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封開縣蓮都鎮,有一條古村名叫文華村,村裏有個由孔子後裔開創並世代聚居的地方,那裏的孔姓族人秉承先祖“詩禮傳家”的傳統訓示,遵循現代“修身、立人”的新家訓不斷開拓建設,其家風家訓也成爲周邊新一代的教育典型。

蓮都鎮文華村,全村5600多人,其中孔姓村民近5000人,村裏有一座孔廟,又名“至聖家廟”,始建於明朝天啓七年,廟裏供奉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既是祭奠孔子和孔氏先輩的場所,也是村裏小孩讀書的場所。孔廟附近有一座名爲“玉輝堂”的古建築,又稱“尼山書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是入封定居的孔氏先祖世代居住地,爲秉承詩禮傳家傳統,每逢節假日,玉輝堂都會舉行“孔氏家訓”朗讀、書寫活動,向下一代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2016年,位於山東曲阜的中華孔子後裔促進會根據原有家訓精髓,結合現代實際,定製了新的孔氏家訓,並向全國孔氏後裔發佈,鞭策孔家後人以德立身,莫忘做人根本。

封開孔氏宗親會副會長孔德堅表示:新的孔氏家規是遵循了舊的孔氏家規,與時俱進,現在的家規基本是結合現代的實際而制定的,主要強調的首先是“修身、立人”,(也就是說)以“愛”爲主題,做人要忠信,這是做人的本份,是儒學的精髓。(我覺得)要以身作則,好像我們平時做人,如何做人、待人接物,用我們的一言一行來教導我們的子女。

作爲孔氏後人,文華村的村民牢記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訓,堅信“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以“仁義禮智信”作爲道德傳承,作爲家風建設的根本,每一代的孔氏族人都以自身出發教育下一代,讓良好家訓傳承不止。

蓮都鎮文華村委會支書孔繁竈:按照我自己認爲,管理好一個村、整治好一個村和以上的家規家教是有一定聯繫的,我們做人的準則,一是嚴格要求自己,公道、正派,還有如何對待別人,如何嚴格要求自己,以此來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來源:封開文明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