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位置對調的話,明朝只會滅亡的更快。

崇禎和天啟都是年輕人,但性格卻恰恰相反。

崇禎剛愎自用,脾氣暴躁,和清朝的光緒一樣都是憤青皇帝,想要有所作為,奮發圖強,卻只能見到大明江山萬劫不復,氣數落盡,最後在煤山自縊而亡,也沒有天啟什麼事了。就當李白那句預言「明斷自天啟」沒有生效

明朝的爛攤子,衰敗的萬劫不復的頹勢,從正統年間就開始顯現出來,一直拖了200多年直到崇禎上吊。

然而,然而

西漢從公元前49年漢宣帝駕崩,到公元8年王莽篡位,頹勢持續57年

東漢從公元74年漢和帝即位外戚干政,到公元220年三國開始,頹勢持續146年

唐朝從安史之亂的755年,到滅亡的907年,頹勢持續152年

清朝的爛攤子,從1797年白蓮教起義到1911年滅亡,持續114年

朝代更替,是歷史的規律;是必然的結果。現在仍然保留王室的的西班牙,泰國和日本都想搞總統制,尤其是西班牙,90%以上的民眾都希望搞總統制,泰國新國王被廢除指日可待,日本也有好多民眾要廢掉天皇搞總統制,認為天皇是落後的象徵。還有澳洲和紐西蘭,民眾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變成總統制。像希臘,尼泊爾都曾經是君主制,但是現在都變成了總統制。


謝邀。

這種問題真是......讓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我只能說,大明朝時候到了,氣數已盡,該亡還是得亡。

我猜測題主可能是根據現有歷史結果,覺得朱由校比朱由檢強不少,能挽救大明,但我個人以為朱由校雖然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個大字不識的傻叉文盲,但你太過高看他,視其為大明朝的救世主,那就真的圖樣了,至少就現有史料來看,沒看出他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

何況明末那些問題不是你把朱由檢和朱由校兩兄弟對換就能解決的,就歷史細節上來說,變數太多,歷史上朱由校只當了七年皇帝,你怎麼知道如果他多干兩年就不會做出更壞的決定?

真按題目說的這麼YY,明朝或者早亡幾年十幾年,或者晚亡幾年十幾年,這些都有可能。誰知道朱由檢會不會更早就把局勢弄得更糟,或者朱由校身邊的魏公公、客媽媽直接三五年就把明朝給折騰亡了,唯一不變的可能就是明朝一定藥丸。

我真心不覺得崇禎天啟這倆兄弟能解決明末時期的各種問題,換成他們老祖宗朱元璋重新上山打游擊不知道行不行,反正我也不知道換他們朱家哪位祖宗能解決明末這個爛攤子。

另外,我不覺得這是個歷史類問題,建議將標籤中的「明朝」和「明朝歷史」改為「穿越網文」和「腦洞YY」,這樣也方便各類答主腦洞大開,金手指就可以隨便點。

那麼你想剿賊就剿賊,想滅虜就滅虜,想要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對外殖民,都可以隨便侃,至於西伯利亞外東北、交阯緬甸東南亞,乃至澳洲、美洲,你想要哪我就給你打到哪,星辰大海也不是不可能啊,我曾經就看過某穿越網文寫在古代發明了無線電啥的。

至於你想要哪位大帝成為「明聖祖」,那就全看個人喜好咯~


明照亡不誤,明粉開始給崇禎洗地,崇禎任何行為都是下大棋,天啟變成明粉口中不懂政治平衡,專門聽信文官集團,廢除商稅的傻子。


很可能明不會亡。

崇禎其實不好面子,不製造大捷,那麼袁小猱就不能上位。

天啟多過幾年儲君培養,應該比現在的天啟更出色


崇禎和天啟順序對調?那還有天啟什麼事兒啊!崇禎一早就弄亡國了啊!


明朝就是被崇禎作死的,天啟最大的錯就是沒留個儲君。

對調了很可能天啟都沒上位明朝就亡了。


結果不會有太大改變,東林黨或許敗得更徹底,熊廷弼會死得更早,後金入關時間應該不會變。

整個明末遼東,最關鍵的人物其實是熊廷弼,而非袁崇煥。熊開啟了一種模式,這種行為模式被後面的孫袁等人全盤繼承。看出熊模式真相的最先是天啟,拚命保護熊的東林諸人也是因此罹難。崇禎經過己巳之變,也逐漸看清了事實真相,對東林也失去了當初的熱情,始終不給熊廷弼平反就是證據。

所以不論二帝如何調換,下面做事的人還是這些人,故事不會有太大變化。


崇禎煤山老歪脖子樹自掛東南枝以後,天啟會把那棵樹砍下來給崇禎做副好棺材就地埋了

然後天啟被殺或者逃到民間做幾年木匠病死(天啟作為明朝最短命皇帝應該活不了多久)或者被殺


會好很多。

天啟個人能力不見得多強,但是他重用魏忠賢(無論是什麼原因),閹黨是一支足以制衡東林黨朝堂的勢力。他們的特點是手段很黑但是比較實際,不搞意識形態(儒教道德)至上論,這就意味著朝廷能夠對很多危機作出反應,比如策動陳興甲的與後金議和,以及見勢不妙遷都南京,這些重大決策應該都不會卡殼。

祟禎不敢決策不敢負責,尤其是在大事上過於顧忌輿論正確(儒教道德意識形態至上),決策中樞失靈是明朝滅亡的最重要原因。導致這一切的,正是他沒有意識到太監勢力實質是皇權的衍生和延伸,是為了對抗東林黨人發明的儒教道德至上意識形態而存在的。

他自斷了手腳,他的所有決策就都受制於大臣朝堂上的道德之論。他找不到朝堂上支持自己的力量,也就做不出符合實際且有利的決策。而其實這些決定他自己是想乾的。這可以稱之為「崇禎的無奈」。

儒教道德至上論是怎麼流行起來,並成為皇權與朝廷必須遵守的意識形態和行為規範?按毛主席的話說,這是「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其誕生與目的,就是用來制約明朝皇權過於強大的,所以後期文官都拚命堅守這條原則,不肯後退。

都是制度之因與果,說到底,這就叫「氣數已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