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宇宙大爆炸”70周年的日子!

什么?宇宙大爆炸才70年?别误会,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9年3月28日,“Big Bang”这个词组第一次公开被用来描述宇宙起源。但是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当时提出这个词的人,却是一位对宇宙膨胀理论不屑一顾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

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那可是说来话长了。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宇宙是亘古不变的,连爱因斯坦也曾这么认为。但是他研究自己的引力场方程时,却发现宇宙没那么容易保持稳定。为此,他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宇宙常数”Λ,来让宇宙保持“静态”。然而到了1929年,哈勃的一篇论文推翻这种观念。哈勃观测到,宇宙中的天体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而且天体越远,退离的速度越快——反过来回溯这种退行,意味着宇宙曾经很“小”,甚至可能诞生于一场骤然的膨胀。在当时的天文学家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了。

天文学家们纷纷对宇宙膨胀理论表示不以为然,弗雷德·霍伊尔就是其中之一。1949年3月28日,霍伊尔在BBC的一档广播节目中,把这个调侃地称作“Big Bang”,也就是“大爆炸”,用来讽刺宇宙膨胀学说。没想到,这个生动但有误导性的词语在上个世纪后期迅猛传播开来。

1965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发现,宇宙膨胀学说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强力的证据,“Big Bang”也从此真正迎来了它的春天。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

Credit: NASA/WMAP Science Team

然而,曾经成就“Big Bang”的霍伊尔,一生都未认同宇宙大爆炸理论,在晚年依然在研究属于他自己的宇宙图景。不过,人类文明史不正是在追寻真理过程中不断成败得失的故事吗?任何科学理论的诞生,都是无数科学家努力试错的成果,所以我们在感谢霍伊尔首次公开提出“Big Bang”的同时,也要感谢他在另一条宇宙演化之路上的探索。

最后再详细澄清一下,“Big Bang”实际是对膨胀理论的一种误读:粗略将宇宙起源描述为一场大爆炸。实际上,最初宇宙由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奇点,经过极速膨胀而产生,随后膨胀减缓演化到今天。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并非日常意义下的“大爆炸”,而是整个时空本身骤然的扩张。

---------------------------------------

作品由EasyNight创作,采用知识共享CC BY-NC-ND 3.0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用途转载,请署名“作者为EasyNight”并完整非演绎引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