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兩兒字:庸君。

崇禎是那種看似勤政實則無能,看似事無巨細,實則抓不住重點,看似愛民,實則沒有擔當的那種人。

有些人總拿《明史》把甩給萬曆,我這裡並不否定明史評價,但是萬曆是一個開端,源頭,但是後面的領導不用負責嘛?崇禎繼位時候也不是金哀宗在蔡州情況,毫無回天之力。

崇禎其實繼位時候內部後來李自成那樣農民起義還沒有,崇禎聽餿主意讓人家下崗,然後創造了李自成們,這鍋誰的?

外部後金此前連吃敗仗,自然災害跟著來,然後信用袁崇煥想五年平遼,這裡我不想扯袁崇煥和毛文龍孰是孰非,這裡只看結果,後金打到北京城……明朝歷史上總共三次(土木堡,俺答汗,這次乙巳之變)類似一個百年老店想兼并鄉鎮企業,結果被後者擴張到門口開了分店,你讓其它人還跟你混不混?

後來李自成起來了,啟用孫傳庭,孫傳庭被關小黑屋這麼多年不了解情況,但是崇禎你了解啊,他說給五千就夠?後來增兵,你又不答應,老兄,人家是為你朱家拚命好伐?

這時候有人會說崇禎沒錢,錢都在權貴手裡,嗯,有道理。問題是然後呢?崇禎也不是沒有打過老虎,結果剛開始反腐敗,小兒子病了,「科學家」(道士)說反腐戾氣太重(大概這個意思,原文可以去查,絕對有出處)於是轟轟烈烈打虎運動變成了鬧著玩。

最後危機存亡之秋了,崇禎對內,對外幹了兩件事:

他授意一個姓陳的跟後金議和,結果被公知曉得了,崇禎溜肩膀把他咔嚓了。

議論遷都,崇禎怕損名聲,自己不走,也不讓太子走,最後被一鍋端。

這人,切!


崇禎為人冷酷刻薄不大氣,人氣太低人緣太差,連他的親戚們都懶得理他。文武官員給他賣命不見的有啥賞賜,但有失誤必定嚴厲問責。勝敗本乃兵家常事,世界上從來沒有常勝將軍,如果將軍一吃敗仗就被不問原因的問責,誰還願意為國家賣命?還有的將軍打了勝仗但是兵馬損失慘重,而且因為沒有按照崇禎命令堵住李自成致使李自成流竄到別的地方繼續攻城略地,朝廷中的文官們站著說話不腰疼參上一本,崇禎也要治罪,純屬他媽的不講理啊!李自成造反的時候實行流寇主義,忽東忽西南北不定,將領們又沒有無線電台,所以指揮部隊圍剿李自成的時候難免有漏洞讓李自成逃脫出去攻陷別的地方,崇禎皇帝聞報不體諒前線將領的苦,只是撤職查辦甚至押送刑部受審,弄的將領們都寒心了。本來明軍已經將李自成困在商洛山中,大功即將告成你崇禎皇帝應該有個獎勵的說法吧,比如剿滅李自成後當個兵部尚書或者封個侯爵之類的恩賞,這樣前線將領就不擔心剿滅李自成以後被卸磨殺驢了,畢竟「養寇自重「是明朝將領的普遍心態,李自成要是沒了,崇禎皇帝也就不把自己當回事了,但是崇禎就是屁都不放,前線將領也就把這事拖著不辦,結果李自成賄賂明軍將領詐降,趁機逃出商洛山竄入河南,從此滿朝文武無人再能要他的命,直到他要了崇禎的命。


沒有經過做皇帝的專門培訓!

他哥天啟,被稱為木匠皇帝。可他通過魏忠賢和外朝對抗。外朝又是東林和浙黨、楚黨對抗。手裡還有東廠和錦衣衛的刀把子。雖然是烽火遍地,可基本都處在可控範圍內。

而崇禎呢?算是中了東林的毒了!自己把刀把子(廠衛)給廢了,內朝對外朝對牽制基本也沒了!真正是外朝獨大,東林掌權。照理說,這樣眾正盈朝對局面應該是天下大治的!可實際呢?

崇禎不是傻子,也很勤勉和節儉。明史對他的評論是也基本沒什麼壞話。只能說是他不懂皇帝之道-權力平衡之道!他破壞了大明曆來的權力平衡,所以也就只能君王死社稷了!


其實我覺得在那樣的環境下崇禎已經做的很不錯了,首先那時候的明朝已經搖搖欲墜了,又趕上了天災,如果不是天災的話張獻忠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幾乎可以肯定是能平定的,這樣明朝單獨對抗清朝還是很有勝算的。至於朝堂,沒受過帝王教育的崇禎鬥不過東林黨幾乎是必然事件了


有當中興皇帝的心,沒有當中興皇帝的能力。一心渴望治理好天下,結果卻是越治理越亂。和他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比起來,他差遠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