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明帝國大敗,滿清在東北屠了不少城,接著攻擊支持明帝國的朝鮮王國,滿清十萬大軍一路南下深入朝鮮腹地一千五百多里,直逼首都漢陽,中途沒有打下一座州級以上的城池,滿清沒有辦法獲取補給,如果再堅持一下,另外明朝再派援軍抄後,滿清豈不是完蛋了?


我舉個例子:

一個瘦子,和五個胖子

五個胖子畫了個圈圈,把瘦子圍了起來

大家都沒啥吃的

你猜猜誰先餓死或者崩潰呀~

然後,瘦子有個重感冒在家躺屍的大哥

你說是大哥過來的快,還是瘦子先崩潰~

如果瘦子在一定時間內,既沒崩潰也沒餓死,五個胖子就上去揍他

而且大哥之前病沒那麼重的時候,被一個胖子揍過,現在人家有五個~

題主你真的以為,明朝人、朝鮮人、滿洲人,這三波當官的沒人琢磨過?

我也不知道您這是誇他們,還是罵他們呢...


我覺得前面 @佟佳斡啜 小姐姐的答案已經夠好的了啊,為啥還邀請我答呢?

先糾正你一個錯誤,薩爾滸發生在後金天命4年。丙子胡亂髮生在崇德元年。中間一共差了17年,這不叫接著,這叫隔了很久。

其次,清軍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後勤壓力。這是我摘抄的一段知乎大佬溫朝的一段話,題主可以看看

弘光元年六月十五日,清兵五十騎至上海縣,駐在徐家桃園(徐光啟所辟,在上海縣北門外黃浦江邊),讓當地人進城帶話,索取糧秣供應等項,意思是要招降上海縣。眾人見這清兵好說話,人馬也不多,於是有人說「他少我眾,手到拿來」,有人說「百人拿一個,自然拿盡」,還有人說「不要殺他,死活捉來,將鏈鎖頸,留待耍玩倒好」。於是上千人一哄出城,去打這五十名清兵:有披單衣而空手,有穿汗衫而執杖,有跣足而肩竹竿,有衣冠齊楚而袖短械,歡呼笑語,呼朋拉伴而往打仗焉。誰知清兵看見,縱馬而出,勁弩利箭,遠射近砍,砍不數人,而狂呼奔走,擠擁而退。有跳水逃命者、愴惶奔竄者、砍傷頭臂者、帶血淋漓者、哀哭乞命者、繞城喊救者、人踐馬踏者、驚呆任殺者,不一時而死百人焉。

根本不需要攜帶糧食,直接要就好了。

城堡打不下來就沒法獲取糧食了嗎?找農村去要啊。再不濟可以去搶啊。

而且皇太極征朝鮮時還帶了幾門紅夷大炮,朝鮮仁宗苟在南漢山城裡?好啊,開一炮,看你出不出來?還不出來??那再開一炮啊。


目測你可能是王者榮耀打多了。

認為大明集結一次隊伍和你偷水晶一樣快。

咱們不談這兩件事之間的時間差。

以薩爾滸為例,明軍集結一次需要半年。同樣沒有充分的糧草輜重準備。

最關鍵的是明軍已經把川,甘,浙,閩,以及九邊,葉赫,土司,大部分能拉出來溜溜的精銳,甚至還有朝鮮的一萬人賠在薩爾滸了。

這一波有多少人呢?據史料記載,攏共十一萬人。

而清廷僅用了12天,就從老家掏到漢城了。清軍由皇太極帶隊,十萬人。

你掰著手指頭算吧。時間,人力物力啥的。

我覺著朝鮮的大王算的比你算的快。所以慫了。

你不得不說人家老李家有天賦,所以混的比大明長。

奉勸一句。題主,人死不能復生。兵死需要等線。

大明就是化身韓信蹦過去。沒有兵線你也爆不了水晶。

何況大明速度比大清慢的多。


沒用的,朝鮮堅持已經沒有用了,皇太極十萬大軍圍住了南漢山城,攻破了江華島,世子等已經被俘虜,全羅道的援軍僅象徵性的戰鬥了一下就連夜撤退,再無朝鮮軍隊敢於上前解救朝鮮王庭,再堅持,朝鮮國王會比城外清兵更快的耗盡南漢山城裡的糧草兵器……

就算遼西明軍突然戚家軍靈魂附體,全軍突擊瀋陽,就算在遼河擊敗阿巴泰,在瀋陽活捉濟爾哈朗,消息傳到朝鮮時候朝鮮王也已經降了,皇太極回師鴨綠江,明軍又如何抵擋找他們報老窩被端之仇的十萬清兵?


感覺明末期初,被穿越的不成樣子了,明朝按照現在的認知,彷彿都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為什麼打不過一個10多萬的小民族,而且當時漢人軍隊聞風叛變,紛紛投靠,。恐怕不是用現在意淫的心態可以解決的。意淫只要大家一起爽就可以了,歷史更應該有真相。


朝鮮多堅持一下,八旗從朝鮮帶回盛京的俘虜奴隸就不只60萬了,可能是幾倍,然後還能在朝鮮多搶一段時間,很爽的。


不行的。有秦以來,漢地對付游牧民族從來都是老三樣,強弓硬弩重甲裝備優勢,長城糧食鐵器經濟封鎖和嚴格訓練的紀律性。動不動野戰那是游牧民族的習慣。

其實明末的情況,要消滅後金,不要幻想一次決戰。游牧民族自從有了成吉思汗這個騎兵天才後,基本可以平衡掉中原文明的裝備優勢,何況明末的裝備因為貪腐各種不靠譜衛所制度破敗各種訓練不靠譜。也就是說明末決勝的關鍵其實是經濟封鎖。所謂但關寧防線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修了一堆難看而沒什麼卵用的房子。

實際上後金之所以打朝鮮就是因為被封鎖得慘了。朝鮮擋不住的,無論如何都擋不住,但是以朝鮮的情況,後金十年搶一次,劫掠的物資最多能夠維持八旗大軍一年。也就是說,後金加上朝鮮和蒙古,也不可能長期維持八旗大軍。實際上當初漢朝在文帝那會兒就有反擊匈奴的能力,但是內部不穩定啊。

那麼解決的辦法在哪裡呢?

第一,殺了所有妄圖走私的人。確保一粒糧食一塊鐵不出長城。

第二,把建關寧防線的錢用來強化長城,不求守住,而是求爭取軍隊時間,目的依然是打進長城可以,但物資絕不能出關。

第三,利用水軍優勢,讓後金沿海一線時時刻刻處於被威脅的狀態。

如果這個政策能夠堅持五年,等後金自己亂了。然後再說消滅的事。

某種意義上,有沒有馬打仗厲不厲害沒有關係的,得不到糧食補充也得不到鐵器支援的游牧民族總不能餓著肚子靠牙齒咬吧。據我個人估算,整個東北加上朝鮮加上蒙古,最多能夠養五萬脫產士兵。但就東北而言,最多只能養二萬脫產士兵。

明朝要想真的打後金,必須用最小的資源防守,先把把內部搞定再說。


完蛋不好說,如果朝鮮人不管國王生死的話,皇太極估計得GG。清軍直接忽略了白馬山城,平壤城和安州城等重鎮,直接來端漢陽,這真的是極限戰略。

勤王軍也就下三道和京畿的被擊退了而已,如果不管國王死活,大可以包圍皇太極的軍隊

平安,咸鏡兩道的精銳還在路上,國王就自己先投了,真的挺操蛋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