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上周的家长V课堂中,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舒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如何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教你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变身社交小达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上周的精彩内容吧。

  社交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7岁是孩子的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认为自己和别人思考的内容是一样的。7-12岁是孩子的具体运算阶段,简单来说就是2-7岁是儿童的早期阶段,7-12岁是儿童的中期阶段。

  丨4-6岁(儿童早期)

  首先,4-6岁的孩子可以做到分享或者轮流玩耍,但是从不懂分享到乐于分享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因为他的自我意识还在发展过程中。他先要有“这件物品是自己的”的概念,才会有安全感,从而慢慢地发展到真正的乐于分享。由此看来在4-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所有权意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发展孩子的所有权意识呢?第一,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第二,让孩子决定怎么使用自己的东西。第三,告诉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别人的同意,别人同意了才可以拿。

  其次,4-6岁的孩子开始拥有了“最好”的朋友。此时的孩子虽然有了最好的朋友这个概念,但并不理解其实际意义,更没有亲疏远近的关系的感受。

  再次,4-6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而且富有想象力,会制定规则,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一定发展。

  最后,4-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办法接受别人与自己不一样。而且并非在集体环境中孩子就能自然地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是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的,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沟通,什么是无效的沟通。

  丨6-7岁(儿童早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会真正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好朋友”的标签也有所改变,不再是谁都是我的好朋友的概念,而是和自身更聊得来,兴趣更相投的小朋友是我更好的朋友。那么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会先选择和熟悉的人交往。但如果没有熟悉的人,他们会先观察,然后进行短期交往,逐渐在寻找观察过程中稳定他们的友谊。

  这一阶段男孩和女孩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性别的界限越来越明显。很多男孩都喜欢打斗游戏,这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他已经超越了打斗游戏的界限,比如伤害了其他的小朋友,这时家长就要和孩子讲好规则,给孩子一个规则意识。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运动空间,让他去释放精力。这个阶段男孩的大脑发育、自身的专注力、身体的健康以及思维的敏捷度都和运动有直接的关系,运动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女孩在这一阶段很容易在心理上控制他人,如果两个女孩一个强势,一个弱势。强势的女孩总是找弱势的女孩帮忙,但是弱势的女孩或者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或者比较弱势的家长,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给孩子力量,让孩子认识到别人在控制自己,慢慢给孩子一些引导。这个问题一旦被解决,对于弱势孩子来说是一种提升。对于强势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长,这对她以后的社交是很有帮助的。

  丨7-12岁(儿童中期)

  这一阶段的孩子越来越注重朋友的品质,而且已经开始分善恶了。更愿意跟好人去做朋友。这时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典型,这样孩子才更愿意趋向于善的环境。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追随有影响力的人。比如喜欢明星,他会喜欢这个人物,一定是这个人身上的某些品质吸引了孩子。而这些品质也可以融入到孩子的内在,变成孩子的一个性格特点。

  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克服片面性,慢慢学会全面思考了,知道人是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思维的。他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心理层面的转化也会越来越多,开始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融入到自己心里,最终得到一个评判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他的人格开始在这个阶段树立了。

  内向VS外向

  内向和外向只是一个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内向的孩子的特点就是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和外向的孩子相比更加沉稳、谨慎。没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性,和他人的关系更融洽,友谊更长久,注意力集中,更有责任感更具创造力。外向的孩子可能在生活中稍微以自我为中心一点,不太顾及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如何让内向的孩子主动进行社交呢?

  首先让孩子先观察并熟悉环境,家长不要催促。父母也可以言传身教把你的社交方式展示给孩子。然后就是把社交活动变成家庭非常重要的事项安排。给孩子创造更多可以进行社交的环境。

  社交方法&技巧

  1.传球游戏

  在孩子4-6岁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传球游戏,一边传球一边问问题。要尽量让孩子延伸话题,不能只简单的回答,这样在和孩子去反复玩传球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孩子把话题继续下去。

  2.自我展示

  孩子自卑不自信,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优势是什么。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很容易从挫败感慢慢变成自卑。家长要给孩子鼓励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一个正面认知,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优秀、很自信、很棒的人。这样他自然有信心面对更多的人,即使在公众场合也不会特别害怕,因为他觉得自己足够优秀。

  3.学会倾听

  教孩子学会倾听的前提是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把烦恼困惑讲出来。如果需要解决,就一起想办法解决,如果不需要解决,这也是孩子自我疏导的一个方式。慢慢的孩子就会在家长身上学习到这个方法,去认真倾听别人的困惑和问题,这样能够收获别人的信任,促进友谊。

  总结

  第一,孩子年龄段不同,社交特征不同,家长要了解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这样就会放下很多焦虑。

  第二,社交是有一定共性的,比如良好的沟通,善于倾听表达,让自己变得更自信等等,这样能够帮助孩子获取更优质的友谊。

  第三,不要以孩子的社交能力或者孩子的其他能力来否认孩子本身,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你会发现孩子80%甚至95%以上都是优点,缺点是很少的。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