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协会特地邀请了黄湘玲秘书长来和协会同仁好好聊聊她的移民华语教学设计与管理观。

DSC_1100  

同时站在第一教学现场与协会秘书长位置的湘玲老师,首先从管理教室开始,「管理教室」看似简单,其实已囊括了所有的精华。湘玲老师提出了几个要领供大家参考

1. 尊重与接纳学习者的过去学习和生活经验:学习者本身所具备的多语能力,及过去学习华语的方式,在教学中都是不可忽略的元素。

2. 注重学习者的隐私和心理感受:师生信赖关系建立后,辅导机制与专业就需相对提升。

3. 把移民家庭纳为课程思考的脉络,而非仅以「学习者」为主:移民班别的特殊性就在于先生与孩子的参与,这也会成为学习者的一大动力。

4. 谨慎判断合作单位对于课程的想法与参与度为何:在合作洽谈时就该拥有这方面的敏锐度,并持续更新、了解合作单位的需求。

5. 维持所有合作单位的关系平衡度:无论是否为方案管理者,都应该了解每个单位的角色,且维系其平衡度,才能达到合作的最高成效。

湘玲老师在教学时,总是秉持著「教室是学生的」,给学生非常大的舞台自由发挥,从不限制各种可能性。在处理课堂问题时,也把每个学生视为个案,建立辅导记录手册,学生的每个问题、每一句话有可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在平时,湘玲老师也强调教师须经由观察了解每个班级特性,在不同的课程主题时,营造出适切的氛围,环境周围的布置,也可以带来不错的效果,例如利用小角落布置上学生的作品,让她们彼此阅读,也可以增进交流。

 DSC_1097  

下一步,也是协会所重视的研究观,湘玲老师说:「研究,是一种习惯,你需要的是养成。研究者,是学习者,不是权威者。」,建立研究的骨架固然重要,但研究态度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1. 课程企划书:在课程实施前,要考虑的是课程目标(请把合作单位的期望放入),透过目标对应学习能力,再以学习能力养成来建构课程大纲。但注意,在课程开始后两周,就需要重新检视课程大纲,决定是否要再调整。当课程进行约二分之一时,请对照课程大纲,确定课程方向朝目标迈进。

2. 学生基本资料表:填写基本资料表通常需要一位主要说明者,以及多位辅助填写者,每位辅助施策的人员都应该了解「每道题目设计的背后用意」,这份问卷才有效度。此表的功能是告诉老师,表层底下的资讯,如学生国籍与工作经验,对其课堂主题讨论便有直接性的影响。当课程进行一段时间趋于稳定后,教师应再对照学生基本资料表,重新更新教师脑海里对于每位学生学习表现的总评。

3. 教师日志:教师日志的撰写无诀窍,就是以时效性为优先,内容则应聚焦在研究主题上。另外,如果同时有多位老师参与同一课程,宜建立同侪视导制度,互相阅读与讨论彼此的日志,皆有助于提升教学研究知能。

4. 文件搜集:随时备妥笔记本和相机和录音笔,友善的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对于学生没说出口的,更要细心观察,比如肢体动作或是人际互动情形。至于研究同意函,则宜在课程后三分之一时发放,发放前须确定师生互信互赖关系已经建立,同时,教师也应该有雅量接受学生不参与,或把同意函带回家,由家人协助填写。

5. 课程会议:当课程正式开始后,教师可在班级内运作小型的班会,好了解学生的想法。如无,至少载课程进行中或末,举办一次大型班会,邀集相关人员出席,让学生的声音得以在正式场合被听见,也凸显我们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且这正是回归研究本质,不是研究者妄下论断,而是倾听她们的声音。

最后,湘玲老师换个角度,从管理者的立场看待协会各地的服务方案,湘玲老师提醒,每位服务方案管理者都应该随时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究竟是管理人员,还是管理事务,还是管理课程?各地服务方案皆因不同的特性而有其适当的做法,但唯一不变的是管理服务方案的「品质」,协会积极建立教师日志的回报机制,以便协会掌握各服务方案的动态,都是为了掌握协会的服务品质。同时,协会也积极透过媒体露出,或是邀约演讲等各种形式,让合作单位拥有曝光机会,也有助于协会未来计划的推行。

 DSC_1107  

在每个服务方案的成员,都是课堂的老师,也是课堂的学生,了解每个角色的责任所在,便是这场会议最重要的目的,透过了短暂且精辟的讨论,相信更能提升协会的服务品质,使来去华语更上层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