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房看重的不外乎是地段、價格和面積,尤其是面積,很多人買房時,一般都是只看房價高低,對於公攤面積往往不甚在意,有在意的人也認為公攤面積是越小越好。真的是這樣嗎?那什麼是公攤面積?公攤面積高低各有哪些影響?

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用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修建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修建面積。

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公攤面積無非就是走道和電梯。具體來說,以下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區域皆屬於公攤面積之內:

1、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等;

2、整幢樓服務的管理用房和公共用房的建築面積;

3、單元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計入套內建築面積之外的共用牆體面積。

一、公攤面積低的影響

1、購房成本小

公攤面積低購房成本小,公攤面積越小,支付公攤部分的錢也就越少,得房率就越高。一般來說,公共設施、走廊、過道越多,公攤就越大,因此塔樓公攤多於板樓,這也是很多人傾向6層板樓的緣故。公攤小的房更加經濟、實用,倘若目前資金條件有限,且為自住,考慮購買這類住房還是比較划算的。

2、居住舒適度低

公攤面積低居住舒適度低,然而,不是說公攤越小越好,公攤面積過小,勢必會影響整體居住舒適度,很多低公攤都是以犧牲小區居住品質為交換條件的:公共設施(如電梯數量)規模會大幅縮減,公共樓梯、過道、門廊等一般比較狹窄陰暗,長期居住的話,影響生活品質。因此,購房者不應過分追求低公攤率。

二、公攤面積高的影響

1、購房成本大

公攤面積高購房成本大,公攤面積涉及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共用牆體等方面,不少樓盤的開發商會著重打造小區內的配套設施,這必然會導致公攤面積的增加。公攤面積越大,套內使用面積越小,得房率越低,越不夠划算,因為這部分面積雖然計入你的購房款內,但並不會成為你的實際使用空間,會無形中就相當於增加了你的購房成本。

2、居住舒適度高

公攤面積高居住舒適度高,現在很多的新建樓盤都進入了「大公攤時代」。公攤面積大的小區,往往都是居住品質較高的高端樓盤,多配有高挑大堂,寬敞電梯、小區內整體設施配套齊全,公共活動區域廣,整個小區會顯得十分有檔次,帶給人的是一種寬敞明亮的視覺生活體驗,適合為改善居住條件而追求住宅品質的人群。

影響公攤面積的要素有許多,首先,一梯一戶、一梯兩戶和一梯三戶是不一樣的,塔式樓和板式樓是不一樣的;其次,套內面積房子大就多點,房子小就少點;再次,公共設備只要樓梯和既有樓梯又有電梯是不一樣的,公共設備、走廊越多、面積越大公攤就越大;還有修建規劃樓層的高度越高公攤越大,由於樓層越高,則電梯、消防等公共設備越多,所以公攤面積越大。 @廣州房地產生態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