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2018年4月15日(美国时间),在独立调查未完成之前,美国商务部指称公司在2016年11月30日函件以及2017年7月20日函件中存在虚假陈述,未按协议处罚35名员工,进而做出激活拒绝令的处罚。处罚中规定禁止向中兴提供美国的晶元、软体等一系列产品。

2018年4月20日,中兴董事长在内部邮件中首次公开了整个事件全过程,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细节:美方官员确认「处罚35名员工」明确写在2017年协议里,则与中兴的表述明显相反

需要指出的是中兴与美国政府的所谓协议是在美国依据国内法对中兴因向伊朗出口网路设备进行处罚情况下达成的,而联合国关于伊朗的制裁决议(1737号、1747号、1803号与1929号)只是禁止向伊朗出口与核武相关的材料、技术与设备等(清单可见于INFCIRC/254/Rev.7/Part 2)。

因此中兴事件的起因看来是35笔奖金惹的祸。

题外话

而爆料中兴这笔交易的是一名为Ashley Kyle Yablon的美国犹太裔律师。反对这项交易的人的核心关注点是伊朗将使用获得技术加强对网路的控制能力。

伊朗对此项能力的重视完全可以理解,后续发生的自2017年12月28日起在伊朗发动的一连串示威就是明证。示威本是旨在表达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其后诉求却延展至推翻伊朗政府。有消息披露在事件过程中有人通过网路进行了煽动与组织。

处罚的正当性

美国方面最核心的理由是中兴在2017年与美方达成的协议中规定了必须对35名中兴员工进行处罚,但中兴未履行协议。

然而根据中兴方面的邮件,其中至少存在三个疑点:

1、中兴称2017年的协议中并未涉及这35名员工,而在2016年给美方的信函中称将处罚其他员工,并有相关计划。那么此信函是否可以作为2017年协议的一部分而具有约束力

2、中兴称是主动向美方通报了未处罚的情况,并请求给予外部律师事务所45日(预计2018年4月30日前)以完成相关调查。那么美方是否已经同意此请求?或者有相关法律可以支持此请求?

3、美国是否有法律规定需要在完成独立调查的情况下才能激活拒绝令?

注:经过在美国司法部网站的一番查找终于找到了这份价值连城的Plea Agreement。根据我的查看,并未在其中发现有任何规定必须扣发35人奖金的条文,当然协议很长大家或许有不同的发现。依据个人经验看来事情基本是这样:2016年中兴伊朗门事发后,中兴为了表明态度对美方做了很多承诺,但2017年达成的协议中并未将这些承诺完全包括。中兴后续的整改应是以2017年协议为依据进行的,但在2018年应该得到某种提醒,复查了当初的文件,发现有部分在协议中未包括的承诺没有履行,本著诚信原则主动通报了美方并需求谅解。但在中美经济战即将打响的前夕,这种事情无疑给了美方一个口实,乘机下手施压中国。从技术上说,中兴主要是质量体系中的合规性控制出了问题。同时我也高度钦佩美国商务部的专业精神与对商业道德的一丝不苟,并希望它能够本著同样精神以违反承诺与不诚信处罚Facebook二万亿美元。非死不可在2011年也与美国奥巴马政府签订过协议的,当然奥巴马签的特朗普已经不认好几个了。

处罚的影响

对中兴的处罚主要将影响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上打击中国信息产业,甚至可能因处理不当导致中兴出现倒闭情况。在此不得不说,即便最乐观的估计,中兴也至少需要二年才能获得替代的能力。

2、通过中兴的崩溃在中国金融市场制造恐慌,从而打击中国包括金融、信息产业等在内的主要行业,同时利用目前较高的负债情况,辅之以国际金融手段,甚至可能造成中国经济的下行。结合事件后在知乎等网站上看到的言论,制造这种恐慌氛围的情况大有人在。

3、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中国能够挺住,那么若干年后美国此次的行动将塑造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她将有能力迫使美国遵守诺言、尊重规则、不敢背弃朋友。

美国的目的

由于存在很多争议与疑点,美国在中美发生贸易摩擦之际进行针对以「35人的奖金未扣」为理由,企图使用行政手段毁灭性的打击一家中国企业,其目的不得不令人怀疑。

之前我曾经在知乎说过,早在年初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就发布报告宣称:美国已经就与中国的经济竞争达成共识,将采用一种通过复杂的贸易、金融与安全相互关联的策略迫使中国延缓或偏离既定的路线,并实现美国经济强权的重构。而美国在年初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也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

有学者引述了特朗普的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在日本进行的演讲内容,指出美国认为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新移动通讯标准、金融业与人民币国际化,从经济上打击美国、从技术上超越美国、从资本上替代美国、从地缘政治上孤立美国。

结合美国对中兴事件的处理,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已经决心以各种手段制造摩擦,从经济上打击中国,即经济战

事件的意义

我认为:中兴事件就是九一一、珍珠港,是新时代的卢沟桥事变,美国打响了冷战2.0的第一枪。

后续的发展

美国人说,中国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政策,也受到美国反映的影响。这句话讲的比较辩证,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发家致富是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百多年苦难后的共同愿望,是凝聚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我们为了暂时的利益,无原则的妥协退让,那么秦灭六国的故事就会在现代重演。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迎接新黎明的第一轮朝阳,那么我们将充满希望。

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风险,而且随著时间的变化风险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此次事件的一个主要教训是:不但落后就要挨打,创新不够也要挨打。

而创新除了国家引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打通从需求-科技-资本-市场-需求的知识产业链。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中高端制造业基础设施落后于人?有需求和市场,但谁来提供资本?谁来提供技术?为什么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机会与领域这么狭窄?除了股票就是房产。

曾经听过一个例子,某国一位研究分形理论的数学家在大学课后被他一位学生父亲找到,从而意外的获得一个用分形理论研究啤酒泡沫如何分布才更美的项目。这件事情揭示了一个规律:需求(啤酒泡沫分布要美)、科技(分形理论)、资本(啤酒商)、市场(得到更美的啤酒)四者相互串联,而串联它们的是人的知识。

解决这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机会,知识就是力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