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他避乱南阳隆中,刘备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山。从此以后,他尽心辅佐刘备,为蜀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他再度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一生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曾经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意思就是:“我本是个平民老百姓,在南阳耕田,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要求在诸候中声明显赫。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不惜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因此我非常感动,答应为先帝效力”。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创业时,天下人才何其多,作为一个毫无工作经验身份为农夫的诸葛亮是怎样让刘备迅速找到自己并给自己一份满意的工作的?

  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份为农夫并且没有打战治国的经验,但他做了一系列事情,让他的知名度很高,刘备很迅速的就找到了他。那么,他做了哪些事呢?

  第一步,让自己行出于众,成为人才中的人才。诸葛亮的具体做法是,让一众好友成为自己的铺垫,帮忙宣传彰显自己。《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每次和好友一起看书交流学习。看书时,别人总是一字一句地看,但是诸葛亮却是一目十行,只看大意。但是最终交流时,却总是诸葛亮的观点最能让大家信服。这就让诸葛亮行出于众,别的同学就被他比下去了。

  第二步,找一个导师名人给自己做一个最佳评价。诸葛亮的具体做法是,找到东汉末年大名人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向他请教或者交流时展露自己的才华,看到诸葛亮的才华,水镜先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在去请水镜出山时,水镜先生拒绝了,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虽然书中并没有详细写到诸葛亮去见过水镜先生,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测。为人举荐辅国之材,如果没有见过这个人,不知道他的真才实学,谁敢乱说,否则,肯定砸了自己的招牌。

  司马徽

  第三步,展示自己的超强自信。诸葛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古代名人,用以自比,擡高自己的身价名声,展示自己的超强自信。《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未出山前,好为《梁父吟》,常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什么人?一个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一个是军中名帅,差点攻灭齐国。以这二人作比,是说明这个人自认为能文能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听到诸葛亮的自比,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他狂妄自大,但是有些人也会认为这个人对自己能力极度自信。总而言之,也进一步宣传了诸葛亮。

  第四步,平时和同行搞好关系,关键时这些人会推荐自己。诸葛亮的具体做法是,注重自己的德行修为,和同行搞好关系,赢得好名声。《三国演义》里,徐庶在不能为刘备效力时,推荐了诸葛亮代替自己。

  徐庶

  第五步,运用矜持。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说法,能轻易得到的,很多人都不会去珍惜。诸葛亮的具体做法是,在刘备来找自己时,自己先暂避,让刘备经历一些波折,然后再和刘备相见,刘备会更珍惜见面机会。《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第六步,精心准备,拿下面试。诸葛亮的具体做法是,提前精心准备,当刘备和他一见面提出面试问题时,能从容不迫地回答刘备,让刘备满意。《三国演义》里,刘备第三次去见诸葛亮,见到诸葛亮时,询问诸葛亮怎样恢复汉室时。诸葛亮献上了“夺取西川,联合孙权,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计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隆中对。让刘备十分满意,当即录取了他,给了他一个军师的职位。

  所以说,三国前期刘备在失去徐庶后能迅速找到诸葛亮接替,不仅是刘备努力的结果,也是诸葛亮努力的结果。

  刘备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