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 马超

  近日,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接诊一位患儿小嘉(化名),他一天血便6次,腹痛难忍,脸色苍白,家长将他紧急送入医院检查治疗。医生结合SPECT异位胃黏膜显像和CT定位,确诊为胃黏膜异位,并找到肠道的出血点。接着,小嘉被转入小儿外科手术,精准切除病灶后,一周后顺利出院。

  小嘉今年6岁,两周前出现腹痛,家人以为小朋友吃东西吃坏了肚子,没有在意。可是3月29日那天,小嘉排便竟然出现鲜血,一天血便达6次,精神状态也迅速恶化。当天家长开车1个多小时将小嘉送入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救治,下午4:10左右到达医院。接诊的儿科医生怀疑是消化道出血,需立即找到出血点。时间紧迫,患儿危在旦夕,医生随即为孩子行异位胃黏膜显像,打针、注药、上机显像,一分钟之后,显示屏上出现了核医学显像剂的异常浓聚,结合定位CT,找到肠道的出血点,医生诊断为梅克尔憩室。明确诊断后,当天下午5:40,小嘉被推进了小儿外科病房,进行术前准备。

  为小嘉实施精准诊断和出血点定位的核医学科副主任王卫星介绍,梅克尔憩室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在有症状的患者中,约60%是异位胃黏膜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此病好发于男性患儿。在正常情况下,梅克尔憩室无任何症状,患儿往往因并发症的发生而就诊,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解暗红或鲜红色血便等。有并发症患者病情急、进展快,严重者危及生命。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才能根治。

  王卫星医生介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规内镜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梅克尔憩室病变存在困难,而核医学—异位胃黏膜核素显像是诊断梅克尔憩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辐射较小,相当于拍一次CT。因此,在患儿不明原因地解暗红或鲜红色血便时,临床医生一般怀疑是患上梅克尔憩室,并安排核医学显像,确诊后进行精准手术切除。

  找到了出血点,小儿外科的医生借助腹腔镜,在小嘉的肚皮上打个硬币大小的孔,在肠道里面找到了迷走的胃黏膜,并将病灶切除再吻合肠道。手术进行了近一个小时,进展很顺利。术后小嘉禁食了3天,通气后,就恢复了正常饮食。术后一周,小嘉康复出院。一场危机至此缓解,小嘉的家人喜上眉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