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收集资料、做数据分析,忙到半夜。临睡前打开这个小视频,本想放松片刻,偏偏被戳中泪点,之后就再也睡不着,脑袋里萦绕着一个问题:一个妈妈,到底能为孩子做什么?

伴随这个问题而来的,是五年多陪娃的种种,有艰难、有迷茫、有沉在黑暗中找不到光的恐惧,也有终于等到花开时的欢喜。

视频里的妈妈,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我家也有一个慢慢的小孩,平凡如我,这些年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好像就是陪着她,每天努力一点点。

图片源于视频截图

视频里,努力跳起来用头接球,却总是失败的男孩叫M。

M妈妈在场边看着儿子有些滑稽的顶头动作,内心说不出什么滋味。训练结束后,教练委婉地告诉M妈妈:“M看起来很有决心,但他的基础不太好,头球技术基本为零。”

图片源于视频截图

M妈妈心里很清楚,M不只是差一些,是差很多。

但回到家,面对沮丧的儿子,她微笑着说:“我和你的教练聊过了,他说你一直都很努力。在这之前,你完全不会用头去顶球呢,但现在你时不时都能做到了呢!再努力一点点,轻触一点点就够了噢。

图片源于视频截图

M像妈妈说的那样,更加努力地训练。可他依然是最差的那一个。

一次训练中,M不小心摔倒在地,膝盖破了,渗出了血。

M哭着说:“妈妈,我还是追不上其它人。”

图片源于视频截图

M妈妈低下身子,帮儿子把松掉的鞋带系好,笑着说:“没有关系,你只要努力去超过就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图片源于视频截图

一次班级比赛,距离比赛结束只有最后一分钟,M所在的队眼看就要输掉。

带球突破的M在禁区前被撞倒,又重新爬起来,他一跃而起,用力将球顶进对方大门,在最后一分钟掰平了比分。

全场欢呼!这一刻M成了场上的焦点。

谁又曾想到,这个男孩当初的头球技术几乎为零。

图片源于视频截图

02

做妈妈前,没有“人生实苦”的感受,我其实不太理解“每天努力一点点”的真正含义,满心都是“天高任鸟飞”的大志。

那时喜欢听李宗盛的歌。李先生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纯儿。有一首歌里他唱,希望她健康快乐,生命中不要有复杂难懂的事就好。

我会想,像李先生这么聪明的人,对女儿的愿望怎会如此平凡。若换作我,不求孩子成为栋梁之才,好歹也要培养她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很多年后,我有了孩子,自己做了妈妈,从妊娠反应到照顾新生儿,才发现怀里这个哇哇大哭的娃和做个有用的人,之间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刚从医院回家时拍的,小手很轻,责任很重

而且,命运很快就给了我一些考验。

千寻一岁多时,身上开始长疹子,当时只以为是小孩常见的湿疹,直到她痒到晚上睡不着觉,赶紧到医院诊断,才知道是很严重的过敏体质,过敏源甚至包括灰尘。

医生说,一部分孩子长大后会自愈,也有人一辈子都这样。没有药可以根治,只能缓解。

这个病,说大不大,带来的困扰却不小。过敏特别严重的时候,药也不怎么管用,孩子痒到难受,晚上睡不着,哇哇大哭,我守在她身边,那种绝望的心情难以表述,无眠的黑夜好像特别长,长得我根本看不到尽头。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每天晚上都坚持给千寻讲故事。我说我们每天努力一点点吧,争取比昨天听的故事长一点,好不好?她说好。

当她注意力集中到故事上时,渐渐会忘记身体的不适,听着-听着就平静了下来,慢慢地,也能像其它小孩一样嘴角带着笑入睡。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两年多。

四岁后,千寻的过敏减轻了很多,我们的亲子阅读也早已成为每天的习惯。

第一次放任她在外面玩水。之前因为过敏严重,其它小朋友开心玩水时,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片,但站在不远处拍下照片的我,看孩子在水中欢喜奔跑,不争气地掉了眼泪。

现在回头看,我会觉得这两年很宝贵,它让我从一个年轻气盛的女孩真正蜕变成了一个坚韧的女性,可能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lady的成熟是从做母亲开始的。

当现实生活的细琐就摆在面前,而自己成为一个小人的依靠,退无可退时,我真正理解了“每天努力一点点”的含义。

作为妈妈,你必须“每天努力一点点”。

因为,只要我还在努力,哪怕是一点点,孩子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她会跟在我身后,保持前行的姿势,而不是被黑暗吞噬,被意外的困难击倒。

我不倒,她就不会倒。

03

随着千寻慢慢长大,她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遭遇的挫折也比以前多了。这个慢半拍的小孩不论学什么,刚开始都是倒数几个。

幼稚园里,小朋友同一时间学跳绳,大家都可以跳上三五个时,她还不太把握得好节奏,常常是绳子没到脚边就开跳,有时还会被绳子绊倒。

回家也会哭鼻子啊,大概是觉得自己比较笨。跟我发“毒誓”:“妈妈,我再也不要跳绳了!”

我说没有关系,妈妈也不会。

她瞪大眼睛,不哭了,大概是欣慰于有人同自己一样笨。

我说:“虽然我不会,但我还蛮想学的。我们一起来学吧,怎么样?每天只要比前一天多跳一个就好。”

然后我就从网上找来跳绳的视频,和她一起学一起跳。

从零到一个,一个到两个,两个到三个……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这样,慢慢跳到现在的一口气几十个。

后来我写了篇《训练大脑还让孩子长高,这个运动最适合秋冬季在家练》(点击文字查看),里面那些跳绳的技巧,其实就是当初陪千寻一天天努力的成果。

事实上,每次都是这样。我坚持着,为了让小小的她也能坚持。

轻松自如的背后,是无数次摔倒

当然,我也没那么坚强,有时也会着急、会抱怨。

毕竟,人都喜欢“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不喜欢一点点往前挪的感觉。

记得有一次,在文轩的读书会上做阅读分享,我说亲子阅读我已经坚持快五年,只要不是病得爬不起来,几乎每晚我都会给孩子讲故事,我们读过的绘本,垒起来应该可以占满大半个房间了。

就有妈妈问我:“你就没有不想做的时候吗?比如孩子调皮吵闹不想听,或者自己工作太忙太累……”

我说:“有啊,我也会郁闷,但我不会放弃。我想,我只要每天都有努力一点点就够了,孩子也一样,每天都有做一点就好。眼在云端,脚在泥里,暂且搁下美好愿景,去踏踏实实做点什么,你的焦虑啊、着急啊,就会少很多。”

我们只要每天读一点点,慢慢积累起来,就是很多很多书

渐渐你会有和我一样的体会,除非我们养育的是天才儿童,对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说,成长就是个一点点往前挪的过程。

刚学走路时,歪歪扭扭随时都可能摔倒,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稳。刚说话时,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很久才冒出个长句子,把你惊喜得不行。

时间是有复利的,每个当下可能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放在一年,或者几年的时间纬度来看,孩子的进步巨大,我的进步也很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年,我越来越觉得,我终其一生能给孩子的,就是陪着她每天努力一点点。

财富?那不足以支撑她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思想上引导?有一些,但不多。就像诗人纪伯伦在那首著名的《致孩子》里说的那样,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那是我们看不见、到达不了的明天。

真正能够在代际间传承的,是彼此的“裹挟”,共同的努力。我将其称为“同频下的共振”,好比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今我很享受平凡生活里,每天努力一点点,安静等待孩子进步一点点的感觉。

不知道大家看过《小森林》没有,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里面有很多美食,哈哈)。片中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女主角市子高中毕业后,因为不适应都市生活回到乡野的家乡,这时候长年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又不辞而别,只留下她一个人面对寂静又熟悉的山野。

市子努力复原母亲教给她的那些美食,其中一道是炒青菜,因为一直找不到妈妈做的那种口感,她不得不一次次尝试,一遍遍回忆妈妈做菜的瞬间,最后发现竟然只是多了一道给青菜去除茎络的工序而已。

人生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要努力很多次,才能等到花开,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本以为在原地打转,但最终发现其实是往前走了一点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