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字得中,北宋著名书法家,人称「李西台」。他本人在北宋应该是很出名的。

黄庭坚在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的题拔里提到过他,说苏东坡的字有他的笔意,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

李建中书法学习魏晋和唐代书法,他的传世书法作品较少,有《同年帖》、《土母帖》传世。其中《土母帖》又被评为「天下第十行书」。

《土母帖》笔画丰腴肥厚,结字端庄稳健,即体现了魏晋风度也体现了唐代书风。

但是李建中本人在书法史上却少有人提及,一般都是一笔带过,一是因为他的书法作品太少了,没有形成一个书法体系。

而是,他的书法和宋代尚意书风格格不入,有继承,却没有强烈的个人书风。

早之前五代的杨凝式,和他也算是一类书家,虽有《韭花帖》、《庐鸿草堂十志图拔》传世,也未形成很大影响。


奥运会比赛设奖牌金,银,铜。第四名不晓得有不有个安慰奖?第十名刷得到存在感么?

当然,连大文豪,诗书俱佳的苏东坡都屈居第三,神采飞扬如寒食帖都只得个铜牌,西台土母帖也应无遗憾。

李建中土母帖取法欧阳询,结构严紧,力量内敛,给人以蓄势待发之劲头。用笔笔笔遒美,肥而不腻,一点一画均含墨韵,虽为行书,起笔收笔暗合楷法,极有深意。不愧为十大行书之一。

李西台最善用笔,在当代也精隶草篆籀,在当时书法界也是名噪一时,连盛名的黄鲁直也比喻他的书法如肥而不剩肉的美女。可见一般。

李建中陈世墨迹不多,仅凭土母帖足以傲视古今,不能说在书法界无一席之地,其名头虽不如羲献,颜筯柳骨,苏黄蔡米等响亮。在书法爱好者心目中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其书法放在今天,恐怕也要羞煞万千牛皮大王。

本人也是一书法喜爱者,下图为昨夜临写,请指正。谢谢!


李建中,又称李西台。北宋著名书法家。今天人们提起,往往一笔带过。作为当时能影响苏东坡,黄庭坚的大家,为何后世如此落寞?本人分析如下:

一,书作太少。虽然名气大,但作品少,这点有点像比他略早时期的杨凝式。试想,二人如果多一些手札作品传世,今天学的人定会不少。看看苏东坡就知道了,因为寒食帖的超常发挥,他的手札现在学习的人也不少。

二,风格不够突出。虽然与杨凝式一样作品不多,但杨的《韭花帖》成为活学《兰亭序》的经典。李建中同样师法二王,写的同样是传统,我猜想是性格限制了他才情的发挥。杨凝式人称杨疯子,正因思想与常人差异大,《韭花帖》才能如此大胆地利用挪位,字形一看都忘不了。从风格上来说,二帖用笔都极为含蓄凝练。李建中个人风格不是太强,也吃了一亏。

三,形成不了个人体系。这与作品少也有关。如果归类,也只能归二王一路。虽生活在宋代,但书法里还没有尚意的感觉。这点倒和蔡襄挺像!


第一二三四五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土母帖你学两年也不见得能够让你有自己的面貌。写了两年也只是说你写的王义之。其他的帖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个性很足的,苏黄米蔡,当然轮不到他了。


一是我们从小教育中所学的历史和语文中都没有提及李建中极其作品;二是其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其少,且《土母贴》现还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三是李建中一生五代十国和宋朝,属于一个动荡的时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