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麟接受法治时报专访,王令麟,王总裁               。(图/记者徐文彬摄)

▲王令麟独有的豁达,让人印象深刻。(图/记者徐文彬摄)

记者吴铭峰/台北报导

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接受《法治时报》专访,提到他早在14年前,就被时任台北地检署检察长的黄世铭锁定,让他变成「敢大胆办大案」的司法官「得分钥匙」,或是他们办案的重要「业绩(绩效)」,开启王令麟的「官司宿命」!

报导指出,王令麟的第一个官司(台开购地案),是因赫赫有名的黄世铭而「揭开序幕」。当时,黄世铭是北检检察长,黄世铭指挥检察官提出羁押王令麟的声请,院方驳回,黄世铭愤而公开向法院「呛声」说,台北地院的法官,不敢收押有钱人。这番话,还一度点燃院检之间的战火。

报导写到,黄世铭当检察长,办案一向喜欢「锁定」政治人物或财团主,因为这样媒体会注意,案子才能炒热,黄世铭从在澎湖侦办县长高植澎开始,走的路子就是如此,完全没变,一直持续到在特侦组监听王金平,还发布简讯,暗示精彩可期,「切勿错过」为止。

因此,王令麟在廿世纪时被黄世铭咬「第一口」之后,王令麟的「官司宿命」,就被定调了,他注定将是某些「敢大胆办大案」的司法官之「得分钥匙」;或者,是他们办案的重要「业绩(绩效)」。只要有王令麟涉及的案子,不论院方或检方,一律另眼看待,王令麟被友人打趣消遣,你的案子只要一立案,就会是先在卷宗上「加盖印记」,强调此乃「重大社会瞩目案件」。友人说的并不是「消遣」,而是事实。

虽然规定,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是,司法院的「卷宗作业」就是不平等,有的被告一开始,就会被特别加盖印记(重大瞩目案件),有的被告则想要求「加盖印记」,法院都还会因为「原被告」的份量不够而不同意。法院办案,从「卷宗封面」的作业开始,就先决定以「大小眼」的不公平角度来看待案情。

▲▼ 王令麟接受法治时报专访,王令麟,王总裁            。(图/记者徐文彬摄)

▲王令麟在司法的经历,让许多企业家前来向他请益。(图/记者徐文彬摄)


报导整理,第一个台开购地案,王令麟官司打了十四年,一审还被重判四年,打到最后,结果,查不到起诉指控的掏空台开的证据,就改弦易张,以违反商业会计法易科罚金,下台阶了事。

第二个案子,则是因为整个家族都被查办,他也跟著有事,起诉时,罪状多达18罪,检方具体求刑则是28年,打到最后确定入监执行3年10月。王令麟曾将定谳判决请一位台大知名的法学教授做评析,结论是判决有提再审的空间。王令麟也挣扎过,要不要再搏一搏,争个清白?然而,他心里也清楚,力霸案那么大的事,总要有人出来承担、平息社会的舆论,最后,他选择将评析束之高阁,不再争了。

就在第二个案子的「服刑」期间,他又被「关出了」第三个案子:被控行贿狱政官员,败坏监所风纪。从104年被「限制出境」至今。

报导认为,王令麟充满传奇的人生历练,造就他的独特豁达。王令麟的入监经验,有多位「大老板级」的朋友开他玩笑,你干脆开个「企业家服刑训练班」。多位大企业老板吃上官司,临入监前,都会找上王令麟「咨商」。王令麟总是告诉他们,早去早回,狱中的人权,是受到宪法保障的,早点面对,早点解脱,在外面拖著不是办法,遇到事情,正面迎接,才是最好的方法等等。甚至,连入监之后,日常生活用品该如何准备?亲友如何会客?家人如何寄东西、在里面如何看书写字等等的规定,他都会一一提供「亲身」经验。

报导最后提到,王令麟忆及这些往事,笑笑表示,「司法」总是和「人民」想的不一样,我尊重司法,周遭的人都这么相信我,就是法院里面的人,怎么说都不肯相信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