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梵文:gaja;藏文:gLang-chen)

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被尊为皇室或寺庙的坐骑。寓言中的白象享有盛名,但难以驾驭、需要精心饲养,且花费极高。据说,白象的前额可以生成「象宝」,象宝可以用来制作被称为「黄丹」的珍贵药丸。作为古印度战争的工具,大象一直都是好勇斗狠的代表。佛陀把无拘无束的心境比喻为野象。通过寂静的禅定来训练和静修来降服这一心态,在西藏这一过程也被称之为「九次第定」。同时在一些怒相神的悲伤尝尝披有新近剥下的鲜血淋淋的象皮,与欧时候这张象皮被看作是「因陀罗皮」。代表著该神「把大象的愚昧撕成碎片」。这个图形的目的是把大比作为驯服的心境。大象、人和怒相神身上的装饰物虎皮分别代表著断灭贪、嗔、痴「三毒」。

鹿(梵文:mriga ; 藏文:Sha-ba)

在有善相神的风景画中常常画有鹿。此时,它们代表著自然的和谐和神之净土的无畏,还代表著佛陀在斯里纳塔鹿野苑的初转法轮。与孤寂的犀牛一样,鹿象征著断灭。同时鹿皮或羚羊皮可以用来制作瑜伽师或者大成就者的禅修坐垫,这类苦修者们能吸收鹿的精力从而在修行的过程中增加它的定力和意识。与此同时鹿皮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用途就是在观音菩萨的左肩和胸前会有披戴,这时候的的皮叫做「黑羚羊皮」,象征著神的挚爱、慈悲和温柔。

狮(梵文:singha ; 藏文:seng-ge)和雪狮(藏文:Seng-ge-dkar-mo)

万兽之王狮子是古印度君权和护佑的象征。早期佛教选用狮子作为佛陀释迦摩尼的象征,佛陀也被称之为释迦僧格。同时狮子还是众多金刚乘神灵的坐骑,其中多闻天王、文殊菩萨、象头神和吉祥长寿女神。在藏族的艺术文化表现中狮子可以被视作一头长著绿松石色鬃毛的白色雪狮,它掌管著西藏雪山山脉的厉妖。狮子它那奢华的鬃毛说明它是如何身驼密宗教义。狮子的四爪 代表著「四无量」。它那仰望天际的双目表明瑜伽师的断绝尘缘。狮子在山峦间自由翱翔表明瑜伽师已经达到了绝对自由的境地。

马(梵文:ashva ; 藏文:rTa)与风马(梵文:ashvavayu ; 藏文:rLung-rta)

马氏古代社会主要的远载工具。在古代遥远的距离和难以跨越的地形条件的阻隔,人们只得依靠有耐力、有力量、有速度和顺从的马匹。在佛教中马和狮子都是宝生部南方宝生佛的坐骑。珠宝是宝生佛的徽相,一般被画在风马的马鞍上或转轮王的绀马上。在唐卡中马身上画有金色饰物、铃铛、丝制围帐和牦牛尾饰品。这些披饰是佛陀忠心耿耿的马匹犍陟的「脖饰」(该马仔其主逝去后心碎而死)。正在嘶鸣的马是怒相神马头明王的象征,其头上装饰著一个或三个正在嘶鸣的绿色马头。据说,马发出的巨大嘶鸣声音可以威慑一切恶魔,使人们更加笃信佛法。马鸣是公元一世纪一位著名的印度佛教学者,他曾撰写过令人备受鼓舞的有关佛陀生平的故事。 风是马天然的要素,当它疾驰时,风起迎之。当马仔寂静的空中快速疾驰时,马尾及马鬃飘掠过。游牧的藏人和蒙古人是马术高手。甚至有人认为,满人的发辫也源自他们对为之服役的马屁飘垂马尾的尊崇。风和马都是运行的自然载体,马驮的是实物,而风载的是虚无缥缈之物,经幡常被风吹起。在西藏,经幡也叫做「风马旗」。经幡为五佛的五种颜色,上有符咒、祈祷文和吉祥符号,是用木制雕版印刷方法印在方形布上。一般风马居于中央,四角有「四个超自然动物」。风马的马鞍上通常都驮著转轮王的如意宝,象征著无论它走到何方都会带去和平、繁荣和和谐。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也被画在风马旗的中央,他身骑白色神马穿过翻涌的积云。

藏医和星相学体系都认为保持人的精力或协调需要四大要素:命、身体、自在、运气。风马本身象征著四大要素的统一,精进可以消除疾病、灾祸、邪恶和星际影响引发的一切「障」。风相当于重要气息,在通过体内脉道时可以毫无障碍地运动,由此引发如风马一样可以驾驭的潜意识流。

要在满月的清晨与煨桑仪式同时举行风马祈祷仪式。在这个仪式中,要焚烧松柏枝以净化体内脉道,安抚居住在脉道的各路神灵。

老虎(梵文:vyahra;藏文:sTag)

老虎并非西藏本土动物,但在藏族艺术中经常画有印度的孟加拉虎和中国周边地区的长毛老虎。在不产狮子的中国,老虎具有印度狮子的一切威武特征。在中国,老虎是力量、无畏和军事实力的象征。据说,老虎额头上有汉字「王」的天然标记。中医和藏医体系都认为老虎浑身都具有潜在的药用特性。虎骨用来治疗骨病,虎牙可以减轻牙患的疼痛,虎皮、虎骨、虎爪烧后的灰和虎鞭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在印度,虎皮最初时湿婆的象征。他杀了「欲虎」,用其皮制作了他的禅修坐垫。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常用整张虎皮为众多瑜伽师、大成就者和神灵制作床垫或禅修坐垫。在传统上,鹿皮坐垫代表著平和或慈悲,而虎皮则代表恐怖或暴虐。十九世纪,英国佬爷们用步枪射杀看印度的孟加拉虎,这导致了西藏和不丹身披虎皮背毯的传统习俗。战斗中要身披虎皮。佛教的胜利幢上也经常装饰虎皮围帐。

在金刚乘佛教中,老虎时众多神灵,尤其是怒相神或好战神灵的坐骑。骑在暴怒的老虎身上象征著大成就者或神灵的无畏及凌驾他人之上的意志。有时,老虎画得十分具体,如:长有多色斑的白色或者黄色老虎或身怀仔或者哺乳的母老虎。许多怒相的饮血金刚护法神都身围虎皮围裙,其女性伴侣则身著豹皮裙。老虎身上性器官形状的条纹代表阳性的方便,二子宫状的豹子斑点代表阴性的智慧。当神灵身穿虎皮时,这象征著它控制了嗔忿。剥下来的人皮和象皮是神灵另外两件服饰,象征著他征服了贪痴。

四方超自然生灵

龙、金翅鸟、老师和狮子是四种「超自然动物」,分别华仔藏族经幡中央风马的四角。它们源自于古代中国星象和泥土占卜传统。在古代中国,四方被比作四季,而每一方都安排了一位「超自然的」或「赋有神力」的生灵。但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四象生灵的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但在西藏的占卜中,这四只神兽却代表著西藏当地的土地神。红鸟或金翅鸟表明在西方有一篇红色岩石区域。天蓝色或者绿松石色的龙代表绿草茵茵的地方、草场和溪流,其中一条河蜿蜒流向南方。黄色老虎表示光明之地的一块坡地或岩体向东方攀升。但西藏把玄武换做了白色的雪狮用来代表位于北方的一块黑色岩体或雪山。在西藏占卜中认为如果四方土地神所处方向正确、位置适宜的话,那么,这表明四方土地所示的完美自然环境适于修建寺院、庙宇和佛塔。

龙神(梵文:vritra ; 藏文:vBrug)

与欧洲恶龙不同,东方龙是具有创造力的吉祥物。而在佛教中,龙则成为了东方和中央白色神大日如来的坐骑。大日如来的龙座可能就源自于中国皇帝龙座。天蓝色或者绿松石色的龙是众多佛教护法神、水神或风暴神及护宝神的坐骑。作为护宝神,汉藏的龙可能与印度的龙众关系密切。藏文中表示「龙」的辞汇「主「(vBrug)指的是雷鸣的声音。不丹这个佛教王国被称作为「主域」,意为「雷龙之地」。不丹居民通常被称之为「主巴」。

龙众(梵文:Naga ; 藏文:kLu)

龙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精,它们源于印度的古蛇崇拜,可能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初期。在印度的《往事书》时期的传说中,龙众是毗那达姐姐卡德鲁的后代。到了佛教文明时期这种龙的崇拜同样被很好地继承下来,转换到佛教的宇宙学中,它们被派到须弥山的最底层,而夙敌金翅鸟则被安排在上面一层。龙众是地下宝贝和伏藏的守护者。

金翅鸟(梵文:Garuda ; 藏文:Khyung)

金翅鸟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禽鸟之中的神鸟之王。根据印度《往事书》时期之传说的说法,金翅鸟是迦叶佛和毗那达的儿子。毗那达用了五百年的时间孵化她出生。一破壳而出,金翅鸟那令人生畏的形象就遮蔽了天日。它拍打双翅震撼了大地,甚至终神也错把其金身发出 的让人难以忍受的光芒当作了火神阿耆尼发出的光芒。而在西藏,印度金翅鸟被同化为苯教的「妙翅鸟」,即:「万鸟之王」,在苯教和宁玛派大圆满法中,金翅鸟意义重大。伏藏师认为他是护宝神。作为神灵,金翅鸟与金刚手和马头明王联系密切。修这三位神对除障、消病极为有效。同时金翅鸟的双翼还代表著方便和智慧的结合。长满羽毛的它自卵中「再生」之时候便象征著觉识的萌生。

摩羯(梵文:Makara ; 藏文:Chu-srin)

梵文辞汇「makara」指的是海龙或水怪,通常被看作是鳄鱼。摩羯是吠陀神话中水神和恒河女河神的坐骑。神话中的摩羯具有著天然的力量和韧性,所以金刚乘佛教中也常常会把摩羯放在金刚杵之中用作表示它的不可撼动的稳定性。

饕餮

「Kirtimukha」一词的意思是「帝威之脸」、「名望之脸」等等。在中国,它被视作一种令人生畏的动物,用以表示贪婪的存在以此告诫人们不要贪婪和放纵。而在藏族艺术中,饕餮作为一种纹饰出现在铠甲、头盔、盾牌和武器之上。它经常被画成常有一张无下颚的凶恶的脸,头上长角。它的一双手紧握插在口中的金色饰杖。通常其上鄂挂有一颗珠宝、一组珠宝或珠宝连涨。整体饕餮的帘帐构成了一张珠宝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