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读过《堂吉诃德》,它怎么就会是世界名著呢?

  《堂吉诃德》又译作《唐·吉诃德》,写的是一个小乡绅的故事,这个小乡绅年近五十,瘦而长,有一匹瘦马,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旧盾,家里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女管家,一个二十来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帮工,可以维持一般的生活,但不算大富大贵。他爱读骑士小说,读得入了迷,不打猎不管家,后来穷了,就把土地卖了买书,并见人就谈,他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自封拉曼的守护者,他拉著邻居桑丘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走天下,发生了许多令人发笑匪夷所思的事情。四处碰壁后,他最终梦醒,回到家乡死去。

  堂吉诃德生活的时代,骑士已经绝迹一百多年,但他却沉迷于骑士小说,并发生了种种笑话,但其实堂吉诃德的一生是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令人发笑,却又让人难过,他希望主持正义,制伏天下大坏蛋,可是结果呢?他却不被人理解,成了社会的另类。

  堂吉诃德的身上,存在著主客观的分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矛盾,所以17世纪上半叶,他引起的,是一片笑声,因为各国情形不一,所以褒贬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活。

  堂吉诃德的一生,充满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过去现在未来,永不可调。

  堂吉诃德是正面的,也是滑稽的,现代人看来,似乎就是个中二病患者,但是他身上,又有著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为理想而活,虽然处处碰壁,却是一个勇敢的斗士。在没有灵魂的人群中,他的精神无疑是高贵的,他忠于真理信仰,可是却被现实打压,最终死去。但是他虽身死,心却不灭,精神长存。

  理想之火,永不熄,只要有人,堂吉诃德就不会灭绝。

  值得一看的好书,建议回顾。(文/宛如清扬)


前言

《唐·吉诃德》绝对算得上世界名著,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作,非常值得反复品读。里面的主角——唐·吉诃德也是不孬非常喜爱的文学形象,疯癫、执著、但又不乏一些让人心疼的可爱。

《唐·吉诃德》作品简介

这部作品是被称为「反骑士」小说,意思就是说,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骑士小说横行于文学界,就像现在的「快餐式」网路小说一样,纯YY情节,没什么营养。

但《唐·吉诃德》不一样,这部小说的主角不是一位英勇骑士,只是一个非常沉迷于骑士精神的「疯癫之人」,他执著地模仿骑士小说中的行为,就连名字都是自己为了成为骑士专门取的。他所谓的「骑士行为」在周围人看来就是精神病,他的行为与他所处的时代是那样的格格不入,骑士精神在他的年代早已消失了一个世纪。

他是那样执著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终日沉迷于自己是一个骑士的美好幻想之中,现实的一次次冷水也没有把他泼醒,最终在临死之际,他终于在自己的梦里醒来,回到家乡后遗憾的死去。

笔者的话

很多人,当然也包括当年第一次读这部作品的自己,都会觉得唐·吉诃德就是一个疯子,他的行为就想当年模仿电影《古惑仔》系列一样,是那样疯狂,而且幼稚。

想要真正理解这部作品,必须要了解作者塞万提斯所处的历史环境,那是一个思想空洞的年代,文艺复兴的浪潮已经过去,资本主义的萌芽还未开始,西班牙曾经因为骑士完成光复战争、祖国统一,也曾经因为骑士称霸欧洲,所以直到15世纪西班牙依旧非常流行骑士小说,当时的西班牙民众就像现在迷恋YY「爽文」一样,追捧著早已过时的骑士小说。

作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人们意识到骑士小说是多么的「没营养」。所以在他笔下「唐·吉诃德」的骑士形象充满著讥讽与可笑,在他笔下的「骑士」身穿破烂盔甲,忽悠邻居当「仆人」;找个乡间女子当「公主」;让客房老板当「堡主」;和风车、羊群打架,最后弄得浑身是伤。这些所有的荒诞,不正是对骑士小说最有力的讥讽吗?小说主角在生命终点时的幡然醒悟,不就是对胡说八道地骑士小说的最直接抨击吗?

讲到这里,很多人依旧不能理解,这样一部小说被推崇为世界名著的原因。《唐·吉诃德》在发表数年以后,西班牙流行的骑士小说真的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作者用一个疯子角度唤醒一个国家认知,也拯救了正在落后于整个欧洲的西班牙。你有没有觉得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唐·吉诃德》意义有点像呢?

随著自己生活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喜欢这个有点可爱的艺术形象了,抛开唐·吉诃德追求的「骑士精神」不谈,他的执著与正义感,倒是让我越来越感动,我也越来越能理解「仆人」桑丘为什么愿意跟著一个「疯子」。

因为要具有强大领导力必须要有一个前提,你必须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能回头」的「傻劲」。

最后引用金一南将军的一句话作为后记。送给所有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

中国革命之所以会成功,因为大多数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的领袖,他们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后记 选自金一南《苦难辉煌》

【读书不孬】一个刚刚起步的文化领域创作者,坚持分享每一部有品质的作品,希望可以和头条的小伙伴们一起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头条号。

点击关注【读书不孬】书也是一道下饭菜

关注我,不孬带你读出自我

的确如此,《唐 吉诃德》和中国几大名著相比,故事精彩性、文学表现手法、反映社会生活厚度等似乎都不怎样,小时看时觉得莫名其妙,也不好笑,现在看一样不知所云

但当时的欧洲如哥德般文哲大神们却评价甚高,对书中人物设计、表现手法、思想内涵啊等等大加赞赏。要我说就是文学沙漠中出了点绿色而已。但巧的就是这点绿意抹开了西方文学艺术发展春天,而书中对主人翁关于揭恶扬善、针贬时弊的描写也开创了用文学形式反抗封建领主和教会压迫先河。相比马丁路德无比艰难的自上而下宗教改革,更易于传播、贴近民众、启迪教育的文学形式效果更好。事实也是这样,接下来解放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削弱了封建领主和教会的腐朽势力,为资本主义萌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就是《唐 吉诃德》神奇作用,也由此奠定了这部作品的文学地位。


《唐吉诃德》作为塞万提斯的名作,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嘲笑了王权,讽喻了权贵,同情平民,且语言诙谐幽默,让人易于接受又意犹未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