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类的食品近两年非常风靡,价格也一路看涨。它们颜色诱人,无法抵挡。其实你是否知道,这些抹茶食品大多和抹茶没什么关系,而都是用绿茶做的呢?

抹茶的发源地其实是我国,但真正让它发扬光大的是在日本。目前,我国乃至日本会制作抹茶的天然磨盘的人都几乎绝迹了,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抹茶接近于消失。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抹茶类食品都是用绿茶粉制作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一目了然,基本所有的抹茶食品的标签上都很少有抹茶两字,基本都为绿茶粉。

抹茶的制作极其严格。主要为覆下、蒸青和手工石磨三个程序,与之不同的是,绿茶直接粉碎就可以了。两者的价位高下立判,绿茶粉可以论斤称,但抹茶却是按克卖。抹茶粉可直接喝,但绿茶粉的质感却是优劣不齐

下面知力君给大家分享几则识别抹茶的方法。首先要观察产品的颜色,因为制作抹茶的过程中有一道极其严格的工艺—蒸青。所以真正的抹茶应该是深绿或墨绿色,而我们通常看到的绿茶粉却是草绿色的。另外抹茶的气味多为粽叶香气或是海苔味道,但绿茶粉却是青草香气。抹茶的制作工艺中的最后一步为超微粉碎,所以抹茶粉的细度是很高的。如果将其均匀的涂抹在我们的手背上可能会进入我们的毛孔中。而直接粉碎的绿茶粉却较之粗糙的多了。


抹茶在中国古代又称为末茶。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

绿茶

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

绿茶粉

是一种超微粉状的绿茶,颜色翠绿,细腻,营养、健康、天然的绿茶。采用超微粉研磨设备,瞬间恒定低温加工的绿茶粉,最大限度地保持绿茶原有的天然绿色以及营养、药理成分,除供直接饮用外,可广泛应用于绿茶蛋糕、绿茶面包、绿茶挂面。当然还可用来制作化妆品,日用化工品等。


抹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和茶叶口感相差这么大?

  抹茶 (中国古时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

  饮用抹茶通常按照茶道的方式饮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复杂的规则。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温(不是沸腾)水,然后搅拌均匀(传统上使用茶筅)。

  在茶道中,"浓茶"用4克抹茶,加60CC开水,有点像浆糊状。"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开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浓厚的泡沫,非常美丽,爽口。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抹茶与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2.工艺要求:抹茶并不是磨碎的绿茶粉末,只有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粉末,才能配得上「抹茶」这个名字,复杂的生产工艺也让那一抹绿带来的唇齿间的清香格外珍贵。

  茶磨是一个极其奇特的设备,它能将茶叶磨得非常细,石磨奇特的温度还是抹茶的最后一道提香工序,经过石磨碾磨的抹茶,带有海苔和粽叶的香味。用石磨碾磨的抹茶在显微镜下显示被撕裂状薄片,只有 2~20 微米。现在也有用气流粉碎机或球磨机粉碎的,细度均达不到石磨的细度。

  

  不过,即使是在日本买的也不一定是真抹茶,相比吃货的需求,抹茶的年产量简直少之又少,就更别提国内了。因为按照「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粉末」的标准,那么每小时人手磨出来的 40G 左右抹茶粉还不够你一个冰淇淋啊。所以,即便是标明了「抹茶」的产品,旁边也会注明是它其实是绿茶粉的。

  抹茶为什么丝毫感觉不到绿茶那种苦涩的味道?

  先要弄清楚茶中的苦味从何而来?主要是咖啡碱。

  咖啡碱在一株茶中的含量是不同的,大体来讲是嫩叶>老叶>梗,这也就是为什么单芽头制作的茶往往滋味偏苦涩(比如竹叶青),中国绿茶讲究外形,采摘多用人工,标准统一且整体偏嫩;而生产抹茶的日本采摘标准也很高,叶子等级比日本高档绿茶——玉露还高,就这一点来讲,二者无法比较。

  其次,不同茶树品种所含咖啡碱含量也不同。长期以来日本无性选育的茶树品种:菽北、朝日、朝露等。这些茶树品种叶子鲜嫩,叶绿素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苦味不明显,做出的抹茶品种更好,所以相比于其他茶树品种(平均水平)而言,苦味少。

  再次,日本茶树采摘前会遮阴覆盖,覆下法培育的茶树保留了更多的叶绿素及氨基酸,而偏向苦味的茶多酚含量会减少,日本茶树的采摘时间也偏晚,大概在5月份左右,而尚早尚鲜的中国绿茶早已面世,越早采摘的茶叶咖啡碱含量越高,所以这一点上来讲抹茶又胜出了。至于加工过程,炒青烘青的温度大概在200度左右,而咖啡碱在超过200度时会有升华现象,所以采用这种工艺加工的绿茶会减少咖啡碱含量。蒸青温度在100度以内,几乎对咖啡碱没有影响。之后抹茶会进行粉碎,达到200目以上的抹茶在冲泡时会迅速溶解,如果是相同咖啡碱含量的抹茶和其他绿茶,相对于绿茶的缓慢多次浸泡,无疑一碗抹茶所含咖啡碱含量更多,滋味更苦。

  

  水温对咖啡碱的浸出也有很大影响,高温会令咖啡碱迅速浸出,而80度以内,甚至60度会大大延缓其溶解速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冷泡茶滋味不苦涩的缘由了。日本茶道在冲泡抹茶时的水温普遍偏高,中国绿茶冲泡水温有些时候是沸水,有些时候讲究的注意用80度左右水冲泡,没法一概而论了。

  

  综上,日本抹茶就加工冲泡过程来说,咖啡碱保留完整,浸出充分,苦味明显。所以为了减少苦味,选育含咖啡碱含量少的茶树品种,并在种植培育上做文章,饮用日本抹茶时还会搭配用糯米砂糖为主料制作的和果子,以减低品饮时带来的苦味。


额....其实抹茶就是用石磨磨成齑粉的绿茶没错....之所以口感差异大除了很多人会跟你玄之又玄的说一堆差别之外,本质上其实是你单位时间里入口的茶量的差别而已。如同鸡汤煮不出一只鸡的全部成分一样,冲泡散茶同样不可能一次性的将茶叶的滋味穷尽,大部分物质仍然是留在茶叶里被后续冲泡或者倒掉的。你可以试试看用一个杯子放上大半杯的绿茶或者生普用滚水冲开,然后喝一口....试试看是不是就是抹茶般的甘苦口感.....

其实真的就是单位水量条件下实际入口的茶叶含量不同的结果而已,外带一些你冲泡不能析出的部分茶叶成分造成的口感差异。


抹茶即末茶,意思就是茶叶成小的颗粒或细末。在我们这里就没人购买,认为它是次茶。主要是开水泡茶后,茶水混沌不清,口感外观都没有绿茶好,茶叶易沉淀。20%的茶叶不会被水吸收而沉淀壶底被浪费掉。因此就成为人们不喜欢末茶的原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