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为了在历史追忆和文化寻根中总结经验、警醒世人。

一切的追忆和寻根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真相,汇集经验和智慧,古为今用,警醒世人。以下从三个方面对《白鹿原》中的人性、苦难和悲剧的真相意义,尝试作一些个人理解:


一、人性的真相

(1)资本方面:一切资本或许都是有原罪的,从而裸露出人性自利的一面。这一点就连腰杆板直的族长白嘉轩也不例外,小说中的他曾种罂粟翻盖了四合院和马号,另外,为了延续白家血脉,巧取了鹿子霖的慢坡地,把祖坟迁址于此,才留住了他第七房女人的命,并有了后。



(2)后来,儿子白孝文当了县长,白嘉轩想到这也许是风水宝地荫育的结果,他盯著疯了的鹿子霖说:「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


(3)弱者方面:再看白嘉轩对田小娥的问题,可以说,女儿白灵和田小娥同样都是反判,共同之处都是向氏族祠堂和旧秩序发起挑战,而且白灵也是自由恋爱,并同兆海和兆鹏都有情感纠葛。



(4)但白嘉轩对田小娥的态度是连死了都不能放过。但对女儿白灵和兆鹏时,他那种强势的心里结构却瓦解了,只能徒叹奈何,那种自信在强大的对手面前顿失颜色。



(5)再看白孝文小时候,当他看到白嘉轩在祠堂棍打族人的时候,吓得尿了裤子,被兆鹏、兆海和黑娃嘲笑,此时的白孝文上去就警告黑娃,谁都可以笑,就你不能笑。白孝文这一生都在惩治比他地位低的黑娃时才能找到自信,并时时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二、苦难的真相

(1)历史,不过是苦难的历史。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在他的《潼关怀古》中沉郁地道出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名句。



(2)尤其是《白鹿原》选择的历史时段,正是外族入侵,封建王朝覆灭,国共矛盾等交织叠加的时期。历史在循环往复中前进,在苦难中蜕变和新生。


(3)白嘉轩等一行人正在交皇粮时,说皇上没了,鹿子霖一下被革命军铰掉了辨子,吓得魂飞魄散;转眼,国民党又在白鹿建立起了乡党所,鹿子霖又成了乡约;一切还没来得及回味,两个儿子一个成了国民党,一个是共产党。而黑娃一会儿闹革命、一会儿土匪,一会儿农协,一会儿保安团。



(4)时代的变化在鹿子霖等人的膛目结舌中,艰难地前进著,而白鹿原上的人为了活路,一会儿懵懂地种罂粟,赚取钱财;一会儿想尽办法藏粮食,虎口夺食;一会儿突出冲围,求个活路。这一切都自顾不暇,每一次都是惊心动魄,都是血泪成河。



(5)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苦难,才是我们古老大地民族生存繁衍,夹缝中求生存的真相。所以,一切历史只不过是苦难的历史。



三、悲剧的真相

(1)历史,不过是悲剧的历史。司马迁认为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而且是由悲剧英雄创造的。这里或许可延伸一下,一切历史也只不过是悲剧的历史。



(2)再看看我们的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其中除了《西游记》外,其他三部现实主义作品都是悲剧意味很浓的作品。那么,《白鹿原》也不例外,它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贯穿始终的悲剧氛围。



(3)因此,悲剧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知道,悲剧不是消极的代名词,就像鲁迅说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4)这种悲剧和现实理想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对于艺术作品而言,悲剧相较于喜剧而言更有夺人心魄、净化心灵和警醒世人的作用。



(5)而《红楼梦》中的一首「好了歌」同样总结了《人民名义》中高育良的悲剧结局,以及他对权利的追求。



所以,了解人性的真相、领略并体会我们的悲剧,深知我们的苦难,为此,从民族文化的追思中,时刻观照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然后,依然剽悍地活著。这或许就是《白鹿原》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




《白鹿原》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他是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学开花结果的标志。从社会学角度看:1、他是千年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2、他是千年传统儒家文化与近代民主思潮的碰撞。从文化角度看:1、他是宋代「关学″在当代的一次宏扬与传播。2、他是关中平原黄河文化与冮南长江文化的一次互动融合。3、他是民间视角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次把脉。


读过原著的我,感觉如果没有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功底,没有对社会众生百态的一点了解,没有对中国乡土农民的关注和情感在里边,是无法真正读进去《白鹿原》的,它是一部神作,陈忠实以他非凡的文学才华和数年磨一剑的下工夫,以白鹿原为缩影,给我们展现了这一部展现中国农村在时代风云激荡中的一幕幕悲欢离合,旧社会遗留的旧思想在新时代的漩涡中被生生绞碎,同时也赤裸裸揭示了各种新生政权对中国老百姓造成的人性扭曲和美好愿景的毁灭。《红楼梦》以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盛衰来展现全景,《白鹿原》则是用一块土地上的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际遇来展现全景。


风花雪月平凡事,

笑看奇闻说炎凉;

悲欢离合观世相,

百态人生话沧桑。

第二遍读完《白鹿原》,掩卷,迟迟没有动笔,说不出苍凉,话不完感动。

白鹿传奇,人情厚重。苍苍茫茫的渭河平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饥荒、瘟疫、革命、黑暗,又以从容不迫的姿态感受关中子民的大气、厚道、真诚、知趣。

一场冬雪过后,它抚平所有的悲欢离合,遗忘所有的辉煌落寞,于纯洁无暇中孕育新的希望。麦客豪迈悠扬的吆喝声中,它将白鹿的足迹印在光阴里,见证故土年复一年的涅槃重生。

历史的痕迹印在树木倒下后崭新的年轮,刻在人们饱经沧桑的心里,我并没有能力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也无心深究人物背后的原型以及他们象征的抽象的文化符号,反倒痴迷于作者笔下被白鹿原上的人们精心守护的世界,并且从热气腾腾的生活画卷,小心翼翼地探寻那厚重的文字所表达的。

不管是一生坚守仁义的白嘉轩,还是处心积虑想扳倒白家的鹿子霖,他们对家族自豪感的认同,以及对待子女的那份情感是不分伯仲的。他们深沉的热爱那片出麦子的土地,在一锹一耙的精耕细作中守护著白鹿原的精神家园,他们愿意为「仁义」二字扯平生活恩怨,共同维护白鹿原的尊严;虽然他们无法掌控子女成年后选择的道路,但是爱子心切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孩子们的童年埋下了白鹿原应该有的气质和品格,以及对那片乡土的深刻眷恋。

想起清晨修改的一篇通讯,一位年轻的母亲刚刚失去了她的儿子,十几岁的孩子不堪忍受校园欺凌,在一个深夜服用过量去痛片后等待死亡未果,只身到西宁一家餐馆帮厨,老板夫妇念孩子年幼,主动联系父母送孩子回家。

回家后父母劝其返校,孩子自杀了。他留下三页遗书,他说他向老师反映,换来嘲讽,向父母倾诉,劝他别闹……歪歪扭扭的字迹,好似他曲曲折折的成长,刺得人心痛。我始终在想,那些张扬跋扈的孩子的家长,到底在孩子单纯的内心种下怎样的种子,又会结出怎样的苦涩?对照当下教育对孩子们价值观的引导,「仁义」二字的内涵还剩下多少呢?

自始至终不被白鹿原认可的黑娃和小娥的爱情,在作者的描绘中闪现出多种楚楚动人来,他们的邂逅和相爱在当时看来并不光彩,在孝文的帮助下栖身一孔破窑,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爱情,却被演绎得异彩纷呈。糊窗、攒钱、买地、养牲畜……从来不屈服,不将就,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在原上盖起像白家那样的院落来。

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彻底的欢乐,一碗面、一个眼神、一把玉米就能创造的欢乐。他们共立黄昏,越挫越勇,凭著对生命的热情,各自在作者笔下成为传奇。

说到传奇,白鹿原上人们眼中的传奇当属真诚爱国的关学传人朱先生,以及慈悲为怀治病救人的冷先生,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又惊觉世事洞明皆学问,潜心研究学问和医术,在世事纷扰中独辟蹊径,坚守净土,轻盈地仿佛和白鹿原没有任何关系,又对水深火热的白鹿原有无比厚重的意义,「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那份坚守铸牢了白鹿原上的精神图腾,也夯实了白鹿原蒸蒸日上发展的基础。

单单这个层面,白鹿原是单纯的,单纯得只剩下药香弥漫、书声朗朗。

追随读书声回忆,白鹿原的生活是饱满的,兆海、兆鹏、白灵对信仰的追求,黑娃内心深处的自卑,鹿三叔以生命之力诠释的忠诚,骇人听闻的吃人传说,鲜血和死亡,欲望和人性,每个人对白鹿原的情感传达出不一样的活法来,他们的思想是相互独立的,又在生活里彼此依靠。

冷先生说:「既是人到世上来注定要受苦,明白人不论遇见啥样的苦难都能想得开。」

于是有人成为英雄,有人沦为乞丐,但不论圣贤还是凡人,终究会在地下长眠,即使挖开坟墓,没有人会复活。浸润著人情冷暖的白鹿原,是公平的。

冬天,白鹿原的雪应该很深厚。

关中大地,白茫茫、一片干净。


在新旧更替中人性的展现,一个时代的终结。小说开头用了一句巴尔扎克的话:小说,据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而现代荧屏无论如何也不能代替小说去完整演绎一个民族的秘史,四季轮回里人在新旧更替中人性的展现,一个时代的终结。而现代荧屏无论如何也不能代替小说去完整演绎一个民族的秘史,四季轮回里里人物内心,独特的文化心理,没有充分融入这种文化氛围的人,只有看电视作品呈现的画面去理解这不作品了。而电视剧是剧作家对原著小说的再创作,各人文化背景、造诣不同,再创作出来的东西就不同。一部红楼梦,拍了多少不同的影视作品,而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小说绝对称得上现在无人超越。可惜,现代人大多不愿意或没时间翻书。


一部把中国人性写的最全,展现的最到位的小说,无论时代怎么改变,科技怎么发达,中国人的性情始终没有改变,思想只有毛的那几年想彻底打破,毛走后也失败了。给你自由你就会放纵,给你平等你就没有尊重,刚有成绩就灿烂嘚瑟。很多很多还是去看鲁迅的剖析,无论怎么焚书坑儒,无论怎么革命,中国还是那个中国。历史不会重来,但总会惊人的相似,我觉的自己怎么不知道怎么说了呢,有点不伦不类,算了自己领悟吧。


白鹿原写的是人性,随著时代的变迁,随著角色、地位的转换,人性的外在表现也波澜起伏,但内在的人性却是恒久不变的,只是长久的压抑,偶尔的爆发。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的最大区别在于:平凡的世界追寻的是永恒的光明,即使过程多么艰难,希望一直在前方,但,白鹿原就不一定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白鹿原》。无论是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凡是社会动乱的时期,人民往往是灾难的承受者,即想为生活而反抗又缺乏反抗和冲破所谓精神约束的勇气。而有少数敢于反抗者却要遭受和自己一样命运的人们的嘲讽甚或打压。这就是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唯有社会的安宁和富强才是老百姓最大的幸事。


了解历史能使人们更好的掌握未来。一部《白鹿原》小说可能反映了从清末到解放近50多年的陕西村落的变迁。说明了历史的烙印如何在白鹿原这个地方留下的痕迹。陈忠实先生不仅要说出朝代变迁饿故事更要从人物中写出对封建对人性的刨析。很多人认为田小娥这个女子的一生是放纵和所谓的不贞洁,其实压在白鹿原的一座座贞洁牌坊又何尝不是把妇女钉死在贞操理念的长剑呢?!田小娥追求自己饿幸福和黑娃私奔到最后被陆子霖欺负都说明了那个时代的女子只能受欺凌,唯一的反抗就是死。还要留有骂名一生。从白嘉轩的冲动,仁义但无奈中我们渐渐看到了白鹿原上人心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其实《白鹿原》是一部好的小说,白鹿是一种美好而纯洁的象征,也可说是一种精神。小说中的人民把白鹿看做是土地是命根!人们在追求和奢望得到白鹿的庇护,也是得到大地母亲的垂青。有好收成有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部小说的积极意义不仅仅是表现了陕西的风土民情,更是把人们心中的期盼和50年变迁中的心理活动写了出来!有著浓郁的陕西风韵。是值得好好拜读的一部好作品。(谢谢!不喜勿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