,聂正成年誓报父仇 ,入宫刺杀未遂而逃,后逃入深山遇一仙人援其琴艺。 为不连累家人漆面而变其形,吞吞炭而变其声,学习七年下山、途遇其妻认得其齿而以石击齿复学三年终琴艺精 绝。下山鼓琴于阙下。韩王闻之便招其入宫鼓琴,聂正藏剑于琴中入宫,鼓琴之时趁韩王不备将其刺死!为不暴露身份自剥其皮而尽。朝廷将其曝尸于市,聂政其姐前去认尸并讲述了聂政为父报仇的原因后自尽。后人将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谱成乐曲流传下来。

魏晋时期琴家嵇康擅鼓琴看不惯朝堂的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宁愿在城外打铁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事风格最终还是为他招来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明教而任自然」深深刺痛了统治者要害。在一些仇视 嵇康的小人诽谤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将嵇康处死。临刑前嵇康要来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弹奏了最后的巜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来为嵇康送刑人的心里。大家泪流满面为失去一位铮铮铁骨的伟大琴师而落泪。弹毕嵇康引首就勠时年39岁。

后人曰:《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嵇康传》。后亦称事无后继,已成绝响者为《广陵散》。宋.陆游巜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可见嵇康所鼓的巜广陵散》乃千古绝唱!今存巜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巜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巜神奇秘谱》所载的曲调进行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间,让后人们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

要说当时嵇康在临时所鼓的巜广陵散》有没有人记录下就无从考究了。但嵇康留给我们的精神巜广陵散》所说的故事和美妙绝伦的千古琴声却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广陵散》己绝,今天的《广陵散》非当年稽康《广陵散》!正如今日之「全聚德」,「狗不理」名存实亡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