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说,「我发现如今有两个教育系统:一个是公办、民办等学校组成的系统;另一个是补习学校,从补习数学、英语等课程到培训书法、钢琴等特长。补习学校如此盛行,我觉得有些不正常。」

一语中的。

当下的教育就是这样:

一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出台中小学生减负的文件和规定,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和执行,不准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每天上学时间不能太早,呆在学校的时间不能太长,放学时间提到3点半,不准太多的考试,不能考试排名。

另一方面,社会培训机构风起云涌,学生放学后直接进了培训班,周六周日全面泡在培训班中,家长加压加码,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习题,上不完的培训班。有的学生,家长为他报了十个培训班,只为小升初能考上一个好的民办初中。

一边在大喊学生减负!

一边在疯狂报班补课!

减负,就像一个飘在空中的神灵,一直漫无目标的游荡,想落地实施,好难。

补课,就如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的压在孩子的肩上。

中小学生的负担由来已久,和家长重视学习与分数的观念盘根错节。这就是教育现实问题:想入好学校,就要考试,就要比分数。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名小学,名中学,名大学的巨大现实差别和人们认识的心理落差,分数的作用巨大。即使减负喊的山响,家长心里明白,没有高分,一切都是白说。想考高分,补课是王道。

谁家孩子不补课,包括那些制定减负规定的官员和专家。

减负是别人的事,孩子是自家的亲。

公立学校减负,家长就让孩子去读民办学校,学校老师减负,家长就让孩子去培训班补课。

补课,一次次打著「减负」耳光,一次次无情的嘲笑著「减负」!

「学生减负」:表面是教育问题,实则是社会问题。我们每一个人 都知道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不正常,这种局面一定改变,一定会改变。教育之病一定会好,但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不是今年,也不是明年,而是十年八年后,或者要经过一代人,乐观也要三十年以上。社会发展了,经济进步了,三十年后,人们学习方式,成功的定义,人生的价值一定有所改变,教育也一定不再重视分数。那时,人们不再看重分数,中小学生不再补课,就无负可减了。

家祭无忘告乃翁!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