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孙过庭的。

书法日益衰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追求「金石味」。碑帖中的字,是自然的剥损。它是风霜岁月的见证。人为的去模仿,只会如东施效颦一样,只会更丑。

孙过庭代表的是主流。吴昌硕,郑板桥,他们在书法上只能够算非主流。

孙过庭以著有《书谱》而留名青史。他以具有战略指导性的眼界,对书法的沿革,文与质的变迁,学习的态度,世态重名而轻艺的现实,书法形态的形象比喻及其学书的方法,作了详尽的论述。为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文三千余字,言简意赅,文彩神飞,让人读来趣味盎然,意犹未尽。与现今枯燥乏味的书法理论,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的书法理论,没有任何人写的理论有实际作支撑。夸夸其谈,空洞乏味。越看越让人糊涂。

至于吴昌硕,郑板桥,他们在书法的书写功底上,与孙过庭相去甚远。孙过庭所处的时代,正是书法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对书法的理解,非郑板桥等人可以相比。

其实此问纯属无稽之谈。哪能有郑板桥吴昌硕与孙过庭相提并论之问!借孙过庭之言:「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作结束。非主流与主流,谁走的远,无需多说。


孙过庭有《书谱》传世,吴昌硕以石鼓扬名,郑板桥别出机杼,杂楷,行,草,隶,篆以一炉,号八分书,俱闻于后世。技术者,技能,道也。技在先,学书之人,先从部首,间架,章法入手,烂熟于胸,此为技。遍观古今,于生活,文学,哲学,宗教?各处滋养,格局,气度自有认识,遂发于心,现于笔端,高者可成书家。故功夫在诗外,在创新,不可锐意,全在人格俱高的自然流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