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副總裁蘇傑:最終的決定權在消費者 美國的壓力反而會成為華為的動力 新聞 第1張

華為歐洲開發者大會現場華為歐洲開發者大會現場。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賈延寧):2019國際創新技術展5月16日至18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已持續參加這一歐洲科技創新盛事的華為公司今年帶來了新的展示內容。在與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副總裁蘇傑的交談中,“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句話是被提及最多的,而這也正是華為面對困難的底氣所在。

聚焦科技創新與企業需求對接的巴黎國際創新技術展始於2016年,短短四年間已經發展成為歐洲科技創新領域的一大盛事。自第一屆展會以來,每年都能看到華為公司的身影。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胡厚崑第一天以嘉賓身份發表了題為“共享創新時代”的主題演講。而與以往幾屆不同的是,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雲服務今年第一次亮相巴黎國際創新技術展。期間,還舉辦了在歐洲的首場開發者大會。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副總裁蘇傑說,之所以選擇在歐洲舉行開發者大會,是因為華為已經在海外市場擁有大量用戶羣體,“到現在為止,中國市場以外註冊華為賬號的用戶已經超過9000萬,今年年底會超過1.3億。所以,有這麼多用戶,我們還是要給這些用戶提供各種雲服務。因為在歐洲、中東,這些國家消費者的雲服務,享受的各種服務,音樂、視頻、遊戲、教育,和中國還是有差異的。因為現在我們已經有這麼多用戶基礎了,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兒(巴黎國際創新技術展)開展開發者的活動。以後這種活動我們每年都會例行地(舉)辦。”

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副總裁蘇傑:最終的決定權在消費者 美國的壓力反而會成為華為的動力 新聞 第2張

巴黎國際創新技術展期間,華為首次在歐洲舉辦開發者大會。

自去年以來,華為手機在海外多個市場受到追捧。今年3月26日,華為P30系列新機在法國首發時,消費者早早就在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華為手機店外排起了長龍。據華為透露,去年手機銷售量超過2億臺,今年將超過2.5億臺,其中海外市場銷量約佔50%。隨着手機的熱銷,基於華為終端產品的華為終端雲服務也在全球快速發展,目前僅華為賬號的海外註冊用戶已經超過9000萬,全球用戶數量超過5億。

在本屆巴黎國際創新技術展上,華為面向歐洲開發者發布了“華為快服務智慧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不僅開發者開發和測試的難度會降低,消費者在使用服務時也不再需要下載多個應用。那麼華為為何要發布這樣一個平臺呢?蘇傑介紹說:“華為手機本身比如說芯片、照相,還有很多雲平臺,其實有很多能力,但是要把這些能力開放出去,讓更多的合作夥伴跟我們來做,這樣華為手機不是華為一家的,是和本地的很多合作夥伴一起來做的,是一個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會對消費者更好。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本地合作夥伴一起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給消費者。 ”

隨着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技術創新與監管之間的關系成為近年來熱議的話題。歐洲是目前全球監管最嚴的地區,《個人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在2018年5月正式生效。談及創新與監管的關系時,蘇傑仍然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

蘇傑說:“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覺得還是很合理的,因為在創新方面和監管方面其實是一個平衡。消費者本身也是有好多權利的,這個我們覺得很重要。我們更多還是通過技術,不管提供產品還是平臺,我們是服務消費者的,權利是屬於消費者的。做任何事情,消費者要同意我才能做。這個是非常合理的。它(監管)會推動AI等等這些技術的進步去解決這些問題,包括GDPR本身在隱私、安全方面也需要很多技術的進步去滿足這些規定。從好的方面看,它是能推動技術和平臺能力進步的。”

採訪中,“消費者”是被提及最多的詞。在被問及美國商務部日前針對華為採取的禁令是否會對華為終端雲業務產生影響時,蘇傑說,最終的決定權在消費者手中:“其實不是一個國家能決定一件事情的。比如我們在歐洲,我們提供服務,本來就是和歐洲的很多合作夥伴一起合作的,比如像搜索,我們就是和法國的一家公司合作。我們的理念就是做好產品,做好平臺,服務好消費者,因為最終是消費者選擇,不是哪個領導人決定的,因為是消費者最終選擇我們的產品、選擇我們的平臺、技術和服務,這是關鍵的。安全不安全,合作夥伴很清楚,消費者也很清楚。”

蘇傑說,美國的壓力反而會成為華為的動力:“我覺得這件事情反而幫助華為把產品、平臺、技術做得更好,我們一直是這樣看待這件事情。 我們會認真對待這件事情,但我們覺得也沒太大關系,包括像中國,現在發展這麼快,也不是誰能阻擋的,對不對?!”

相關文章