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 場 關 注 】

近日,國家發改委在《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據媒體報道,2019年以來,已有海口、廣州、大連、常州、西安、南京等6城市發佈新政,放寬落戶限制。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1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數據顯示,1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總體平穩。值得注意的是,一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出現下降趨勢。其中,一線城市環比下降0.1%;31個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由升轉降,下降0.1%;35個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

繼完成121億元向綠地轉讓上海地王董家渡項目股權後,不到7天時間內,再度傳出中民投繼續處置地產相關資產的消息。該消息稱,中民投有意轉讓另一地產開發公司陽光城的股份,多家大型機構願受讓其持所持股份。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佈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爲5.66%,相當於基準利率的1.155倍,環比上月下降0.35%,爲連續兩個月回落;但同比去年1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5.43%,上升了4.24%。

【 一 周 綜 述 】

上週樓市成交恢復正常,據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上週(2.18-2.24)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2.2萬平方米,環比增加53.1%。

年後外圍的市場消息暖風居多,比如南京不再“認房又認貸”,上週公佈的70個城市房價數據雖然漲幅趨穩,但仍有小幅攀升的動力,雖然和上海直接關係不大,但對市場信心的恢復有提振。尤其是一些去年開始蓄客的項目,近期開始陸續進場,隨着天氣轉暖看房活躍度也在增加,這些都有助於快速進入交易狀態。隨着入市產品增多,小陽春行情就此展開

昨日,一篇“告別買100平米只得70平!住建部新規:住宅按套內面積算”的文章刷屏。文章稱,住建部公佈的一項新規徵求意見稿顯示,房地產交易將正式告別“公攤面積”,近一年來輿論密切關注的“買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現象有望終結。

“公攤面積”的詬病主要在於不可測和信息不對稱,從技術角度明確按套內使用面積交易,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同時也可以減少有關公攤面積的投訴。對市場影響:

1、如果統一改成套內面積計算會造成單價上漲。羊毛出在羊身上,公共設施開發商不會免費幫你建造,這點成本還是會攤在消費者身上。

2、不會加重購房者總負擔。買房者主要看購房總價,單價概念已經被弱化。如果1套房建築面積100平方,套內面積80平房,公攤面積20平方,建築面積計算的單價1萬元/平方米,房屋總價100萬。按套內面積計算,單價1.25萬/平方米,總價還是100萬。換湯不換藥。

3、開發商更注重產品設計。對於剛需項目開發商會儘可能縮小公攤面積,雖然會降低居住舒適性,但剛需買家可能在價格面前有所妥協。但是對於改善尤其是高端產品適度的公攤面積能保證居住的舒適性因此和目前現狀比不會有多大改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