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习前一进教室,都还没坐下来,小男孩就泪眼汪汪来告状:「我的保温瓶被弄坏了!」一长串的控诉还没句点上课钟就响了,我察觉自己的烦躁,让男孩先回座位冷静,历史老师安排了小考就先考吧,我趁空偷偷问了相关的第三者,事情大约有了轮廓。

十分钟后下课了,我请男孩到走廊,想知道他打算怎么办,男孩忿忿地说:「我要她赔我!」接著是无止尽的抱怨,上课钟又响了,我让男孩进教室再请小女孩出来,女孩显然也觉得委屈,「弄坏了对方的保温瓶人家要妳赔,妳可以接受吗?」女孩点头。

 

让女孩进教室之后,我的心还是悬著,一支保温瓶不算便宜啊,家长为钱反目的事不是没听过,但我更在意两人结下的心结,这个没解,怎么同班三年?

 

第一节下课后我让两人在办公室面对面,要求他们就以下三点来说:对方让你引爆的点是什么?我自己做错的又是什么?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我请女孩先说,因为女孩比男孩冷静。

 

女孩在叙述的过程里男孩还试图辩解,我提醒他安静,让对方说完。
「他一直闹我们,我就踢他的桌子。」
「『一直』是指怎样的情况?」我问。
「他就讲了两三句啊!」女孩很明显有了情绪。
「怎么了?我注意到你好像很生气?」
女孩眼眶就红了,流著泪诉说男孩之前的胡闹,一而再再而三,累积的不满,今日一股脑儿就发泄在他的桌子,没想到桌子一踢保温瓶就摔在地上坏了。
「是这样啊,难怪,想说对方才说了几句你就受不了?」我专注地看著女孩「那你觉得要怎么办呢?」
「我不应该踢他的桌子,我会赔。」女孩擦干眼泪。
我转过来看男孩,男孩的表情不太一样了。
「对不起。」男孩说。
我好惊讶,看著男孩,忍不住说:
「谢谢你,在自己心爱的保温瓶被摔坏之后,你还愿意跟对方道歉,老师觉得你好勇敢!」
男孩腼腆地说:「保温瓶也不用赔了,我回去跟爸妈说。」
怕男孩反悔,我还是要求两位回去向家长说明此事,晚一点我会致电双方家长,再次确认彼此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男孩说对不起时的确把我吓了一跳,我只是关心女孩的情绪,怎么原来要对方付出代价的反过来道了歉?是因为女孩的感受让男孩明白自己的盲点所在?

 

另一个更深的体会是,我的觉察变敏锐了,当我感到烦躁时,不要急于处理学生的问题,静下来,才能生出好奇,好奇孩子怎么看待这个冲突,又打算怎么解决?我没有急于说教,而是关心他们的感受,只是这样,男孩的态度就改变了,不费吹灰之力。

 

崇建老师《对话的力量》封底写道:对话的目的,不是谁能够让谁听话,而是借由静心聆听和真心交流,探索可能的困难,进而接纳彼此的观点,最终才可能相伴著走向一致的目标。

 

宁静带来的力量,给我好大的启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