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宝沃汽车5月销量大幅上扬,环比激增615%,同比上升101%,在车市不景气,乘用车同比下降17.37%形势下,也没有新车型推出,能有如此逆势反弹?宝沃是怎样做到的?

要想弄清原因,先需要了解批售及零售概念,目前发布的厂家销售数据,是批售给经销商的台数,即行业内提车台数,并不是卖给终端客户的零售台数,即交车台数。如果提车台数>交车台数,厂家销售数据好看了,但经销商的库存会上升,占用更多流动资金及付出更多利息;反之,如果提车台数<交车台数,则对经销商有利,但会造成厂家库存上升,经营成本增加。因此,生产量—批售量—零售量是一组动态平衡的数据,需要结合内外条件,追求双方共赢。事实证明,依靠厂家相对强势地位,向经销商处压车,短期内有效,但无异于饮鸩止渴,长期而言会严重损害经销网路,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神州接收宝沃后,与经销商关系明显恶化,其大力推行的新零售战略,实质上是抛弃现有经销商,宝沃在各城市招旗舰店和专营店合作伙伴,以目前全国的35大库存中心为基础,合作伙伴可随时调车、库存零化。但汽车属大件商品,流通所需时间长、成本高,与传统厂家至4S店流通方式相比,是否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有待实践检验,而且在整个使用周期内,汽车需要得到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只要50平米就可以开店的新经销商显然无法提供此类服务。

新零售战略严重伤害了原有经销商利益,它们已投入千万巨资,但销售区域没有保护,商务政策也没有任何优惠,双方由此产生尖锐矛盾,退网、内讧等负面新闻不断,在此形势下,向经销商强行压车势必会遇到强大阻力,因此通过向经销商压库实现7153台的销量,可能性较小。

事实上,凭借神州系强大的「消化系统」,宝沃的销量数据已不具参考价值,宝沃销量的大涨,其实又是一场类似观致销量大涨的闹剧,笔者推断,销量7153台大部分车辆没有交付给终端用户,主要销给了电商平台神州买买车,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压库,不过左手是神州(宝沃),右手也是神州(买买车)。或许这就是神州自以为高明的封闭产业链,如果电商卖不掉,还可转至神州租车、神州专车进行租赁或共享出行使用,但正如笔者之前文章中所提到的,没有好的产品,终难持久,说到底是要把车卖给消费者,与其大谈特谈新零售,还不如把产品做好让消费者买单来得干脆。

宝沃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销售而是产品,神州入驻后对推出新车并没有兴趣,宝沃汽车旗下目前共有6款车型,分别是BX7、BX7 TS、BX5、BX6和纯电动车BXi7。所有在售车型的上市时间,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之间,也就是说,已有一年多,宝沃未发布任何一款全新或改款车型。这一点甚至还不如北汽福田主政宝沃时期,毕竟正是在他们的领导下,宝沃才拥有了BX5、BX6以及BX7等一系列SUV车型,甚至北汽福田一度还看到新能源车发展的势头,让宝沃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宝沃BXi7。

神州入主宝沃,如同宝能入主观致,除了带来资金及不靠谱的新概念外,无法提供技术及管理上的帮助,无论是陆正耀还是姚振华,都缺乏必要的认知及战略眼光,北汽福田、奇瑞没有做到的,他们更不可能做到,笔者断言,宝沃的销量上升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半年之内必见分晓。


神州宝沃中有一个主机厂的特殊角色。如何重新定位主机厂,调整主机厂、经销商和消费者关系,优化渠道,提升销售质量,而最终实现三方共赢的路是神州宝沃的理想目标。

中国汽车行业吃了近三十年的成长红利,现今进入调整期,无论是生产上、流通上、还是销售上,都存在著升级需要。行业寒冬,大多数的厂家都不好过,有些可以咬牙坚持下来,有些则会被残酷淘汰。

但也正因如此,行业搅局者才显得可贵,逆流而上的人才显得出实力的强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