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金券,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本是民国政府专供进口关税所使用的一种货币,以中央银行名义发行,是当时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民国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元。1931年5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兑换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

  其实,关金券相对历史时间较短,但存世量很大,所以在收藏市场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藏友预期的价值。在众多收藏门类中,钱币无疑是最可靠的保值品。因为与其他收藏品不同,钱币首先是硬通货,有基本的价值和面值存在,再加上它还具有一定的文物、历史价值,因而成为投资者认购的首选。在现今的收藏市场,几年前一张民国十九年的「壹佰元」关金券纸币大约值数千元,但如今受经济形势影响也不过刚过千元。而且越到民国后期,面额越大,反而越不值钱,比如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纸币如今不过几十元一枚,差别很大。可见,收藏关金券跟其本身的面额没有多大关系。

通过观察形形色色的关金券,笔者发现,关金券的尺寸大小反映了民国政府的兴衰。简而言之,发行之初,关金券面额较小,但尺幅较大;发行后期,关金券面额变大,但尺幅较小。比如民国十九年的「壹佰元」关金券,长约26厘米;而民国三十六年的「两千元」关金券,长约20厘米。这不光体现在纸币的尺幅上,其印刷水平和纸张材质也有很大差别,这也就是其收藏价值天壤之别的原因。

  当时发行了47种关金券,其图案比较统一: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为银行大厦,印有上海地名,并且均为正背双面印刷号码。除有一种为横式外,其余全部采用直型。由于印制规格统一,币面上均标有「关金」二字易于识别,独立成体系,除了少数几种以外,很易于收集。单张的关金券并不值多少钱,但收集全套在一起其价值依然不菲。将这些关金券摆放在一起,能够深刻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情况,从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三十六年,从最初的「壹佰元」到后期的「五十万元」,尺寸也由「26厘米」缩水为「15厘米」,从尺寸上确实可以看出关金券的通货膨胀,也能看出历史上的一段衰亡之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