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梁宝华】

住家附近的小学老师,认真的和家长谈著他的「班级经营」理念;举凡课程设计、学习目标、亲师互动、绩效考评,以及上课教材、户外教学准备等等,从这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老师口中谈来,似乎都有一定的标准作业流程与可供参考的实例与模式。

仔细想来,现在的教育环境与师生关系,较之以往复杂许多,初出社会的年轻老师,不断挂在嘴边的「班级经营」之类的专业术语,让人直觉认为,原来应该以无私奉献为基础信条的教育工作,现在竟然也需要像经营公司一样带有规划性的的去经营师生关系。

当然,隔行如隔山,于是认真的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早自1993年开始,国内就有了第一篇研究「班级经营」的论文,自此之后,这个课题随即成为显学,日益受到关注,同时也成了国中小教师必修的一门学问。

或许,有些人对于教育工作用了「经营」的字眼感到不舒服,但在许多前辈老师累积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师生关系与家长经验后,自然而然就在系统性的知识化整理后,形成了教职工作的专业科目,除了借以传承,缩短学习曲线,同时也可管理一些随时出现的不可控事件。

类似的状况就和医院里的医师要去学习「医病关系」一样,原来「医者父母心」的认知,早也在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与落实专业分工的现况下,建构了标准作业流程,以免出现任何损及医院与医师权益的情况。

也因此,现在「亲子关系经营」的各种讲座,就成了不少年轻父母趋之若骛的必听课程。虽然在祖父母辈看来觉得不可思议,但不论如何,用心经营总比完全没有任何知识的摸索当个新手爸妈来得好吧!

如果还可以再向前引伸的话,中华民国开国以来历经成千上万个府院首长,是不是也该有个「总统经营学」、「院长政治学」、「部长风控学」之类的专业科目?否则,在一个什么都讲究专业经营的时代里,到最后竟然是我们的总统、院长、部长们完全没有受过自己执掌职务的专业训练。这样的政府组织,说起来会不会连那个言谈生涩「班级经营」的年轻老师的专业与敬业态度都不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