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蘅芷清芬》云:「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蘅芜是香草,里面也是有很多奇异的藤蔓,有各种异香。我们回看贾宝玉第一次游大观园的时候,初见此院,贾政说「无味的很。」及至转过来,发现处处藤萝,异香缭绕,又说有趣。

我也非常不喜欢宝钗的老成稳重,她很会逢迎讨好,金钏事件,她赶著去安慰。贾母给她做生日,她专点些贾母喜欢的戏,喜欢的菜,这是不是非常的假啊。

而且凤姐也是说,宝钗这个人,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绝不开口。

我喜欢黛玉,她看到周瑞家的捧高踩低,她马上就指出来了,她看到宝玉和湘云,宝钗有说有笑,马上就生气翻脸。而且她和姐妹们斗嘴玩,特别的机灵有趣。

但是当我磕碰的多了的时候,渐渐的就也学的像宝钗这么圆滑,所谓「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林妹妹,可是最后活成了宝钗的样子。」

这部书是曹雪芹家败之后写的,所以,他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不懂事,也有个像宝钗一样外冷内热的女孩子好好的劝他读书,用心功名。

不错,我们的心里是要有一位林妹妹,可是我们如果像林妹妹做事,肯定也是碰的头破血流。可是我们如果像宝钗,温柔,有心计,是不是活的非常好。而且这样的人,相处久了,也不会有伤害。只有你贴进,走进她的内心,才会了解她的好。

所以转入院子里了,就有异香扑鼻,同样,要接近宝钗,才能体会她的好,也就是「无情也动人」我们也记得她有扑蝶的娇憨之态啊!她也只是一个女孩子啊。

为此,这部书里,也是对宝钗品格的赞美,她不求外表的华丽,只管内心的芬芳,是个非常好的女孩子。

如果我们抛开书里的宝钗不谈,因为大观园是为玩赏的,所以一处种竹子,一处种花,一处种香草,这是为了院子的美观来的。而把宝钗分到这个院子里的原因就是,她外表不怎么有趣,但是她内心丰富而且「满腹诗书气自华」。我是这样解释的,而不是像其他的朋友,认为她是鬼,或者是说隐喻她日后守寡的。当然了,也欢迎大家交流。


大观园是元春省亲贾府寻工问匠建造而成,处处体现不一样的风景。黛玉门前种竹,探春檐下有梧桐芭蕉,宝玉院里有海棠,李纨院子有稻畦,一处处各按审美艺术匠心而布置。宝钗院前临河,院子种草,栽藤萝,各有风光。

黛玉前身为绛珠草,宝钗前世为什么?蘅芜,为一种草的意思,菊科。沪江词典记载为香名,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帝息于延凉室,卧梦 李夫人 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 闽 徐夤 《梦》诗:「 文通 毫管醒来异, 武帝 蘅芜觉后香。」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代悼亡》词:「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

从此观,宝钗前身为香,是由蘅芜,香草等制成的香。从正月十五大家做制灯谜,宝钗做的是: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因为探春姐妹做的灯谜贾政认为不详不喜,及至看了宝钗觉有限,但小小年龄做此诗以为不祥,皆非福寿之辈。从此句看当初贾政相中两个女孩,一个是宝钗,认为体貌都符合标准,有福相。从做诗上看认为宝钗也无福寿之人。灰心觉无心看下去,心境不佳回去不成眠。宝玉的婚事令贾政也头疼,没有适合人选,从看宝钗黛玉不过关,无福寿之相。

通过宝钗素白屋子只有一个土定瓶插菊及满院香草,做灯谜为香。宝钗前世为香。香为牺牲自己放香的飘渺之物,是寺佛或家庭祭拜,朝庭祭拜之香。虽神圣圣祭祀死去之物。活人祭拜死人。阴阳两隔。贾政看了苦恼。朝罢谁携两袖烟,被插在香炉就忘了。为人成香为人忘。意即虽被宝玉娶只为娶祖宗家世延续香火。被宝玉不爱。

而从沪江词典之意,蘅芜香为李夫人给武帝卧室之香,沾帝之衣香味不散。贾府败落,宝钗也被当成了祭献之物被上了贡,入了朝。当初未选上,后来倒进入宫中。别人只能闻。

宝钗的生命是一种为别人施香,燃烧自己。而她精神上早已出尘,看破红尘,为宝玉讲解寄生草。一身素白,早已悟透人生,用白祭祀生命的空无。虽未出家精神上比宝玉更早出世俗。二人的婚姻因她的性情之淡使本无情感的婚姻不睦,不和谐。奉献连自己也无,最后成为干草,香渍全无。


因为蘅芜苑本来就是仙家洞府,怎会出现俗世花草?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问宝钗到底是谁?如果只是一个凡人,怎么会跟绛珠仙子并列为金钗之首?而且严格来说,还排在绛珠之前,为第一。

不知各位红楼迷朋友是否注意到,大观园里为何只有宝钗住的地方称「苑」。过去对帝王皇室所居园囿才有这种法。宝钗又被李纨封为「蘅芜君」似有管理所有奇香异草的君主之意。而宝钗吃的冷香丸又是春夏秋冬的花蕊还有特定节气的雨雪制成。这个药引一看就不是一般凡人能消受的。更像是传说中仙人炼制的丹药。脂批说宝钗的所谓热毒是「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就是说仙人思凡,动了对人间苦难的恻隐之心。

那么到此可以说,宝钗前世也是仙界中掌管花草的仙子。地位尊贵如人间王室皇族。所以才住进大观园里唯一的「苑」

事实上,才华美貌都比绛珠还略胜一筹,岂能是凡人?

如果说绛珠跟神瑛是来了断木石前盟,宝钗这个花神青帝也是来了断她的金玉良缘。而且两者不分主次,故意交叠一起写的。互为背景和故事发展的辅助线。

如果还有怀疑,那么再看蘅芜苑的描述「步入门中,忽然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这石头是否有些面熟?像不像青梗峰下的遗石?这可不是作者随便放在那里的。看到这里还敢说世上孽缘只有木石前盟吗?

有人会问,如果宝钗也是神仙转世,为何作者不明说?作者如果把每人的前世今生都作了交代,那就要改名「众仙录」了。不过作者在捻花名这个情节有提示,又口口声声说晴雯是芙蓉花神。这些看似疯癫的胡话,没有其深意吗?

最后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不是一直在说:那些胡话才是真话吗?

那么宝钗这么个仙子所居之处自然是「不植一株花木,只种植异草仙藤」。与其说是人间别苑,更像是仙家清修之处的天外洞府。

闲暇之余,一管之浅见。望各位迷友指正。敬谢头条相邀。


谢邀。

蘅芜苑种满香草,于宝钗极具意象。

香草在古典文学中极具象征意义,喻品格之忠贞高洁。此院内植满香草,宝钗又住其间,这正是非常典型的香草美人意象。

宝玉介绍这些香草时,也提到过离骚。大家若熟悉一点楚辞离骚,应知香草美人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意涵所在。曹雪芹如此明显的安排,其用意已不言自明。

香草美人寓意著忠贞贤良之士,比喻品格高洁、德行芬芳的君子。宝钗在判词中是「山中高士」,后又被冠以「蘅芜君」称号,香草美人之意向正好与这两处称号相对应。

这些香草由根到茎到枝叶,都会散发著似有若无的香气。且于深秋百草衰残之际,这些奇草仙藤却更能异香扑鼻,愈冷愈苍翠,又与宝钗的冷香丸遥遥呼应。所以,宝钗在曹雪芹笔下,应是作者极为敬爱推崇,绝不可能是反面人物。

大观园初成,贾政领众人于园内题对额之时,初见蘅芜苑,贾政即有云:「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然进门之后,贾政不禁说:「有趣!只是不大认识。」等看完此处全部,贾政又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贾政的这三种态度,正是识得宝钗之三步:无味,有趣,感慨万千。

初识宝钗时,给人感觉就是拘拘然女夫子一般,总爱讲大道理,教人学好走正途,实在是无味的很。等与她熟识了,原来她的内心也丰富多姿,绝不是迂腐刻板,她也会扑蝶,也会脸红,也会帮颦儿分析笑话,也会帮宝玉补作业等等。

及至有人或有需求之时,她又会不露声色的在旁,默默地给予支持与关怀。这正是愈冷愈香的奥妙所在,处于困顿之时,才能更加识得她的好处;愈在艰难之际,愈能显出她的高尚。

正可谓:蘅芜满净院,薜萝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