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内容概要

   一位「好」老师,到底需要具备那些必要条件呢?这是每位有志为师的人切切追问的问题。对于未来进入教职场域的新手来说,如何使「学习理论」与「教学实务」适切地结合,更常是首先面临的大哉问。关注教学专业多年,许崇宪老师让自己保持初入教职的热忱,不放弃时时尝试新的方法。

  在这次的演讲里,许崇宪老师大方分享自己和学生相处的经验,以及他在设计「教学」、「评量」上实践不同理论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不断修正的过程,并借此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原则,鼓励每个老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勇敢实践──这不只是一位「好老师」的教学责任之一,更是我们每个人善待自己的责任。  

许崇宪老师首先从「经师」与「人师」的讨论切入,接著透过渐进地讨论「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两种教学历程取向的不足,许崇宪老师从自身经验出发,反思「教师」的个人特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行为学派相信「教学操弄」与「结果表现」的必然关连,而忽略了每位学生独特的「学生特性」和「学习历程」;后者虽修正了前者的盲点,却仍然忽略「教师」个人的特质在其中的影响。这两个传统对教学的想像,似乎是先假设每位老师必为「全能者」,可以弹性地满足所有需要,因此所有影响教学的变因全部落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和学生特质的讨论上。对此,许崇宪老师透过自己在教学上的经验和修正历程提出反思。

 

认知 行为  

( 撷取自演讲ppt:「学习理论与教学实务的结合:经验分享 」by长荣大学  健康心理学系许崇宪)


◎「经师」和「人师」  

  现在比较讨论「经师」和「人师」时,前者著重在教师应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等等功能,后者则著重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人生的影响,两个面向并不相违背,可同时满足。但前者的权威口吻,有时候竟像那些教学理论依样让老师绑手绑脚。演讲中,「我们应该顺应自己的人格,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还是强调自己具有『人类发展的弹性』,学习人人认可的教学模式?」许崇宪老师这句话让我想到这个,颇有收获。

  我觉得,「经师」和「人师」之间拿捏的困难在于,教师的个人性如何在其中寻找适当的发挥位置。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能「经师」是我们对老师的期待,老师也应该尽力做到,但其中「如何为之」的自由就不应该再被任何「理论」的权威套牢。只有将「人」的角色还给老师,有情绪、有风格、有个人价值观……老师才可能有理想和热忱的弹性空间去担负学生,才可能是位「人师」。

  许崇宪老师强调每位老师应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并重视「班级经营」和「学习动机」的重要,最后强调前者对后两者的重要影响,发人深省。

 

 

◎基于你的观察与经验,哪些想法你觉得还有其他诠释方式来得更好?

   感觉得出来许崇宪老师是位非常称职的老师,并以此为职志。仅就一场演讲的接触过程提出几点我的质疑。

1.以「学生只对八卦的、软性的感兴趣,对太严肃的社会议题是不感兴趣的」归结使用演讲式教学的失败。这给我一种「大人的傲慢」的感觉。青少年不关心社会议题,是因为他们冷漠、没同情心,还是因为他们不懂?我们很难去接触(更遑论了解与关心)一些不知道跟自己有何关系的事物。对于青少年来说,知道那个人为什么会被排挤?为什么自己喜欢跟自己一样的男生/女生?别人眼中我是什么样子的人?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喜欢去学校上课与达到老师的要求?……这些问题才是他们现阶段最烦恼的。假设,如果他们发现「个人被团体霸凌的无能为力」与「社会上阶级流动的困难」竟有异曲同工之恶;如果他们像「大人」一样,必须负责自己的生存……,他们不会主动关心政治经济吗?

  我们如何去想像「不知道」的东西?要跨足到异领域去了解,如何开始本来就不容易,我感觉不安的是「学生只对八卦的、软性的感兴趣,对太严肃的社会议题是不感兴趣的」背后可能的这种大人式的、上对下的、倚老卖老的口吻。

   我说我们大人已经很「关心社会」了,但是我们其实也是在关心跟我们有关的社会而已吧。平常,我们会积极关心非洲农夫的收成吗?

 

 2.关于「教师原则」与师生关系。首先感谢老师大方分享他和学生冲突的经验,冲突是直接挑战老师权威的危险哪;我也很同意最后Uncle钟说的,许崇宪老师勇敢地依据个人特质实践其教学风格(「勇敢地选择你的style,别人就会来选择你,我们不需要讨好所有人」by UncleJ)。我想台下我们感觉到的不安之一是,有没有可能,其实学生们遇到了困难?一开始判断错误所以跟老师「说好了」,后来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达成老师的期待?当众使其难堪真的是最好的惩戒方式吗?老师在决定惩罚他们之前,有先通盘地去了解学生没做到的原因吗?

 

◎延伸阅读

 

1.班级经营文章──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julie99/frame.htm

→其认为好的班级经营建立在沟通和教师以身作则上。内附有「师生关系评量」、「有效沟通的技巧」,提供各位老师做参考!愿我们的心不会因为逐渐老练成熟而失去柔软J

 

2.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好文章~为老师寻找一个理由(文/廖玉蕙)

http://tw.myblog.yahoo.com/eating0401/article?mid=15628&prev=15664&l=f&fid=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